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美文荐读】冯平安丨红 旗 渠 之 光

 原创首发  侵权必究 

红 旗 渠 之 光

    □ 冯平安 /  文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暮春时节,春和景明,带着春天的气息,听着花开的声音,沐浴阳光的温暖,亿隆集团二十多名党员走进林州红旗渠,开展“学习党的历史,弘扬红旗渠精神”主题党日活动,以此锤炼党性,淬炼底色。

红旗渠,位于河南安阳林州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恩来曾称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工程,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历时近十年。该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红旗渠总干渠全长70.6公里(山西石城镇~河南任村镇),干渠支渠分布全市乡镇。2017年1月,红旗渠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对于林州红旗渠我并不陌生,以前也多次来过这里,记忆最深的有两次。一次是受乡党郭震先生之邀,到安阳参加他的作品研讨会,借机安排到林州红旗渠一游。郭震先生是长垣人,是我的长辈也是忘年之交。在长垣当过民办教师、专职武装干部,先后任安阳市政府环保办主任、市土地局副局长、市环保局局长兼党组书记,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工作之余坚持学习和文学创作,著有文集《心路之歌》(上下卷)《投诗听涛》《诗外拾墨》《小务口村志》等,是长垣人在安阳的知名人士。第二次是受乡党周艳丽教授之邀,前去林州参加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安阳分会的成立大会,会议安排有到红旗渠参观。周艳丽也是长垣人,中国作协会员、安阳市报告文学学会会长、安阳师范学院教授,出版散文集《牵着手走》、理论专著《女性文学的多彩世界》,《印象安阳》一书,对安阳进行了全方位的扫描,造成了一时的安阳纸贵,《中国棉》更是获得河南省“五个一”工程奖。是长垣乡党的一次次邀请,让我得以和红旗渠有了多次的交集,深切地感受到红旗渠的来之不易,感受林县人民战天斗地的英雄壮举,感受红旗渠精神在心灵中生根、发芽、成长。


“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壮志,誓把河山重安排。”走进林州红旗渠,电影纪录片《红旗渠》主题歌:“定叫山河换新装”的优美旋律萦绕在耳边,“心中升起红太阳,千军万马战太行,一锤一纤干革命,愚公移山志如钢。条条渠道绕山转,座座水库映蓝天,层层山岭绿油油,荒山变成高产田......”这歌声代表着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林州人民敢于战天斗地、不屈不挠的雄心壮志和拼博精神。有多少惊叹,就有多少胆落;有多少荣誉,就有多少担当;有多少收获,就有多少牺牲。天盖着地,地托着天,山就是碑,碑就是山,林县人民用血泪、生命、智慧凝成的精神意志,形成了屡克危难的内驱力量,铸就了多难兴帮的民族魂魄。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跨省调水,引漳入林”这一决策的实现,是英雄的林县人民的经过坚苦卓绝的奉献与牺牲换来的,在建设者的身后是屹立于天地之间的太行丰碑。这座在悬崖绝壁上开凿出来的生命渠,是一部由林县儿女谱写的英雄史诗。千里长堤是他们一锤一纤凿出来的,逶迤渠岸是他们一块一块石头垒起来的,是一部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创举。“山硬硬不过决心,困雄吓不倒英雄,任你山高石头硬,铁山也要钻个洞。”

红旗渠引来幸福水。有了水,粮食立量由通水前的亩产几十公斤增加了400多公斤;有了水,由过去耐旱的秋作物为主转变为以夏季小麦为主;有了水,由单一的粮食作物为主转变为粮食作物与多种经济作物并举;有了水,开始了水稻种植,林州人从此吃上了大米饭,“糠菜半年粮”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有了水,万年的荒山栽上了树,生态林、经济林同步发展,形成了“松柏林盖(山)顶,用材林缠(山)腰,经济林铺(山)底”的林茂粮丰的立体绿色景象。有了水,为发展畜牧业创造了条件,林州人民充分利用水资源进行养植的“太行渔歌”。

长渠如歌,高山是碑。林州人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和成果证明,伟大的事业离不开伟大的精神,精神财富可以转化为物质财富。从“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到“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强不已,奋斗不息”,红旗渠精神被一代又一代的创业者不断赋予新的内涵,她的形成、发展和光大的过程,就是林州人民构筑一个又一个进步里程碑的过程,这咱支撑林州人民脊梁、融入林州人民血脉、历经岁月积淀和风雨磨砺的精神,是中国精神见诸于实践的典范。


林州红旗渠一行,让全体前去参观学习的党员心灵上深受振动,精神上受到鼓舞,思想上得到升华。深切感受到林州人民以集体智慧和力量,写就了这段不平凡的历史,创造了新中国建设史上的红典之作,是共产党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红色典范。林州人民的理想、奋斗、坚韧和奉献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和行动的力量。总书记说过,“焦裕䘵精神、红旗渠精神,这些革命创业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这种精神将激励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继续勠力前行。

历史不仅承载过去,更饱含启示未来的智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追寻时光长河,审视伟大的红旗渠精神,使人深刻认识到,构思未来,需要智慧和前瞻的眼光,也需要大胆务实的憧憬和想像;实现梦想,需要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的胆识和勇气,更需要脚踏实亲民爱民的博大情怀。随着时光流逝,精神的力量永远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坚定的继承和发扬光大。岁月向后,梦想在前,追梦的道路上注定不会全是坦途,实现中华民族的中国梦,不仅需要显形的外在物质力量,更需要无形的内在精神动力,红旗渠精神不仅在过去的岁月里大放异彩,而且将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上熠熠生辉,鼓舞着全体亿隆人为了党的事业,为了企业的发展,为了我们美好灿烂的明天而更加努力。

红旗渠,承载历史,见证梦想,昭示未来。

红旗渠精神青春永驻!红旗渠精神永放光芒!!


——  The  End  ——

冯平安     文学爱好者 

©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书记!您别着急走》徐增奇
红旗渠的故事
红旗渠
河南林州红旗渠风景区
向林州人民致敬!
再读红旗渠:那不只是一条引水的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