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一.选择题(共9小题)
1.2020年底,在洛阳一座春秋时期戎人王级大墓考古中,既发现存在与西北地区戎人丧葬习俗相同的马、牛、羊头蹄殉牲,又有与中原文化一致的随葬铜礼器、车舆规制等。这一考古发现反映了当时(  )
A.民族迁徙中的融合与交流
B.中原文化已被戎人广泛接受
C.戎族文化改变了中原习俗
D.戎人的丧葬习俗已彻底改变
2.某些成语典故是历史事件的生动写照。“草木皆兵”“风声鹤唳”反映的古代著名战役是(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3.《晋书》中写道:“乳酪养性,人无妒心。”魏晋时期,中原汉族改变了饮食习惯,大大增加了乳制品的摄入。这反映出(  )
A.佛教传播推动了民族交融
B.中原地区畜牧业繁荣
C.国家统一是大势所趋
D.民族交融对饮食的影响
4.下面两幅艺术作品可以共同用来研究我国古代(  )
A.鲜卑农业发展
B.对外文化交流
C.民族交融状况
D.汉族音乐成就
5.下列图片突出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文化昌盛
B.北方统一
C.中外交流
D.民族交融
6.“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与上述材料相关的事件是(  )
A.西晋灭亡
B.江南地区的开发
C.淝水之战
D.北魏孝文帝改革
7.北魏孝文帝在位期间,完善地方州、郡、县三级行政机构,确立唯才是举的授官原则以上改革内容涉及的领域是(  )
A.经济
B.思想
C.政治
D.军事
8.北魏孝文帝时,对新都选择地点有二,一是洛阳,二是邺城。如表中是两地各自拥有的优势,由此可见,孝文帝最后定都洛阳主要是为了(  )
地点
优势
洛阳
是汉族政治文化中心,汉、魏、西晋都曾建都于此,是所谓的“中夏正音”所在之地
邺城
是中原最富庶的地区,集中了北方财富,是河北主要的粮食仓库和丝绢产地
A.安定社会秩序
B.加速鲜卑族的封建化
C.打击鲜卑贵族
D.大力发展社会经济
9.一位九年级同学用教材梳理“重要政治改革”专题时,在“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找到了“商鞅变法”的史实;在“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他会找到(  )
A.王莽改制
B.开元革新
C.孝文帝改革
D.王安石变法
二.解答题(共2小题)
10.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有哪些?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会出现民族融合的高潮?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何意义?
11.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推行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产生的历史影响。
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9小题)
1.【解答】在春秋时期的戎人王级大墓中,“既存在与西北地区戎人丧葬习俗相同的马牛羊头蹄殉牲,又有与中原文化一致的随葬铜礼器、车舆规制等”。这反映了春秋时期的民族融合与交流,故A正确;“广泛接受”说法欠妥,故B错误;材料体现不出中原制度受到冲击,故C错误;“戎人的丧葬习俗已彻底改变”说法错误,故D排除。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解答】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与淝水之战有关。383年,前秦王苻坚征集了八十多万兵力,打算一举灭亡东晋。但由于骄傲自大,指挥失误再加上秦军中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斗士不愿为前秦卖命导致前秦大军被东晋军队8万人在淝水之战中打败。故选:D。
3.【解答】魏晋时期,中原汉族改变了饮食习惯,大大增加了乳制品的摄入。这反映出民族交融对饮食的影响。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着定居的生活。他们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逐渐将原来从事畜牧业生产转变为从事农业生产。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还学习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4.【解答】左图反映的是鲜卑人从事农耕生活,右图反映的是汉族人演奏少数民族乐器,都属于民族交融。故两幅艺术作品可以共同用来研究我国古代民族交融状况。故选:C。
5.【解答】依据图片信息可知,“胡人汉服”体现了汉族服饰对少数民族的影响,“汉人胡食”体现了少数民族饮食对汉族的影响,民族之间的相互影响学习即民族交融,故D选项正确;服饰与饮食的影响无法反映出文化的昌盛以及北方统一与否,A、B选项错误;“胡人汉服”与“汉人胡食”都属于中华民族内部的交流、影响,不属于中外交流,C选项错误。故选:D。
6.【解答】材料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时期迁都洛阳的重要举措。结合所学,魏主“移风易俗”的措施有:说汉话、改汉姓、穿汉族、与汉联姻、学习汉族礼法。这些措施的实行产生的历史作用是:增强了北魏的实力,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D符合题意。故选:D。
7.【解答】题干所给材料中“确立唯才是举的授官原则”表明:他们主张按照才能选拔官吏,从而完善地方州、郡、县三级行政机构,改革内容涉及的领域是政治,故C项正确。故选:C。
8.【解答】通过表格中洛阳与邺城优势的对比,在经济方面邺城胜过洛阳,但是从吸收汉族政治文化方面看,洛阳胜过邺城。结合孝文帝改革的目的可知,迁都洛阳更有利于北魏的汉化,加速鲜卑族的封建化,故B正确,排除D。迁都洛阳和迁都邺城在安定社会秩序上各自存在的优势不同,故A错误。孝文帝迁都洛阳是为了促进鲜卑族的发展,不是打击鲜卑贵族,故C错误。故选:B。
9.【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属于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时代特点。根据题干“重要政治改革”专题,因此,在“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他会找到是北魏孝文帝改革,C符合题意,ABD时间段不符合,排除。故选:C。
二.解答题(共2小题)
10.措施:迁都洛阳;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答对任意三点)原因:各民族错居杂处,加强了相互交流;生产生活上,各民族相互学习;政治制度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君主专制度;思想文化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文化;社会习俗上,各民族相互借鉴;民族心理上,民族隔阂与民族偏见逐渐减少。(答对任意两点即可)意义: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答对任意两点)
11.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措施,如穿汉服、改汉姓、说汉话、与汉族通婚等;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 5
部编版七上历史必须掌握的知识点,高分妥妥的!(附检测题)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教案)-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黄头鲜卑入洛阳,胡儿执戟升明堂:浅谈北魏鲜卑文化与汉文化交融
2020-2022北京初三二模历史汇编: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