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2685《奉天文刊:特别推荐》作者:孙德芝 翻底揭盖明道宗


作者简介


孙德芝(卅尔划)普兰店区皮口街道人,剧作家。从1964年秋第一个戏曲剧本《领路人》问世到2020年末,半个多世纪,写了二十二部有人物、有个(共)性、有故事、有情节的舞台剧本(小剧本3个,中型剧本1个,大戏剧本18个)。其中有县剧团排演的;有在文学(戏剧)杂志上发表的;有单行本发表的;获国内部分省市和高校“征集剧本”奖的。现是普兰店区特聘党史研究和地方志工作信息员。

【翻底揭盖明道宗

     在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辽南中国人是日本国的“三等公民”,台湾的中国人是日本国的“二等公民”,日本人是“一等公民”。辽南一位教书先生,早就告诉他的学生“我们不听那一套”。

     这位先生,大号孙祥春,生于日本'明治’天皇登极那年,清朝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建国后的1955年去世,享年 87岁。16岁(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回原籍山东省登州府福山县考中秀才。而他,偏又无心功名利禄,没有'著书立说’,可他却热衷于'课读(教学)蒙生’,就在第二故乡辽南的牟家屯立塾教书。

     他对他的学生要求是:社会上存在的事物,不懂,並不可耻,因为没有'生而知之’。他本人对孔老夫子在《论语》里所说的“生而知之上也,学而知之次也”一语并不完全认同。坚信都是学而知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见《论语》),没有学过的东西,就是不懂。学了是“知”,通过积累实践,才是“识”。只要肯虚心学,自然就会一天比一天知道的多,日久天长,就能成为知识渊博的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这个理。

     他有一个“虎皮而羊质”的故事;在《顔子推家训》里提到:“羊质而虎皮,见草而悦,见豺而颤,忘其皮之虎也。”意思是说:本来羊因羡慕老虎的威风,就披上老虎皮来装像。可是,看见绿草就要吃,见了豺狼就吓的战战兢兢,连身上披的虎皮也忘了,他说的是日本国。

一,中国跟日本“茶道”的关系

     在日本殖民统治时期,这位不见经传的老先生,冒着极大风险,顶着压力,传授中国文化,给他的学生讲述,日本茶道来之于中国。老先生之所以对日本事情有性趣,也有他的历史渊源。

     1930年春,他去金州文庙(即孔庙),听清朝学部侍郎宝熙手下的学部参事罗振玉讲《论语》,同时宣讲他在日本出版的《殷墟书契》,老先生发现罗振玉其人不地道。所以,原打算听三个月的课,提前就回来了。他认真的翻开了日本国的老底子,在对学生授课时,结合儒家思想教育,借机会让他的学生多的了解有关东洋的一些知识。

     在古代,日本与中国早有往来。“茶道”也是一个铁的证明:茶道,又叫“茶汤”(品茗会),原是一种独特的饮茶仪式和社会礼仪。盛唐时期,日本曾派大量使臣来中国,受中国影响较深。可以说,日本的茶道最早是由中国唐朝贞观年间传到日本的。日本茶道和中国的潮汕工夫茶有些相似。(日本茶道源之中国宋代)多少年来,日本人民都称“中国是日本茶道的故乡”。

二,中国字跟日本字的关系

     他解读了中国方块字,考究了中国姓氏进化的始末。文字,是人们进行思想交流的重要工具。中国文字以相形文字为特征,在全人类语林中独树一帜。在文字、语言上的优点,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文字都无法比美的,正在为世界上使用表音文字的人们所认识与接受。

     老先生在教学课余,研究了日本文字和中国文字的渊源,毫无保留传授给他的学生,不能让所谓的“三等公民”忘了自己的根。他告诉学生——东汉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远古伏羲氏作八卦“以垂宪象”,神农氏以“结绳”来记事,黄帝史官仓颉创造“书契”,这其中,“八卦”是由记数苻号构成的,“结绳”也属于一种记数法,而“书契”则是指刻写在陶坯或甲骨文的文字。从“八卦”、“结绳”到“书契”,反映了原始文字的起源和发展的几个阶段。中国汉字起源,还是仓颉造字。

     《世本》、《荀子》、《吕氏春秋》、《韩非子》等古文献,也都是肯定了“仓颉造字”。仓颉“见鸟兽蹄之迹,……相别异也,初造书契”,“依类相形”谓之文,后来形声相益谓之字。经过长期的演进与发展,总结成构成汉字的六种方法,称为“六书”,——即“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元命苞》则说,仓颉仰视星象圆曲之势,俯察龟纹、鸟羽、山川、甚至掌纹等,都是他创造文字的基础。

     现在已知用于记录成句语言的最古文字,是三千多年前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已具有相当成度的规范化,它不仅在语法结构上为先秦书面语言奠定了雏形,而且字形也跟西周、东周、秦、汉文字有一脉相承的联系,确是相当成熟的文字体系。

     后来,范文澜先生的《中国通史》也认为中国文字源始于殷商。郭沫若先生在其《奴隶制时代》中指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文字的产生与发展更应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国文字的起源就有六千年历史。如此看来,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己经成熟,其发展起源应在商前的一千年左右了,这个时间段应在夏或夏之前。夏代已进入阶级社会时代,应该有文字。

     1959年发掘的山东泰安县大汉口文化,显示了新石器当地原始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状况。这个时期使用的陶文,早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从笔划形体来看,甲骨文是继承了陶文某些造字方法,这才是中国方块字真正的原始鼻祖。是老先生当年教学生的论点正确于否的佐证。

     《史记》中的《殷本记》都载有明确的先王公世系,它所依据的肯定,就是古代文献的记载。也就是说,在几千年前的夏启(即公元前的2197~2190)时代,就已经出现了用于记录,开始与语言相结合的文字系统。日本国,有吗?

     日本国的文字,是中国方块字的偏旁部首。那是由于日本国的古代,自已原来的部落没有文字,是徐福来了之后,才跟我国有了文化上的交流,所用的文字都是由汉字、假名、罗马字组成的。

     汉字有两种读法,一种是音读,一种是训读;假名又分为'平假名’和'片假名’。不论是'平假名’或'片假名’的字型都仿自中文。利用汉字的草书字形创造了'平假名’,利用汉字的偏旁部首创造了'片假’名。日文中平(ひら)是容易、简单的意思,片(かた)则是片面、不完全之意。如果觉得不太好记的话,就记得日本人平常生活上用的就是'平假名’,字体看起来像用的,一片一片的就是'片假名’了。

     日本语的发音并不困难,它基本上是由(あいうえお)五个母音为主所串成的音节。和汉语有十多个母音比较起来少了许多,而且日本语有的母音,汉语大致上都有。

     用外来的语言、外国人名地名。拟声拟态语、动植物名。分为N1、N2、N3、N4、N5等级,其中N1等级最高。

三,中国人徐福跟日本人的关系

    老先生还告诉他的学生:《史记》载:“徐福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秦代人徐福于公元前210年(即秦始皇三十七年)渡海东去。日本(当时称倭奴)的开国神武天皇即位之年是公元前660年(即周惠王十七年——辛酉),而徐福东渡是在神武即位450年之后,因为,他的遗物中就有后来秦代的一面铜镜(天照大神三件神器之一),到底是徐福自用之物,还是徐福带的呢?待考。

     据日本传说《古事记》和《日本书纪》,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于公元前660年建国并即位于“大和”,登极日相当于现在的公历2月11日,日本纪元始此。因此,就把这一天定为“建国纪念日”。神武天皇,是后来的圣德太子曾借道教辛酉年之说,编排的“皇纪”。推古九年正好是辛酉年,也是圣德太子在'斑鸠宫’推行改革的年份。辛酉年每60年出现一次,亦称一轮。按道皇居二重桥教的说法,每一轮辛酉年是发生变革之年。而第21轮的辛酉年则是发生彻底的大变革之年。 

     于是,圣德太子以推古九年(公元601——即隋文帝开皇二十一年——辛酉)为起点再往上推第21轮的辛酉年为'日本建国之年’。规定该年的阴历一月一日为神武天皇登极之日(阳历为2月11日)。按照这种推算法,把皇统向前多推算了大约一千年。在这一千年的空白中,'人为地安插了10位虚构的天皇’。圣德太子按照这种逻辑编修了'日本史’。后人便加以延用至今。 

     中日史书皆有记载:当年徐福东渡,拥有一支庞大的船队与物资;有五谷杂粮和蔬菜种子,有各种工匠和器具,还有数千个童男和童女。据科学考察,届时的日本列岛仍是石器时代,日本的“弥生式文化”即外部传入的文化系统,全部是中国大陆传进日本的。不容置疑,就是徐福一干人的到来,把中原文化和先进生产力,在荒芜的海岛上得以生根发芽和发展进化。

     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的“郡县制”,徐福头脑里的制度当然也是“分封制”了。当时秦始皇搞“焚书坑儒”的愚民政策,神武天皇当时也不使用中国汉字,直到500年后的东晋时期,才使用中国文字,还只是偏旁部首。

     日本的人类学家谷部言人研究结果表明:现代日本人的头骨指数大多数与中国江浙一带指数相同,跟中国其他地方却略有差异。1982年,徐州有位姓罗的教授考察江苏,发现江苏省赣榆县徐阜村一带,有个叫徐福村的地方,徐福就是那里人。

     如此说来,徐福到底是不是日本开国国君神武天皇呢?没人敢背定,也没人敢否定。但是,日本徐福会会长则称“徐福是日本民族之开国始祖”。

     宋朝文史学家欧阳修在他的《日本刀歌》中写道:“传闻其国居大岛,日本和歌山县新宫市的徐福墓        

     土壤沃饶风俗好,首先徐福祚秦民,采药淹留卯童老。百工五神与之居,至今器玩皆精巧。徐福行时书未焚,逸书百篇今尚存。”

     后唐天成二年(公元925年),日本和尚弘顺到中国取经时,对福建泉州开元寺的中国和尚义楚讲过这段历史,义楚在五代后周年间(公元951年~960年),撰写的《义楚六帖》中说道:“日本国亦名倭国,在东海中。秦时徐福五百童男五百童女止此国,今人物一如长安。……又东北千余里,有山名'富士’,亦名'蓬莱’,……徐福至此,谓蓬莱,至今子孙皆曰秦氏。”

     事实证明,2200多年前,就是齐国人徐福凭着他非凡的组织和魄力,敏睿的头脑,设计了一个周密而完整的计划,踏过茫茫大海,在另一块土地上建立一块“避秦“的”“世外桃园”。

四,唐帝国的武则天与日本的关系

     日本人侵略中国时,扎扎呼呼的称自己“大日本帝国”,它“大”在那里?

     怎么个“大”法?没看出来。实际上,连它们“日本”国的国名还是唐帝国的武则天给起的。这是有史据可考:《后汉书》里称“扶桑”(《梁书》有《扶桑国传》、蓬壶(李白诗“日本晃卿称帝都,征帆一片烧蓬壶”)。《新唐书·日本传》称“日本,古倭奴也,咸亨元年(公元617年)迁使货平高丽;后稍息夏音,恶倭名,更号日本,使者自言国近日所出,以为名”。

     它称为“日本”乃初唐时期,一般都是视为是源于天皇与中国诏书里自称是“日出处天子”的“日出处”而来的。

     所谓“更号日本”,乃源自武则天。唐守节《史记正义》:“倭国,武皇后改曰日本,国在百济南,隔海依岛而居”。张守节系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写《史记正义》,故有“守节涉学三十余年”语,由此上溯,恰为武则天当政时期,他应是亲闻武则天“改曰日本”事的。

     武则天命名日本仍是“日出处”而来,此后,此名便被接受。但中国史籍有时仍在沿用旧说和别称;如“倭寇”(《明史》)、“东夷”(《高皇帝御制文集》)、“岛夷”、“东瀛”(见清俞樾采日人之《东瀛诗选》)等。           

《奉天文刊》投稿须知

《奉天文刊》是奉天诗刊主办的公益微刊之一。本刊以“时代性、探索性”为办刊宗旨,发掘和推出中国当代诗人、作家,名篇佳作。让更多富有时代气息,可读性强的作品展示推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日本第一代天皇竟是中国人?!铁证如山令人不得不信
日本神武天皇与徐福的真正关系(探究版)
徐福东渡,天照大神!日本究竟是如何起源的?
弥天大谎:自称是神的后裔日本人原来一直活在谎言当中!
日本国的起源和形成过程?
日本历史上为何从未出现过改朝换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