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悠悠岁月】梁智芳 | 老家

 原创首发  侵权必究

  老 家 

□梁智芳/ 文

不知何时,把那个从小长大的家改称为了老家。回老家,成了慰籍心里某种愿望的行动,会让心底瞬间泛起温暖。
“干啥去?”
“回老家!”
总是把回老家三个字重重地说,似乎带着某种说不清的骄傲。
人至中年,父母不在的家,回老家是需要理由的。
以前骑着二八大杠奔跑的遥远的距离现在开车只需二十分钟。

离家越近,心情越激动。

村口,第一眼看到的永远是坐在石头上的守村人黑蛋。老家是根,黑蛋是老家的魂。黑蛋老了,满脸都是褶子,像佛前的莲花,一直坚信他就是潜伏人间的佛前童子,没有忧愁,永远面带微笑,正应了那句:众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黑蛋变了,迷离的眼神下,他熟练吐出烟圈的动作让人担心老家的环境会被污染。
比起钢筋水泥铸造的生硬,老家是有心跳的,越往里心跳越响。

面庞从眼前掠过,认识的,不认识的,说话的,不说话的,熟悉又陌生。

一眼又看到偎在村中央北墙根处的补鞋匠录生。录生是脑海里老家最重要的记忆。录生是邻村的,十七岁就开始来村里补鞋。记忆里他总是被埋在旧鞋堆里,低着头,一手飞速转动补鞋机的把手,一手不停移动着旧鞋,“哒哒”声中,一只只的鞋从一边挪到另一边,像重生了一样被主人重新穿上,跺跺脚、左右看看,啧啧的称赞声中,录生笑得像朵花。那时候,年轻人总爱在心爱的皮鞋底后面钉个垫子,人称“鞋掌儿”,金属的,一走路,“咣儿咣儿”的声音走得人心里直痒痒。那是录生带给年轻人的潮流,也是老家最响亮的记忆。老家潮湿的记忆中,响亮的声音也曾震得心生疼。几十年过去了,录生靠着双手补出了县城的车、房,补出了子孙满堂。
老家是有呼吸的,录生的呼吸就是老家的呼吸。录生老了,老家也老了,老得就像现在靠着北墙根闲的发慌喘着沉重呼吸的录生,一呼一吸间老家的皮肤也随着录生头上耷拉的墙皮一样会瞬间脱落。录生是有信仰的,他明知道现如今人们已不再需要他,却仍固执地风雨无阻来,他在守候情怀、塑造风景。
录生旁边是土地庙,几片瓦搭的,小小的。每逢过年过节娘都会带着我祭拜。土地爷管着全村的人口,娘说的。爹走了,土地爷肯定已经把他从村里除名,出嫁了的我肯定也不再属于这里,虽然这是我从小长大的地方。我像被丢弃的孩子,突然泪流满面。
家门口,没了每次一说回家就翘首等待我的人。邻家门口,那个把日子过成白天黑夜、黑夜白天的三大娘去年也走了,亲人的不断离去让老家变成沉默寡言的老人。只有三大爷变得更忙了,除了一日三餐,他还要不停往返于三大娘的坟前。老伴,老伴,不管怎样都要做伴!
我们终究都会把日子活成白天黑夜、黑夜白天的,珍惜当下成了一种能力。
每次回老家,都会看看房后只剩一截残垣断壁的老房子的土墙,扑面而来的是土墙里爹娘的忙碌、姐妹的打闹,那依稀传来的胡同里和小伙伴嬉戏时发出的铜铃般的笑声让人不觉得就咧开嘴巴,发出笑声。

残败的土墙像老家的神经,每抖落一块土,就挑落一下神经,生疼生疼的

回到老家,爱坐在门口看来来往往的人,不认识的大大超过了认识的,而那些能认识的也大多已白了头发,佝了身形。老家真的老了!
有时间还是要多回老家,因为老家有黑蛋,有录生,有小小的土地庙,有快要消失的半截土墙……
——  The  End  ——

梁智芳    林州市肿瘤医院职工,文学爱好者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的苏北老家,一生一世的牵挂……
梁郁茂——记忆中老家村庄前面那条河
我娘所说的从前(真相)
老家
油画 | 名家画笔下的老家
母亲 煤油灯 针线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