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粹艺术名家——张景枝

张景枝艺术简介

张景枝,笔名逸人,斋号汲古。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1950年生于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1969年参军,服务于内蒙包头消防部队和包头武警部队。1988年退伍后分配到包头市税务局工作,直到2010 年退休。

自幼酷爱翰墨,因为工作繁忙加之资料短缺,只能任笔为体,聚墨成形。虽然在报刊、杂志或挂历上偶得片页佳作,比照练习多时,但终不得要领。直至离岗后,多次参加省、市级书法家协会组织的培训班学习。201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参观书展,被几幅战国中山王铭文的书法作品深深的吸引住了。为了学习中山王铭文,多方寻师求教,并专程到石家庄博物馆进行实物考证,并通过米勤练老师获取了中山三器拓页。此后便专精一体,每时临习至今从未间断。

受教于张永明、陈联合、孟德乡、王蕴智等名师,作品先后多次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省、市级书法家协会举办的书法作品展。作品被中国书法家协会收藏。

战国中山王铭文体

道德经全文。八十一章。每章独立完成一幅作品。使读者在学习,领悟道德经的同时欣赏中山王铭文体之美韵。

战国中山王铭文体书法特点:

一是横线粗、深。三器铭文的纵向体势决定了横向线条绝大部分为短线条。刻画横向线条时,大概因为一下刀便直入器表,使用刻刀的腹面而并非锋尖接触青铜器,接触面大就造成了刻痕较粗;其次,由于腹面接触青铜比锋尖接触青铜所受到的阻力要大,为了克服阻力所需要的运刀用力就会自然加强;再次,短线条的横画便于腕部在行刀过程中将力量在短时间内释放出来形成爆发力,故而横线的刻痕比其它方向的刻痕明显加深。同时,由于横向刻画时,始终是用刻刀的腹面接触青铜器,并且用力均匀,所以刻出的线条粗细匀一,线条两端大部分呈现钝头状。

二是竖线挺、尖。与横线相反,三器铭文的竖向线条绝大部分为长线条。刻画竖线时,刀锋接触青铜器表面初始,刻痕稍浅,随着运刀果敢直下,刀腹逐渐深入器表,力度不断加强,线条的中段成为最粗的部位,其后用力逐减,将至末端时刻刀慢慢顺势扬起,接触青铜器表面的部位也逐渐由刀腹转成锋尖,并离开青铜器表面,就形成了竖向线条的刻痕挺拔刚韧,丰中锐末的形态,最明显的就是尾部基本上都呈现出尖锐的悬针状。

三是曲线遒、逸。由于刻画的弯度越大,运刀所受的阻力越大,为了克服阻力必须加大施刀力度,所以曲线最大弯度的位置成为线条的最粗部位。同时,曲线中的横向位置与刻画横线的情况类似,因而也会相应地粗而深。曲线刻痕的末端则与竖线相似,由于刻刀扬起而形成尖锐的锋芒,显得遒逸非凡。

四是点的装饰性。铭文中有很多竖向笔画上钻缀着一个刻痕呈圆窝状的小圆点。这些圆点由于刻刀的锋尖落在圆点中心而使刻痕的中心深、边缘浅。出现圆点的一种情况是由短横画演变成点而加强铭文的装饰性,例如铭文中“德”字的上部小横画变为圆点;另一种情况是纯粹为了装饰而无中生有的所谓“羡笔”,例如“皇”字的上部竖线添加了装饰性的圆点。这些如珍珠般的圆点的存在,使铭文劲直的竖向线条增添了许多趣味。

五是搭接的断与连。横向线条与竖向线条的搭接有几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同一线条在转折处以断接的形式进行搭接,如“又”字形的部件,中间的长曲线本该接续而下,而铭文中通常先刻横向的线条,折下来的竖向曲线则另起一刀,使一个线条断成了两个笔画。这样的搭接方式,是因为对于镌刻青铜这种硬物来说,当转折的夹角较小时,刻刀受到的阻力非常大,而当一个方向的刻画完成后,重新下刀向另一个方进行刻画则更便于运刀;第二情况是,字形中左右对称的短笔画与中心竖向线条的中段以紧连的形式进行搭接,搭接处非常结实,两者的状态犹如一株植物的侧枝从主干中自然地生长出来,例如“生”字的左右短曲线与中心竖线的搭接,这是由于前一刀的搭接处被后一刻画痕迹覆盖的结果;第三种情况是,一般的线条搭接,或连或断,一应自然。连则显得紧致,断则显得空灵。

三器铭文的刻痕底部横截面形状与甲骨文一样,呈现为“U”形,铭文线条则与晚商模铸金文首尾尖锐出锋的风格暗合,同时有别具一格的特色。为了让我们在进行书写性转化时更加贴近它的神韵,就要细致观察研究三器上的镌刻痕迹呈现出的笔画特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战国中山王厝三器铭文的生成及其书写性转化
书法课堂丨《毛公鼎》技法解析(一)——基本笔法
青铜器铭文【附譯文】
大英博物馆#正德瓷器
青铜器铭文欣赏(三十四)
青铜器及铭文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