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鉴赏与争鸣】于报生 | 红旗渠文脉一扇窗

 原创首发  侵权必究

  红旗渠文脉一扇窗 

——写在《红旗渠大辞典》出版发行时

□于报生/ 文

红旗渠不仅是一项水利工程,现已成为被多元素呈现、多角度审视的综合性载体。其核心要义主要包括红旗渠工程和红旗渠精神。工程是精神之滥觞,精神是实体之拓展。

打开由中国书籍出版社新近出版发行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首部工具书《红旗渠大辞典》(以下简称辞典),就打开了红旗渠的文脉。每一个文字,都是一扇小窗,可以直通上世纪60年代,可以激活对红旗渠的无限想象。

一、打开这扇窗,

能俯瞰工程之宏伟

作为中华民族同自然作斗争的典范,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创造的一个奇迹。
浏览分类词目表中的“主要工程”,仿佛放飞着一架无人机翱翔在蓝天,俯瞰巍巍太行,一条人工天河自北向南蜿蜒1500公里,劈削或穿越山体1250处,修建水工建筑物12408个,沿总干渠、一干渠、二干渠、三干渠前行,十大工程雄伟壮观;79座渡槽(桥)、68个隧洞尽收眼底;10条干渠(总干渠、一干渠、二干渠、三干渠、一干桃园分干渠、英雄干渠、红英干渠、红英北分干渠、红英南分干渠、淅南干渠),51条支渠,6851条斗渠、290条农渠、4281条毛渠似藤,68座水库似瓜,41处水电站似星,山、水、田、林路统筹安排,农、工、电、牧、副、渔综合规划,天开图画般地镶嵌在山水田园间,形成了以红旗渠为主干,英雄渠、南谷洞水库、弓上水库、马家岩水库及其他引、蓄水工程作补充和调节,可引水、蓄水、灌溉、排水,兼顾工业用水及综合利用的水利灌溉体系的“全国大型灌区之一”。被赞誉为“人工天河”和“世界第八大奇迹”。

若想细究其中每一项工程的准确位置、施工社队、峻工时间、工程概况,查看词目音序索引或从微信上搜索《红旗渠大辞典》小程序,便一目了然。

二、打开这扇窗,

能谙悟精神之内涵

“红旗渠就是纪念碑,记载了林县人民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诞生于毛泽东时代的红旗渠精神,至今依旧闪烁着灿烂的光芒。它不仅是镶嵌在雄伟太行山的一座物质丰碑,更是烙印在广大人民群众心目中的一座精神丰碑。
翻阅辞典,从代序到正文,从地理、其他到干旱抗争,从组织机构到服务保障,从工匠群体到人物简介,从学术研究到图书著述,能够有一个深深的感叹:红旗渠奇迹发生在林县,有其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红旗渠建设过程中孕育的红旗渠精神,是林县人在与恶劣的自然地理环境抗争、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拼搏的过程中被激发并不断升华的。它是中华民族基因序列中固有的奋斗因子,是林县人民生存能量的一次集中释放。是从酝酿、决策到动工修建,随着渠道的不断延伸、渠系的日臻完善积累而成的。它不仅是物质的实现,更是意志的战胜。
红旗渠精神系统的、较为完整、准确的表述源于1990年红旗渠总干渠通水25周年,中共林县县委、林县人民政府作出的《关于宣传、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的决定》,第一次明确了“红旗渠精神”的概念,并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提练、概括为红旗渠精神的特色鲜明的内涵。
代序中“红旗渠精神的成因”主要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林州人的性格(抠、犟、耐、巧)和对“红旗渠精神的解读”,较好诠释了林县人民所具有的自筹自建、克难攻坚的自力更生品质,战天斗地、百折不挠的艰苦创业担当,万众一心、顾全大局的团结协作合力,不计得失、不怕牺牲的无私奉献情怀。这些全方位、多层次的挖掘,饱含了红旗渠精神的精髓。

“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红旗渠精神永在!”

三、打开这扇窗,

能感受影响之深远

《辞典》的编纂过程,也是编纂人员受教育的过程。编纂人员都是林州人,虽然都知道红旗渠的影响很大,但通过大量的收集词条分类整理后都非常的震惊!主要是从“题词·刻石”、“名人评价”、“媒体关注”、“入编入选”、“影视·戏剧·歌曲”、“书画·摄影”、“国内展览展示”、“对外交流”、“旅游·研学”、“精神·文化”等分类词目词条的整理中,强烈地感受有四个没想到:
(一)没想到党和国家的领导重视程度那么高
首先是中共中央、国务院的极力推崇。红旗渠的开山炮声一经响起,上级就派出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制组紧盯不放,10年建渠,10年跟拍。其次是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特别关注,1974年邓小平率团参加第六届特别联大,《红旗渠》率先在联合国大会上放映。其三是红旗渠通水半个多世纪以来,先后有十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视察或陪同国际友人到访红旗渠。其四是中国共产党庆祝建党70周年,被中央多部委评为“最美奋斗者”集体,并被列入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之一,写入《中国共产党简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
(二)没想到主流媒体、学界理论界及文学艺术宣传力度那么大
红旗渠总干渠通水半个多世纪以来,以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为代表的中央级媒体和以《河南日报》、河南电视台、河南人民广播电台为代表的省级媒体,进行了坚持不懈、高潮迭起的宣传报道。辞典重点收录440条。据不完全统计,仅《人民日报》先后刊发的社论、评论、编者按、通迅、消息近700多篇,其中1977年之前,年均发稿16.5篇;2004年至2022年年均发稿20篇。红旗渠在河南,河南省级媒体更是当仁不让地担当起红旗渠、红旗渠精神宣传的主角。60多年来《河南日报》等河南省媒宣传红旗渠和红旗渠精神的文章无以计数。尤其是在1966年4月,三条干渠通水时,《河南日报》社专门在林县特设“小编辑部”,总编亲率人员现场编稿、组版、发排,这是《河南日报》此前绝无仅有。
学界理论界专题研究日趋深入。尤其是进入21世纪之后,红旗渠精神研究进入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有规模的自觉状态,学术氛围浓厚,研究成果丰硕。据“文化河南”网络平台不完全统计,参与研究的大专院校、社科机构、党校和国家行政学院多达48个。从2000年到2021年,各类期刊共发表研究论文3400余篇,年均160篇,各级各类资金资助的红旗渠工程和红旗渠精神研究项目成果或阶段性成果的论文100余篇,其中受国家各类资金资助的50余篇,省市和院校基金资助的50余篇。
文学艺术多角度全方位的表述挖掘。以红旗渠为对象的文学艺术活动,伴随着红旗渠工程的修建和红旗渠精神的弘扬,日益发展壮大,成为一道靓丽的文化风景线,诗词、歌赋、小说、戏曲、影视、音乐、歌曲、书法、绘画、摄影、剪纸、雕塑等新作迭出,几乎囊括了所有文学样式。
(三)没想到红旗渠在国内外展览和对外交流中影响那么深
红旗渠总干渠和三条干渠成功通水并初见成效,中央即决定让林县典型参加全国农业学大寨展览,周恩来总理还亲临北京农展馆视察并对红旗渠布展予以精心指导。此后,红旗渠作为新中国成就展的重要内容多次走出国门参展。从1971年5月到1977年3月,红旗渠图片先后在赞比亚、几内亚、丹麦、瑞士、埃塞俄比亚、日本、法国、美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德国等10多个国家展出。2015年9月,红旗渠走进意大利威尼斯展出;1974年,红旗渠图片和沙盘模型在第35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展出,展线总长度达28米;2004年遵照中央领导批示,红旗渠精神展在北京国家博物馆成功举办。之后,在中宣部的协调和推动下,红旗渠精神展先后走进上海、广州、重庆、西安、郑州、香港、福州、天津、青岛、沈阳等城市和地区及北京大学等高院,展出受到各地干部群众广泛赞誉,累计接待观众100余万人次。
红旗渠建设中和建成后,由于各级领导的积极组织和主流媒体的大力引导,迅速升温的参观热潮出乎人们的意料,曾几度出现参观团队应接不遐的局面。据有关部门统计,红旗渠从修建到通水以来,年均接待达100多万人次。1973年林县被国务院确定为对外开放县后,外国政要、团体、驻华使节到访或参观红旗渠渐成热潮。仅1964年到1984年的20年间,就有120多国家和地区近3万人分980多个批次到红旗渠访问或参观。他们中既有联合国官员和外国党政头脑,也有国际知名人士、驻华使节和外国党政代表团等。总干渠通水至今60年来,到访或参观红旗渠的外国友人达30余万人次。
(四)没想到红旗渠“红色符号”的品牌叫得那么响
随着红旗渠知名度不断扩大,加之红旗渠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红旗渠综合品牌的效应也日益突出。经国家有关部门评估,红旗渠的无形资产价值达10.8亿元,其品牌价值达260多亿元。截至2019年年底,全国在各级商标行政管理机关注册的"红旗渠"商标近400个,以"红旗渠"为字号的企事业达6400多家。
红旗渠已经不只是一条物质的输水工程,它已成为林州对外交流的一张文化名片、锃亮的文化符号和独特的文化现象。其代表性的文化属性被不断赋予新的含义。1972年12月,国家邮政总局发行了精心雕琢的红旗渠邮票4枚,这套珍邮还被非洲的朋友打造成赞比亚发行的跨国邮票;2009年,红旗渠获评“新中国60大地标”;2013年,红旗渠荣膺北京国际设计周最高奖项——经典设计奖,镌刻着“红旗渠”名字的铜质铭牌被镶嵌在中华世纪坛上;2021年,“红旗天渠”和红旗渠建设者形象镌刻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广场的大型雕塑上;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数十处水利工程被誉称为当地的“红旗渠”;全国不少地方的城市道路、街心广场乃至少先大队以“红旗渠”冠名;还有很多社会活动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竞赛、文学艺术征稿、体育竞技等以“红旗渠杯”的名义举行。凡此种种,都在多角度呈现红旗渠的文化魅力。尤其是近几年来,林州市已成为全国党政干部红色教育和廉政教育的重要基地,也成为全国开展研学旅行的首选目的地和实践地之一。

红旗渠作为名扬中外的“红色符号”,已经深入人心,备受越来越多的团体和人员关注,并被提升到国家层面和民族精神的高度,使其带着20世纪的光芒健步迈入21世纪,焕发出非同寻常的耀眼光芒。

四、打开这扇窗,

能领略工匠之神奇

《辞典》分类词目“工具·材料”和“施工·技术”中的词条非常吸人眼球,有趣而神奇。既突显了浓厚的地域性特色,又展现了修渠工匠的神奇与智慧。
工匠们自制的工具,如“水鸭子”(脸盆水平仪)、小炮子、掏渣勺、杵头在《辞典》里有图有真相;修渠建桥仅使用的料石如墩尖石、墩面石、拱脸石、拱券石、拱座石、护拱石、立石、料石、漫顶石、片石、墙面石、裙石、韧石、雨点石……等五花八门;施工技术中发明的堆砌拱胎法、活动拱架法、简易拱架法、骑墙砌石法、挤浆法、盐水淬钢法、明窑堆石浇灰法招招实用。仅放炮一项就发明了安全炮、端底炮、回头炮、老炮、老炮内放小炮、立炮、煤炮、平炮、三角炮、烧炮、互缸窑炮、无音炮、斜眼炮等多达十几种。施工中红石嶘挡道,仰天壁立方仞,低头滚滚漳河,不炸掉陡崖峭壁,10来米宽的总干渠渠基无从安置。东岗公社分指挥部组织70余名强壮劳力,腰系绳索,凌空打钎放炮,硬是靠一锤一钎打出一个个小炮眼,然后然后炮里套炮,打成12个直径1米多、18米深,能装药上千公斤的连环炮,众炮齐发,半架山应声而倒。
施工中催生的多种土办法是“俗而见巧,巧而显效”。如抡锤扶钎的“凤凰双展翅”、钻隧凿洞的打竖井、开旁洞;又如改大掀顶、大拆迁、建单洞为券双洞、缩孔径、加大坡降,强化衬砌,安全穿越的总干渠山西段王家庄隧洞;坝顶过山洪、坝中流渠水,巧妙解决河、渠交叉通过的总干渠白家庄空心坝;桥下流河水、桥上通公路、桥内通渠水的桃园渡桥等,均创造了山地水利工程设计施工的奇迹。工地上创新和仿制、发明的木轨罐车、游杆、爬山火车、水打绞车、空运机、掘土机、翻山罐车、转盘铁道、簸箕车等70多种、1300余件工具,大大提高了功效。爬山火车一次带动13辆罐车,自动运土运石,提高功效22倍。水打绞车,利用绳索牵引一次带动50 辆绞车,在300米高的坝面上巡回上坝,每天节省劳动力150个,提高功效27倍。
诸多的土办法和技术革新,看似简单,却在当时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为红旗渠建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这是林县人聪明才智的一次集中释放,也是顺应自然规律的大胆实践和创新。
红旗渠精神不仅属于历史,更属于当代和未来。《辞典》经过近四年时间的广泛收集资料、查阅历史档案、实地踏勘走访、多方征求意见、聘请专家指导、反复修改打磨,从初稿收集的5000多个词条中精挑细选、去粗取精,最后选收专业词目2806条,先后16易其稿,终于成书出版,它承载着时代的价值和历史的使命,为研究、弘扬和传承红旗渠精神提供了一部不可多得的工具书,对进一步扩大弘扬和传承红旗渠精神的传播力、影响力、辐射力,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红旗渠大辞典》,红旗渠的文脉,经典永流传!

——  The  End  ——

于报生   河南省林州市退休干部,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安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林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曾在《河南日报》《时代报告》《速读》《学习强国》《老人春秋》《安阳日报》《红旗渠文学》《芝兰园》等报刊和新媒体发表作品。著有作品集《向上的生命》。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河南林县红旗渠
红旗渠的介绍?
100周年丨太行山上的丰碑:红旗渠
编号邮票49-52 红旗渠
大观园:【豫园】【河南】【红旗渠】
红旗渠的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