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最美奋斗者】流水方舟丨红旗渠献身人物张加俊生平考

 原创首发  侵权必究

 红旗渠献身人物张加俊生平考

□ 流水方舟 / 文

曙光洞建造是从1964年的11月17日开始的,到现在已经过去60多年了。当年的修渠人大多已经故去,如今健在者最小也七十五六岁。时事的变迁、资料的湮没,以及当年通讯不畅、交通不便等,难免让有些事情的记载出现小的偏差。
在红旗渠三干渠曙光洞献身的张加俊,他的出生与牺牲时间以及年龄,有的地方说他1926年生,1964年牺牲时38岁;有的地方记载为1930年生,1966年出事时36岁……
让人在查阅资料时感到困惑,到底哪个信息准确呢?
2024年春节前后,笔者对张加俊的生平进行了调查考证。
经过多次打听,那天临近中午,在下燕科村民雷海金老人的带领下,我们找到了张加俊的二儿子张计生。
张计生今年67岁,属狗,1958年生(身份证名字为张计生,不叫张继生)。在其家里,当我们问起他父亲的事,他从屋里拿出了一个红皮小本子。我们小心地翻开,发现是他父亲张加俊的《革命伤残军人抚恤证》,里面还夹着一张《荣誉军人退伍证明书》。六七十年了,两个证件保存基本完好,极其珍贵。

《荣誉军人退伍证明书》为一张很薄的A4纸大小的棉质纸,应为蜡纸印刷。内容如下(部分标点为笔者所加):
第五军分区荣誉军人退伍证明书(荣退字第97号)
查张华年同志系河南省林县人,现年二二岁,于本年七月廿八日因残废不能继续部队工作,自愿要求退伍特予照准此证。
右给张华年同志收执。
司 令 员:伟  杰
政治委员:陶鲁茄
中华民国三十四年拾壹月廿日发给
(后面还有持证者注意事项的文字)

《革命残废军人抚恤证》主要内容如下:
第三页:
革命残废军人抚恤证
河南字第13456号
张加俊同志在服现役中因战致成残废,特发给此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
一九六四年六月
第四页、五页:
姓名:张加俊(旁贴有照片)
性别:男
民族:汉
年龄:一九二四年七月
籍贯:河南省林县东岗公社下彦科村
入伍时间:一九四二年一月
残废时间、地点及原因:一九四四年七月襄垣战斗枪伤
残废时所在部队、军衔和担任的职务:三四团三营七连班长
残废情形:胸腹贯通伤,现有胃疼
伤残等级:三等甲级
退伍时间:一九四五年十一月
填发机关:林县人民委员会民政科
填 发 人:路茂林
备 考: 一九四五年抚恤终了
(后面几页为家属每半年领取抚恤金的记录)
这两个证件十分清楚地记录了红旗渠献身者张加俊的出生年月,那就是1924年7月。查民国三十四年是1945年,当时退伍的张加俊22虚岁(民间出生当年算一岁),出生年月即为1945-22+1=1924年。时间上都十分吻合。
但两个证件上写有两个不同的名字,也许有人会问张华年和张加俊是不是同一个人?
答案应该是一个人。
采访时,村民及张加俊的亲人不约而同地都说张加俊的小名叫荒年,再仔细追问却又不能断定到底是“荒年”还是“华年”。但根据村民的反映和叫法:“荒年”似乎更接近他们的口语,接近他们的意思和想法。笔者认为就像一些资料上张加俊被写成了张“家”俊,下燕科村以前也写作“下砚科”,在这本证件上又被写作“下彦科”一样,这些应该都是记录者的笔误,把字写白了(以前接受过文化教育的人较少),或者本就没有统一固定的文字称呼,无论是“燕科”、“砚科”还是“彦科”,叫出来或写出来,大家都知道指的就是一个村子。再比如燕科、卢寨很多人的名字里有“的”,如雷堆的、付仓的,但经常一些人把“的”写成“了”,就成了雷堆了、付仓了。即使现在,名字里的“拴”和“栓”、“福”和“富”,“才”写作“材”或“财”,“兵”写成“斌”或“彬”等都还是极易写错的。
“荒”和“华”,在林州方言里发音有点相似,当时没有身份证等证明身份的统一的文字证件,也没有推行现在通行的标准普通话,或者,张加俊的小名就是张荒年,是入伍或退伍时部队根据他的口语再加上记录者自己的理解,就把“荒年”写成了“华年”也是极有可能的,但这只能是推测。再者,《荣誉军人退伍证明书》上虽为张华年,但此证被村里喊为张荒年(张加俊)的人所持有,因此,三个名字均为一人是应该可以肯定的。
其次,两个证件上的出生时间、伤残退伍时间等一致。《革命伤残军人抚恤证》是根据《荣誉军人退伍证明书》于1964年6月填写的。从发证次年即1965年张加俊及其亲属开始领取抚恤金并持续领取多年。
而《革命伤残军人抚恤证》上面备考一栏写着:“一九四五年抚恤终了”,后面又记录着1965年之后每年领取的抚恤金,这让人不解。后来经过前后分析及询问张加俊亲属后才明白:在其退伍之后的1945至1964年的这十几年里,张加俊没有《抚恤证》因此也没有领过抚恤金,这样的备考是为了明确1964年6月发给张加俊《革命伤残军人抚恤证》后,国家才开始给他发放抚恤金,但之前没有《抚恤证》也没有发抚恤金的那些年份,现在也不再补发这样的事实。
发《革命伤残军人抚恤证》是一件极其严肃慎重的事,关系到伤残军人的基本生活保障及社会荣誉问题,是经过当时政府专门机构认定核准的,因此张加俊及其家属所持有的并持续领取抚恤金的《荣誉军人退伍证明书》和《革命伤残军人抚恤证》是不可分割的互为因果关系的两个证件,彼此相互印证。村里人虽喊张“荒年”,但在没有其它更早的文字性的资料确证之前应写“华年”,“家俊”也应写为“加俊”。因此,张华年就是张加俊,张加俊的小名(或别名)就是张华年。
那么再来考证他的献身时间。
张计生说记不清父亲在曙光洞18号天井出事是哪一年,只知道那天正好是他的妹妹春英满月,父亲早上早早给妹妹剃了满月头才上工走的,走了就再也没有回来。
电话他妹妹及妹夫赵家旺,说母亲80多岁,去世十来年了,当年大人(母亲)告诉她,父亲出事正好是她满月那天,这件事全村人都知道。
问雷海金老人,也说弄不清是哪一年,只知道那一天张加俊闺女正好满月,张加俊起五更给闺女剃了满月头去上工,到工地就出事了。
“出事那天正好是闺女满月”,因此只要知道了张加俊闺女春英的出生日期就好办了。笔者找到春英的电话,连续多次给春英及其丈夫赵家旺打电话,核实春英的出生日期,得知春英属马,59岁(虚岁),农历2月17日生。笔者查万年历得知马年为1966年,因此春英的生日应为1966年农历2月17日(即公历1966年3月8日)
笔者又询问当地村民做婴儿满月的风俗习惯,都说男孩儿做满月是提前一到两天,女孩儿做满月都是足月(即30天),且都有满月当天“剃满月头”的风俗。
由此判断,春英生日是农历2月17日,满月就应该为农历3月17日,即公历1966年4月7日。因此判断张加俊献身的日期为1966年4月7日。
也许有人会质疑,说曙光洞是1966年4月5日打通的,1966年4月20日通水典礼,如果张加俊是1966年4月7日献身的,曙光洞都打通了,他怎么还去上工凿洞,那岂不是矛盾了?
看起来矛盾其实不矛盾。
经过笔者随后到卢寨、大井、上寨、罗匡等村子采访,才知道曙光洞4月5日打通,并不代表着曙光洞就彻底凿好了,也不代表从那天起所有人马都彻底撤出了工地,而是4月5日曙光洞最后几个天井(包括张加俊出事的18号天井)下面的横洞刚刚相互凿通,虽然打透了,仍需要把不够宽的地方凿宽,不够高的地方凿高,并根据渠底标高,把高低不平的渠底凿平或者把两个天井中间横洞交接处错位的地方凿顺凿直等等,因此从4月5日初步凿通到4月20日通水典礼前,仍有几个大队的好多社员在洞内施工。

根据这些,我们可以把红旗渠献身人物张加俊的生平信息更正为:
张加俊,别名张华年,林州市东岗镇下燕科村人。1924年7月生,1942年1月入伍,在部队第五军分区担任三四团三营七连班长。1944年7月28日在襄垣战斗中负枪伤。1945年11月因伤残退伍,1964年6月办理《革命伤残军人抚恤证》,伤残等级为三等甲级。1966年4月7日早上在曙光洞18号井下井施工时,因井绳突然断裂而壮烈牺牲。时年43岁(虚岁)。
献身者的生平终于弄清楚了,当写下这些沉重的文字,让我们知道了一位在战场上与敌喋血,身负重伤,残废退伍后又积极投入到家乡红旗渠建设,最后又为建设红旗渠工程献出了自己宝贵生命的英雄。其可歌可泣、又默默无闻的一生,让我们内心震撼并由衷敬佩,也深感伟大的红旗渠精神正是从无数个像张加俊一样平凡而朴素的奉献者手中诞生,其光芒辉煌、不灭,其精神永在、永存……
拂去尘埃,还原历史。让我们深切缅怀张加俊的英勇事迹,并为这位献身的英雄默哀、致敬!
——  The  End  ——

流水方舟   实名刘俊生,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协会员,河南省诗歌创作研究会会员,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诗集《趺坐的人》《与风絮语》被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职务犯罪研究】改变优抚资金用途,构成犯罪吗?
1999年民政部、财政部《关于提高部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的通知》(民优发〔1999〕5号)
2006年起抚恤金标准表
抚恤金领取申请办理
异地居住的伤残人员其伤残抚恤金邮费所需费用由本人负担
退休员工起诉原单位 法不溯及既往不立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