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部编版历史七下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灭亡

部编版历史七下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灭亡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这次战乱使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战乱”是指(  )

A.七国之乱

B.八王之乱

C.安史之乱

D.黄巢起义

2.如图为唐代长安城商业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为“市”以外的商业区域,与“安史之乱”前的长安城相比,“安史之乱”后(  )

A.“市”以外经营行业的种类大大增加

B.商业活动日趋突破坊市功能的界限

C.官府对交易场所的限制更加严格

D.官府逐渐失去对长安城的有效管理

3.“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这是杜甫在《垂老别》诗中描绘的安史之乱造成的惨状。安史之乱使唐朝国势由盛转衰,其爆发的主要原因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

A.皇帝荒废朝政

B.节度使权力膨胀

C.农民负担过重

D.军队战斗力薄弱

4.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无家别》中“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馀家,世乱各东西。……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的描述反映出(  )

A.开元末年以来朝政日趋腐败  

B.安史之乱对唐王朝的打击

C.藩镇割据造成中央权力衰微 

D.五代十国时期的混乱时局

5.了解历史时序,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与图中对应的朝代是(  )

A.秦

B.唐朝

C.五代十国、两宋

D.元朝

6.唐朝诗人杜甫在《垂老别》中写道:“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造成这一惨状的历史事件(  )

A.使唐朝由盛转衰

B.导致唐朝灭亡

C.出现了八王之乱的局面

D.出现了七国之乱的局面

7.五代十国时期,真正敌对的政权是个别,绝大多数政权奉中原王朝正朔,称臣纳贡。在某种程度上,这就减少了进一步分裂的因素,相反增加了促进国家统一的因素,这反映了(  )

A.藩镇割据导致五代十国局面出现  

B.五代十国时国家完成统一

C.五代十国时期蕴含着统一的趋势  

D.北方战乱而南方相对稳定

8.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根据下列图片所代表的时期和地点,指出黄河流域(  )

A.长期是古代中国的政治中心  

B.一直是古代中国的经济中心

C.长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中心  

D.一直是古代中国的文化中心

二.解答题(共1小题)

9.唐玄宗统治前期的改革措施有哪些?在他统治后期爆发了安史之乱,这场战乱为什么会发生?它所造成的后果又是怎样的?

部编版历史七下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灭亡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解答】根据所学可知这一叛乱是安史之乱。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叛军从河北大举南下,先后攻占东都洛阳,又攻下潼关,逼近长安,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太子李亨北上灵武,被拥立为帝,即唐肃宗。唐朝将镇守西北地区的精兵悉数内调,并在北方少数民族的援助下,反击叛军。安史叛军接连内乱,最终于763年被平定。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陆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故选:C。

2.【解答】A.材料只能看出商业经营的范围有所扩大,但看不出种类增多;B.从材料图片明显可以看出,“安史之乱”后的长安城内在以前的东市和西市以外,增加了更多的商业活动的区域,能够看出商业活动日趋突破坊市功能的界限;C.材料并没有体现出对交易场所的限制更加严格,应该是更加宽松;D.材料看不出这一现象是由官府操纵的。

故选:B。

3.【解答】开元末年之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廷日趋腐败。社会上的各种矛盾尖锐,边疆形势也日趋紧张。各地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安禄山一身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逐渐扩张势力。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爆发的主要原因是皇帝荒废朝政和节度使权力过大,势力膨胀、农民负担过重。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4.【解答】唐玄宗后期,不理政事,任用奸臣,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唐朝由盛转衰,直至灭亡。唐玄宗后期的年号叫天宝,安史之乱又称“天宝之乱”。据“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馀家,世乱各东西。……人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直接说明安史之乱的灾难和安史之乱对唐王朝的打击。

故选:B。

5.【解答】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907年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了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宋朝建立时,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已出现统一的趋势。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1127年,金灭北宋,同年赵构建立南宋,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故与图中对应的朝代是五代十国、两宋。

故选:C。

6.【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是安史之乱时的惨状。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

故选:A。

7.【解答】由题干材料“在某种程度上,这就减少了进一步分裂的因素,相反增加了促进国家统一的因素”判断五代十国时期蕴含着统一的趋势。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当时的南方地区,由于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也有一定的发展。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故选:C。

8.【解答】根据题干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朝的都城在阳城今河南登封一带,属于黄河流域。西晋时期少数民族内迁,迁到黄河流域。唐朝灭亡之后,北方先后出现了五个政权,南方出现了九个政权,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全称为五代十国。五代十国时期黄河流域一带分布着一些政权,这说明黄河流域长期以来是我国政治中心。故选项A正确。南宋时期,江南地区成为了我国的经济中心,故排除B项。CD项本身说法错误,故排除CD项。

故选:A。

二.解答题(共1小题)

9.整顿吏治,裁撤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等。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唐朝从此由盛转衰;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6部编版:七下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七年级下册历史课件-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优质投稿|《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五代十国浅谈
知识提纲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