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春风十里,不如有你”征文028】赵婷梅丨爱拌嘴的父亲母亲

原创首发】作者 | 赵婷梅(原创作品   侵权必究)

寻找父母的影子,

便是在寻找最初的自己 。

做好自己,

从找到自己开始。

               ——题记

说起父亲,就不能撇开母亲;谈起母亲,就不能隔下父亲。有父亲出现的场合,就有母亲的身影;有母亲印象的记忆,也从来没有过父亲缺席。父母就象是坐在翘翘板上的两人,以整体形象成对出现。又像是对放着的两面镜子,需要从彼此的映照中,才能看清各自的模样。

父母都是苦命人。母亲婴孩时,姥姥就撒手人寰。父亲几岁时,爷爷为寻找五爷一走杳无音讯。两个年轻人,由媒人牵线,组建了新家,开启了他们几十年磕磕绊绊又相依为命的生活。

父母的性格差别很大,父亲性急,干活粗糙,母亲性慢,做事仔细。两人看不惯对方,互不迁就,所以年轻时的父母经常拌嘴吵架,和《小崔说事》里的“黑土”和“白云”很像,“你说西,我说东”,好象永不在一个频道,以至于提笔写他们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吵架。仔细想来又感觉不对,实际的情形是劳动第一,吵架第二,劳动远多于吵架。之所以会先想到吵架,可能是潜意识行为。当拌嘴吵架升级为指责互撕,使人惶恐不安不知所措,留下心理阴影所致。

印象中父母最早的一次大吵架发生在丰收的秋天。傍晚,干了一下午重活的男人,迈着沉重的双腿,推了满满一车玉米棒子进了家,停在了院子中央的玉米堆旁,一屁股坐到车把上不想起来。忙完地里忙家里,像陀螺一样转动一天,比男人早回一刻钟的女人端着剩下的米从烟雾缭绕的厨房里走出来。

“怎么就停在了这里?!”带着不解。

“我放这就不行啊?”夹着横气。

“往前推推不就到一堆了?!”女人指着小车前面的空地说。

“你来、你来!”男人要扯女人,倾刻间冲突发生了。

 女人趔趄着跌在玉米堆上,哭着骂着,米也洒了。男人似乎失去了理智,拳头落在女人身上。一时间家里乱成了一锅粥。孩子试图去拉开,却被挤倒在地上,慌乱中被踩了一脚。更小的孩子停止了挖洞游戏,扯开嗓子嚎了起来。邻居来扯架,小孩在围观。在“不能这样勒,可不能这样勒”的劝架声中,人们陆续离开。男人把车往前移了移,卸下了玉米棒子。女人点火做饭,火光明明灭灭地映在木然的脸上。角落里的孩子无助地坐在石条上,睡意袭来,哈欠连天……和电视上演的画面一样,电视剧真是生活的翻版。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青少年时期的我,说话就像爆豆子,一言不合声音就高八度。婚后与爱人吵,总想占最后一句。我有限的认知中,总以为吵不断打不散的才是真爱,却不知真爱也要穿上温暖美丽的外衣。

有人说,贫穷和辛苦是夫妻吵架的导火线,这其实是“贫贱夫妻百事哀”的另一种说法。生活在那个年代里的人,终年的劳动仅能解决温保问题,什么和颜悦色精神互慰一边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适用于任何一个时代,即使社会发展到现在,经济基础在人们的生活中仍起决定作用。没有房子车子就不要提亲,结了婚也会离婚。偶有没房没车的“钻干”小孩,能自己混个媳妇,可那毕竟是少数。更多的农村父母为了让孩子娶上媳妇儿,拼了那把老骨头,也要为孩子在城里买上一套房,才敢张嘴让人提亲。

所幸的是那时的人,条件都差,吃饱穿暖就已满足,房子车子等同于天上的星星想都不想,吵了架也不回娘家,膝下还有几张嘴,日子还得照样过。

一天傍晚,母亲回家,我和弟弟象饿极了寻奶吃的崽子一样拱了上去,母亲疲惫的脸淡笑了一下,正要状告弟弟的顽劣,父亲一声呵斥喝退我俩,大姐急抱了一床被子放到炕头,父亲小心翼翼地扶母亲上炕,让母亲卧床休息。这让我疑惑,从来都是母亲侍候父亲,何曾见过父亲服侍母亲?正寻思着,抬眼看到弟弟在土坑上耍孙悟空,我不甘示弱蹬掉鞋子也要表演,又被父亲喝住,这次连弟弟也被赶了下来,溜到一边去。后面的事情已经模糊,再后来断断续续从母亲口中得知,村里响应公社的号召,要执行计划生育手术,父亲是党员干部,我家要起模范带头作用。担心做手术对身体不好,母亲便自告奋勇站出来,和别的女人一起,搭乘“砖车”到本县最南边一个公社做了手术,颠颇一天,再自个回来。不只是母亲一人,那时有多少与母亲一样的女子,她们没有读过多少书,却能在关健时刻撑起一片天。相比于她们,我等一些现代女性,虽然接受了高等教育,学到了一些专业技能,经济上能够独立自主,在家务分配上却常与男人讨价还价、争高论低,着实令人惭愧!

岁月的年轮吱吱呀呀往前走,送走热情似火的夏天,迎来橙黄橘绿的秋天。上世纪八十年代未、九十年代初,我们姊妹几个就象田里的庄稼一样拔苗结穗,争着向上,先后考入大学、师范,一时之间,三里五村传为佳话。父亲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虽然压力山大,但毕竟让人看到了希望。特别是在曾经被瞧不起、受欺负之后,凭着劳动和努力挣得的尊严和荣耀,更加弥足珍贵!要强的、与孙少安惊人相似的父亲,带领全家成功突围,生活日渐露出了笑脸。放假后,我们从不闲着。白天姐姐们去罐头厂打工、帮父亲推粪,我帮母亲洗衣搓绳干家务,晚上常与父亲围在一起,边掰玉米边谈各自的生活学习情况。这时,我那干着别的杂活的母亲,就象一只爱凑热闹的毛毛虫,得空就想插话,每每这时,我那家长制作风的父亲便拖了长腔:“哎……卓不懂吧……还钻爱发表高见嘞!”母亲停下来,白父亲一眼,不服气地说:“我要是上你恁高学,比你还懂嘞!”骄傲地一转身,气鼓鼓去了,这便是记忆中最温馨的时刻。

生命就象一条河流,青年时期汹涌澎湃,浪涛翻滚,中年以后则渐趋平缓,静水流深,只是按照既定的水道欢歌奔走。彼时的父母依然打嘴官司,我们已见多不怪,习以为常。偶尔回娘家,母亲唠叨着父亲烧干锅、扣错扣等各种“毛张飞”故事,这常引来父亲对忿:“你好——你是小猫钻小洞,大猫钻大洞,小猫不能钻大洞,不变通!”两人互囧对方,像是不分胜负的孩子。人们常说人老了就象孩子一样,是啊,父母已渐渐老去,年轻时辛辛苦苦象燕子筑巢养雏般哺育的几个孩子,一个个扑扑楞楞飞出窝去,另建新巢,连最小的弟弟也撑门立户,独当一面。当年队里干活第一,能看云识天气、一语定乾坤的好把式父亲,侍弄田地之余,也有时间看看电视、下下棋,偶尔还能主动帮助母亲烧火做饭;母亲除了一如既往地照顾家之外,在父亲“遥控器一把手”的影响下,竟然从嘴里嘣出“萨达姆”“马英九”等人物名字,这也足以令小辈们大吃一惊了。一辈子没有一起逛街的老两口,也能一块儿去看大戏了,生活终于达成和解。父母闲了下来,再不需要为生活拼命奔波,那此时的绊嘴,或许是一剂生活的调味品,用来印证各自存在的方式之一吧?

想起那日与爱人“队友”吵,队友并不接茬,悻悻之余追问缘由,队友来一句:“你爹说了,要我多担待你!”惊愕,大大的惊愕!

“啥时候?”依然不依不饶。

“结婚前。

一时间,偃旗息鼓,败下阵来,再不想与队友斗智斗勇。回想当年嫁人时,蒙着盖头,由姑姑婶婶搀着走向婚车,在家门口,模糊看到父亲摆手对母亲说:“我送送她。我在车内,父亲在车外。婚车缓缓前行,父亲大步紧跟,直到过了村西的小桥,车子疾驰而去,父亲还在后面频频摇手……这个画面虽不曾从脑海里抹去,却一度被尘封。时隔多年之后,现在从记忆的深处浮了上来,是那样清晰真切,使我深深感受到了父亲对女儿的关爱。是啊,爱从来都不曾远离,只是最深最真的爱,眼睛却不能完全看到,需要用心体会才能感受得到。

现在,我已人到中年,工作和生活中难免有小不称心,每当这时便会想起父母,想起父母在艰苦岁月里的奋斗打拼,对“知识是闺女最好嫁妆”的坚信践行,年近八旬仍辛勒劳作,虽被人怨依然善良真诚。每每想起这些,顿时感觉温暖如春。仿佛滴滴细雨,滋润了干涸的心田,又如徐徐清风,拂走了疲惫和灰尘,并沉淀为生命的底色,升化成勇气和力量,鼓励我不断微笑前行! 

【推荐语】

这篇文章的叙述口气,如静静流淌的河流,看似平缓,水面下却是波涛汹涌。

文章突破了很多写父母就一个劲儿歌颂的模式,既有层出不穷的哲理感悟,又有生动灵活的生活场景,甚至很多地方的“缺点”成为最大的亮点,宛如眼前的场景,让你想起你的父母亲。

爱拌嘴的父母,是时代烙印,更是坚贞爱情的基础。先结婚后恋爱的中国式婚姻模式,又有谁说不能适应现代呢?就真的落伍了?吵闹出来的婚姻里,那种忍让、宽容、谅解,到最后的握手言和,是岁月磨合中齿轮渐渐缺失了锐角,更是情感交流后“生活佛化”的积淀和升华。

    ——大爱无痕点评

——  The  End  —— 

赵婷梅    70后教师,喜欢阅读和写作,作品《岁月静好》发表于《安阳晚报》,《我家种过烟叶》在《芝兰园》“老林县那些事”主题征文大赛中荣获优秀奖。

©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散文||染发随想
生二胎需要理由吗?看看这个家庭的故事就清楚了
母亲是条河
拉着娘亲的手
哪个时刻让你感觉自己不是孤独的?
杂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