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偏关县文化节会及民间风俗简介

    偏关地处晋西北长城脚下,北连内蒙,南通雁宁,东接平朔,西临黄河,自古文化节会就形式多样,种类丰繁多杂。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为断提高,各种文化节会也逐步丰富和发展起来。
  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文化节会的方式主要以主管部门牵头、社会集资、群众看发参与。其中最具地域文化、地方特色的文化节会有:十年一次的“龙年盛会”,每年一次的“二月二”和“无霄节”等文化节会。这些节、会是以唱戏(晋剧、二人台、北路梆子)、放焰火、街头文艺宣传(扭秧歌、抬挠阁、踩高跷、舞龙灯、舞狮子等)作为主要文化活动方式,也是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影响最广的节会。
  其次,每年还有各乡,镇、村组织的小型文化古集会,这些节会的文化活动有:唱戏、踢鼓子和灯游会,其中踢鼓子是十几人组成一组,打着脸谱,身着戏装,踏着鼓点以舞蹈动工表演的民间文化娱乐活动。这项活动中流行地方不广,但独具风格。灯游会始于明嘉庆年间,是人们念吉盼庆,祈祷升来平的一项文化活动,每逢会日,村里选一灯官,骑高头大马,跑马报喜。村里家家户户必进素食,妇女们用糕面捏成各种动物形状的灯盏,晚上点燃送至会场,然后成“九曲黄河阵势”,灯笼引路,锣鼓吹打次行转阵,热闹非凡,人们顺利转出阵地,象征着一年吉祥如意。

  另外,每年各种节假日期间,主管部门还要组织一些规模不等的赛歌会,以促进人们的文化生活。
  偏关的民间风俗集中体现在:日常生活,风韵地祝祭,婚嫁喜庆,丧礼墓葬等方面,下面就其景况介绍一二。
一、日常生活
1、居住
  关城居民的院宅居所,普通为四合头小院,外有大门,上置门楼,通常正房高大,东西南房低矮。墙内砖砌,中有梁柱,顶有椽、栈、顶面铺瓦,有脊,安脊兽,两出檐。室内陈设装饰,炕上铺苇席,铺毡毯、画围墙,或山水花鸟、或戏曲故事,饶有风味。地下摆双门三层竖柜及顶箱、门箱柜、万卷书桌、板凳、穿衣镜、铜锡供器等。
  建国后,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偏关城内大兴土木,建房盖屋者甚多,一般为青石窑砖头戴居多,除圈窑洞外,建楼、盖水泥预制板房者不乏其人,室内陈设,五六十年代,仅有经躺柜、竖柜、小柜子,炕上铺苇席,现在民户家中油漆围墙花铺盖、毛毡衬底漆布,地下大立柜、高低柜、扣箱、厨柜、洒柜、写字台、沙发、茶几、洗衣机、电冰箱、收录机、挂钟、高低升降方、圆餐桌等,陈设华美,窗明几净。
广大农村,大部分村庄座北朝南,或座西北,民房院宅有在平坦之地修建,有随地形于城上平堰地方修筑者,若居坡上窑舍一层高过一层。偏关人不喜欢独户单居村,多为几户、几十户、乃至几百户聚居于同一村落。多数村庄自立村以来,因陋就简,随地形找土质较好的崖头,削平前面,打土窑而居。土窑式样呈拱圆形。土窑有小汉担水式,即一堂两屋;套间式,即从一门进去,连套几间形式,门为双扇实门,单扇实门,窗为六八眼或四七眼双扇窗。经济较好的人家,土窑前镶2-3尺石门面,谓之挂面土窑;贫穷之家,在窗洞上立两根小木桩,上搭小顶,用泥抹平,以遮风雨,窑洞内以木做梁柱嵌于泥土中上旋支撑,以防倒塌,室内陈设极为简陋。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农村翻新居舍,多为青石窑洞、二五锤钻面子、油漆大门窗,室内陈设也随之先进,有的添置了组合柜、橱柜、电视机、洗衣机、躺椅、座钟、挂钟、装饰可谓华美。
2、服饰
  清朝男子留辫子,官宦功名之家,头戴红缨帽,身着绫罗缎绸,或上好布料制作的长袍马褂,脚穿布袜和鞋子,胸前佩带牙剔子,挖耳勺,手拿二马驹水烟袋,走起路来大摇大摆,迈着八字方步,显得十分神气。一般百姓头戴毡帽,身着粗布短衣,脚穿家做鞋。妇女平时穿小衣裳,遇有娶儿聘女出门做客时,头上前额戴半圆型银质围子,谓之戴围子。上嵌天仙美子、二龙戏水、八调神仙等,并在左右额上佩带美观质贵的玉翠花一对,头发双折上挽中插柑架子,用大簪管住,然后别有电光花、翡翠针、玉坠坠等钗针。耳戴玛瑙、玉翠耳坠坠等环子。上身穿花色刺绣绸缎质地的绑身子、裹身子,下身穿彩裤着裙子,脚穿乡花鞋,上系打眼玲玲,走起路来径移方步,婀娜飘袅。
民国以来,男人剪辫子,女人释天足,衣着变化较大,城里男人头戴缎瓜壳小帽,身着礼服呢褂子,买卖人和名人志士仍穿着对门或长大襟长袍马褂子,脚穿布袜和牛鼻子单脸和双脸鞋。一般村民,头戴毡帽,脚穿布袜和牛鼻子或圆口鞋,身着以东村布自家缝制的短衣。妇女平时穿小衣裳,遇有娶聘时,仍照前清打扮,未出闺门的姑娘,梳抓鬟子,或留单辫垂手背后,辫长齐臂,用红头绳扎系,辫根辫梢,前额留发,谓之“留海”。婚后,发辫盘于脑后,罩纱网,插银质钗针,称“油心头”,或剪辫留齐耳短发。耳朵穿孔戴环,并戴手镯,戒指。
3、饮食烹饪
  偏关人自古以来,坚持一日三餐,早饭、晚饭多为粥、稀饭。中午饭较为讲究。家常便饭有酸粥、甜粥、酸稀饭、酸捞饭等。莜面制品有莜面窝窝、河捞、鱼鱼、圪托、牙糕、拦拦子、磨擦疙瘩子、狮子大抖毛等。玉米面可蒸起窝窝、摊折饼(当地叫花儿)。黄米制品有素糕、油糕、黄米软团子、金裹银、凉糕等。莜面制品有碗托儿、圪托、次粉等,豆面制品有擀豆面、豆面河捞、豆面拔股子、抿面、豆面饽饽、拌汤等。其中,酸菜是偏关县城镇乡村人民不可缺少之物,每年秋天腌制,一般用白萝卜、胡萝卜、蔓菁、芋头、茴子白、白菜等加盐入瓮淹制。味道酸甜适中,可口好吃,其它还有豆腐、羊杂碎、炖羊肉、烩菜等都为偏关饶有地方风味的名菜。
二、岁时祝祭
1、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春节,俗称“过大年”,是民间最隆重、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每年腊月二十三以后,家家户户忙着做豆腐、压粉、蒸馍馍、煮肉、刷家、糊花窗、打扫庭院为欢度新春佳节做准备。
  在除夕,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剪窗花、祭祖,通宵点灯、垒旺火的习俗,旺火贴为“旺气冲天”。除夕早上习惯吃隔年饺子,晚上要熬年,亦称守岁。穿新衣表示辞旧迎新。十二点钟后,家家响开门炮后,燃旺火、摆祭品,放爆竹,神龛前焚香,跪拜,并祈祷一年的好动气,谓之“接神”。初二早上响炮,谓之接“财神”。在正月初一,亲朋好友、邻里乡亲相互拜年问好,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正月里,至亲好友、互摆酒宴,大会亲朋,饭菜丰盛。
2、破五
  农历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这天家家早起床,扫炕倒垃圾,并要响炮,意思是把穷媳妇扫地出门。
3、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民间有闹元宵观灯的习俗,故又称“灯节”。为活跃本县人民的文娱生活,每年元宵节举行赛灯会。另外,元宵节的文娱活动,有踩高跷、跑旱船、扭秧歌、耍狮子、舞龙灯、猪八戒背媳妇等。节日的夜晚还要放焰火、燃爆竹,关名习惯叫“点火”。
4、小添仓
  农历正月二十日,俗称“小添仓”,农户家家用炭灰,在院内画一圆圈,晚上于圈中插三柱香,谓之为打窖,预兆丰年储粮。
5、老添仓
  农历正月二十五俗称“老添仓”。农家依旧用炉灰在院内画一圆圈,上三柱香,预祝风调雨顺,仓满屯满。
6、二月二
  农历二月初二,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这一天,城乡有早起挑水,桶中放几个铜线的习惯,俗称“引钱龙”。偏关人民习惯于这一天修发剃头。二月二这天,城内张灯结彩,垒旺火、唱戏,搞各种各样的街头文娱活动,这一盛会往往举行十天左右,各种商贩客货纷纷云集于县城,沿街设摊,招买叫卖,这次盛会高潮期为初一、初二、初三三天。
7、清明节
  偏关民间习惯于清明节前三天后四天上坟祭祖,上坟时要烧纸、供祭品,有的要到祖坟添土,意为土越积越厚,子孙日子越过越富。清明,本县民间提闪前蒸米面窝窝、摊折饼,以供这几天食用,清明节一日称“寒食节”,蒸“寒燕”,供小孩玩赏食用。
8、端午节
  正月初五为传统的端午节,亦称“端午”或“端五”,端午这天,偏关民间在清晨红日未出之时,便去挽艾,把艾挂于门上,耳朵上以驱邪避毒草,并有用艾、香毛草擦洗全身之习俗,认为一经擦洗,蚊蝇通年不侵其身,艾凉干后,手搓成腰子,燃着,夏天可薰蝇,又俗有用五色线、香毛草绕“麻刷刷”。用花布、绸子缝制公鸡等形状的五俗搐搐(香花襄)里边还装蒜辫,佩戴身上,以避恶除邪去秽。
9、六月天
  农历六月天,男女老幼要出游郊野,名曰踏青,本县人民有“六月六,西葫芦包子和羊肉”的俗谚。这天,县境内骆驼山有古庙会。
10、七月七
  阴历七月七为七日夕,素有牛郎织女是以鹊为桥,在银河相会之传说,时至七夕北方有雨,民间伟为牛郎织女相会,情戚戚、泪淋淋、语绵绵,因此,要下雨,还传说这天看不见喜鹊,因其均到银河搭桥去了,这天有乞愿、乞巧、穿针、设果和曝衣、曝书之风俗。关城居民这天有登城游览观赏之习俗谓之“圪跄”。
11、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是传统的中元节,这天偏关民间要杀羊吃肉,有“七月的羊肉小人参”的说法,是曰家家户户蒸面人、面鱼、面猪、面羊,走亲窜友,相互赠送。在这天偏关人还要上坟、祭祖。
12、中秋节
  夏历八月十五是传统的中秋佳节,又称“团圆节”,本县人民除在赏月时吃瓜果月饼外,还将煮熟的鲜玉米、毛黑豆等供月神让月宫里的玉兔饱餐丰收果实,以寄情思。吃月饼赏月意在寄托“人月共圆”的愿望。
13、十月一
 农历十月初一日,俗称“鬼节日子”。偏关乡俗,民间上坟祭祖,烧纸钱纸衣,名曰“送寒衣”。另外有亦有天不亮上坟添土之习俗。
14、腊八
  农历十二月八日俗称“腊八”。初七,偏关乡民打冰为人,立于粪堆之上谓之“腊人”。翌日清晨天不亮,将红粥汤浇腊人于头顶。传说孔子诛少正卯于粪堆之上。本县民间搞这一举动,意为纪念孔子诛少正卯。腊人当然是少正卯了。腊八之日,早上太阳出来之前,关俗禁忌高声喧闹,怕吵醒麻雀,来年吃庄稼,影响收成,禁忌也下淋水滴,否则会生疮害疙瘩。
15、送灶
  农历腊月二十三日相传为送灶君上天述职之日,名曰“祭灶”,实际有灶便有家,把灶君视为家神。偏关人民这天中午习惯吃麻糖糕,并把麻糖供灶君神位面前,意为糊住灶君之嘴,上天后不言恶事,只言好事,回宫后给人带来幸福。
三、婚嫁喜庆,丧礼墓葬
  本县人民喜好大家庭,俗称“大户人家”,以“四世同堂”、“五世同堂”为荣。亲戚朋友之间,逢灾遇难,办理婚丧、修建大事互相探望慰问,送礼、出线、出力并有互相支援、互相帮助的传统,妇女生孩坐月子,娘家及亲朋好友送面、送鸡蛋、肉、糖等食品慰问,孩子过“满月”、“百岁子”、第一个生日、第十二个生日(俗称圆生日)要宴请三亲六友,亲朋带礼物前来庆贺(一般是第一胎男孩举办),逢年过节,一般是七月十五、八月十五、春节时,亲友互带礼品走亲串友互相赡养。婚嫁时,亲朋好友送男方钱称“拜礼”,送女方钱称“添箱”。丧葬时,家人送亲友孝布(白布),根据孝子身份而定。亲友送“大供(馍馍)”、“帐子(布匹)”、花圈等物品和钱财。
四、禁忌
1、宅舍居住禁忌
  院落要求方正,忌梯形,因梯形近似棺木,如院落角隅有突出部分,其形状似菜刀,谓之为“切刀把”,均视为不祥。院落忌正对丁字巷口,称“箭把院”,大路禁忌直对大门,谓“穿心箭”。
  兴土动工须择日期,应择“偷修日”或“黄道吉日”,谓之避“太岁头上动土”和“小儿媳”。
  迁居要看日子,避“天坑”,盖房用木材忌用花果树林,称之为“开花树”,兆损折。忌在做过碾道之地建房。建筑台忌正对邻居之厕所,称之为“头枕茅圊档”。
2、生活禁忌
  忌针,春节过后,象初一到初三、初五、十四、二十三日,绝对禁忌妇女做针线活。
  月忌日,逢初五、十四、二十三为月忌日,这三天禁忌出远门、走远路、探望病人、妇女洗脏物等。
  探病禁忌壬寅壬午庚年,甲寅乙卯己卯访。并忌下午探望病人。
  送礼忌送四、六、八个,有俗谚“四六不成材,死了没人埋”。
  有病煎药向别人借药壶用毕禁忌送还。买回药忌放窗台上,药渣要倒于高处。
  逢年过节忌口角、生气、摔碎家具,被视为一年不吉利。
  已出嫁的女儿不能在娘家过春节、腊八。
  同族或近亲之间禁止通婚。
  清明前一天称“寒食”,忌动烟火,要吃冷食。
  门里不往门外泼水。
  忌猫头鹰,狐子叫唤。
  男女生肖“相克”者忌结婚,俗谚有“猪头与猴不到头,蛇与虎病该休,羊鼠相逢一旦休”等说法。男者生肖犯月者忌结婚。
  深夜听见一声叫名字,不得冒然应声。
  煤窑砂窑忌说“出不去”、“回不来”、“着火”、“压”、“塌”、“倒”等字眼。
  12岁以下小孩的衣服忌让星星照,怕“落上贼心”。
六、陋习
  缠脚,封建社会,女孩从六、七岁便用布条将脚缠住,直到长达三寸为止,以“三寸金莲”为美,辛亥革命后,山西省政府明令禁止妇女缠脚,逐渐取消了妇女缠脚的恶习。
  穿耳,妇女穿耳戴环在我县普及。
  看风水,人们修坟修宅都要花一大笔钱请风水先生选择地点,讲究坐向、照向,左右前后的地形和周围山脉、河流的走向。据说阴、阳二宅座的地形好坏、有没有风水、直接影响子孙后代家境盛衰和人的吉凶。
  斋戒,有的人家正月初一把斋吃素,意为初一斋戒一日,神圣保佑一年内逢险化夷,免除灾难,遇事亨通,可招来鸿运。
  逢九,人们把每逢九岁或几个九岁之年称之为人生的“关口年”,叫“逢九”。“逢九”之年妇女穿红色外衣,男子穿红色内衣,老者穿红煮腰或扎红裤带,以防不利之事近身。并祝逢九年平安渡过。
  顶仙:神婆所为,胡诌乱唱,装扮神仙,祈药治病,图财害命。
  打坪伙:农村在秋冬,几人买一只羊宰掉,或买猪肉豆腐,集体做熟,共同一起吃掉为打平伙,偏关极为盛行。  

『转自: 原创: ⊿若有差错,请来函更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正月初五迎财神喽!
正月初五的习俗有哪些
太原晋源姚村镇的破五习俗 来看看山西破五还有什么讲究!
偏关“二月二” 民俗文化的有力传承
民间禁忌1000例(四)(生育类)
大年初五的五大禁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