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部编版历史七下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部编版历史七下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宋辽“澶渊之盟”和约签订,设榷场,宋辽边境贸易才得以正常进行。宋朝商人输出的货物,辽朝商人以银、钱购买或出口,宋朝每“岁获(利)四十余万”。由上述材料可知(  )

A.和议签订有利于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B.辽朝通过边境贸易获利最多

C.宋辽和议使宋朝赔款巨大

D.榷场收入成为了当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2.下面示意图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政权并立B.社会动荡C.都城南迁D.国家统一

3.马宁同学在博物馆看到一组反映西夏王朝的历史文物,能得出最恰当的历史结论的是(  )

A.可以了解到西夏创制的文字独具特色

B.说明西夏货币仿效唐宋货币形制制造

C.说明了西夏的军制仿效唐宋制度确定

D.与中原文化交往中社会生产有所发展

4.公元10世纪到13世纪又是一个北方少数民族活跃的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下面是用列表法梳理知识制作的表格,由上到下应以此填写的是(  )

少数民族

主要活动


阿保机建国,与北宋签订“澶渊之盟”


政权都兴庆,创制文字,模仿唐宋制度


完成统一,创制文字,进行了制度创新

A.契丹、党项、女真B.鲜卑、蒙古、满洲

C.契丹、党项、蒙古D.鲜卑、女真、党项

5.观察如图政权并立形势图,与字母A对应正确的是(  )

A.北宋B.西夏C.辽朝D.宣政院

6.北宋在边境地区设立榷场,与少数民族进行经济交往,即以中原地区的茶叶、丝绸、瓷器等来换取少数民族的优质马、牛、羊等。这反映了(  )

A.宋朝的财政来源主要依靠边境贸易

B.宋与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先战后和

C.民族交往促进宋朝商业经济的繁荣

D.经贸往来是民族交往的重要途径

7.如图是黑龙江金代上京遗址出土的铜坐龙。坐龙半张着嘴、微闭着眼、悠然自得,似乎在抒发一种昂扬的心境。该文物可用于研究(  )

A.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B.西夏手工业技术的发展

C.契丹族与汉族的文化交流

D.宋代民族政权的并立

8.如图不能反映的主题是(  )

A.民族政权的并立

B.中外政权的纷争

C.民族的交流与交融

D.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交流

二.解答题(共1小题)

9.北宋时期,少数民族政权与北宋并立,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政权名称

民族

建国时间

建立者

都城


10世纪初


上京临潢府

北宋


960年



西夏


11世纪前期



部编版历史七下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解答】由材料“宋辽'澶渊之盟’和约签订,设榷场,宋辽边境贸易才得以正常进行。宋朝商人输出的货物,辽朝商人以银、钱购买或出口,宋朝每'岁获(利)四十余万’”可知,这反映了和议签订有利于经济的交流与发展。宋真宗时(1004年),辽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第二年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故选:A。

2.【解答】观察图表并结合所学知,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朝灭掉了南方的陈朝,结束了南北朝时期分裂割据局面,使南北重归统一。所以图片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国家统一。

故选:D。

3.【解答】元昊称帝后,连年与宋交战,西夏损失很大。议和以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西夏设榷场,译汉文书,积极吸取汉族文化。图片反映的文物说明西夏文明受到北宋的影响,它与中原文化交往中社会生产有所发展。

故选:D。

4.【解答】据材料和所学知,10世纪初,契丹族的杰出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部,916年,他建立契丹政权,定都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后来改国号为辽。北宋初期,在今天宁夏、甘肃一带生活着以游牧为主的民族党项族.1038年,党项族的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定都兴庆,历史上称为西夏.1271年,蒙古族人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建立元朝,定都大都,1279年完成全国统一,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故选:C。

5.【解答】由地图中的信息“东京”“上京”“兴庆”等可知,这反映的是宋、辽、西夏并立形势图,其中A处是北宋,B处是辽,C处是西夏。

故选:A。

6.【解答】据材料“北宋在边境地区设立榷场,与少数民族进行经济交往,即以中原地区的茶叶、丝绸、瓷器等来换取少数民族的优质马、牛、羊等”可知,这反映了北宋与少数民族经济交往密切,即经贸往来是民族交往的重要途径。

故选:D。

7.【解答】如图是黑龙江金代上京遗址出土的铜坐龙。坐龙半张着嘴、微闭着眼、悠然自得,似乎在抒发一种昂扬的心境。该文物可用于研究宋代民族政权的并立。1115年,女真族首领阿骨打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定都上京会宁府,阿骨打就是金太祖。

故选:D。

8.【解答】依据题干“澶渊之盟、宋夏和议、榷场”,结合所学知识,澶渊之盟的订立结束了宋辽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宋夏议和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榷场是宋辽金元时期位于民族政权交界地区所设的互市市场。从而得出以上反映的主题是民族政权的并立、民族的交流与交融、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交流。但是不能体现出中外政权的纷争,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二.解答题(共1小题)

9.【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0世纪初,契丹族的杰出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部,916年,他建立契丹政权,定都上京,后来改国号为辽。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1038年,党项族的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定都兴庆,历史上称为西夏。

故答案为:

政权名称

民族

建国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契丹族

10世纪初

耶律阿保机

上京临潢府

北宋

汉族

960年

赵匡胤

开封

西夏

党项族

11世纪前期

元昊

兴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光历史导学案
部编版:七下历史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堂检测
历史上建立金朝的女真族去哪了?并未消失,还曾建立更庞大的帝国
那些强盛一时的少数民族,消失后都去了哪里
专家使用DNA技术解开了契丹族失踪之谜,找到了契丹人后裔
腾讯新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