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陕西中考历史:每日一练~2019年3月10日

七年级历史每日一练:2019年3月10日

1.(2017·自贡)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属于“观点”的是(  )

A.宋岳飞抗击金军        B.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C.唐玄宗倡导节俭        D.唐朝杜甫《三吏》《三别》《春望》

2.(2017·牡丹江)他统治时期,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虚心纳谏,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他是(  )

A.汉武帝B.唐太宗C.宋太祖D.明太祖

3.(2017·贺州)唐太宗说:“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为此,唐太宗(  )

A.重视发展生产B.扩充国学规模  C.注重虚心纳谏D.加强边疆管辖

八年级历史每日一练:2019年3月10日

1.(2018·凉山州)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目的是(  )

A.为了民主改革创造条件            B.为了个体农户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C.为了满足广大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D.为了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

2.(2018·广安)实现好、维护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历来是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辽宁省宽甸县农民在给毛泽东主席的一封信中说:“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农民实现“这个梦想”的途径是(  )

A.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B.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C.参加“大跃进”运动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2018·宁夏)“废除地主阶级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以上条文引自(  )

A.《天朝田亩制度》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九年级历史每日一练:2019年3月10日

1.史家陈旭麓说:“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失去了城市,在退出城市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又得到了农村,这种得与失,在一开始的时候并不是自觉选择的结果……它最终又成为一种自觉的选择。”这种选择(  )

A.坚持攻打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        B.是从城市向农村的自觉退却

C.以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代表        D.无视国情对革命的制约影响

2.据《近代中国史纲》记载:“截至1930年初,红军约为六万余人,有枪者三分之二,活动区域达一百二十余县,苏维埃区已初步建立。”红军与苏维埃区得以存在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开展了土地革命   B.实施了游击战术 

C.建立了民主政权    D.获得了苏联支持

3.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部分代表认为毛泽东的路线是错误的,号召开展正规战争以替代游击战争。但是,毛泽东在大会上获得完全胜利,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这说明(  )

A.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B.“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得到认可

C.党内的错误被完全纠正  D.五次反围剿军事策略完全正确。

4.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主要是因为它(  ) 

A.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B.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C.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D.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参考答案

七年级

1.【解答】史实是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不带有主观情感;历史观点是人们对社会历史的看法和评价。B项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属于观点,符合题意。故选:B。

2.【解答】唐太宗李世民,年号贞观,他统治时期,广纳贤才,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虚心纳谏,知人善用,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职责,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历史上称他统治时期为贞观之治。故选:B。

3.【解答】根据材料“国以民为本,民以依食为本。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从中可以看出,唐太宗这段话充分说明了他以民为本,重视农业。唐太宗轻徭薄赋,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使农民安定生产,耕作有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重视农业,减轻农民赋税劳役,“戒奢从简”,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所以A选项符合题意。故选:A。

八年级

1.【解答】1950年,中央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全国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三亿无地或少地农民分得了土地。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了,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因此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广大农民对土地的要求。故选:C。

2.【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巩固新中国,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进行土地改革,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爱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B选项符合题意。故选:B。

3.【解答】据材料“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的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可知,这是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的意义。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同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故选:C。

九年级

1.【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失去了城市,在退出城市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又得到了农村,这种得与失,在一开始的时候并不是自觉选择的结果”可知这种选择是在土地革命时期共产党一系列城市斗争失败后,故选C项;根据材料“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失去了城市,在退出城市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又得到了农村,这种得与失,在一开始的时候并不是自觉选择的结果”可知这种选择是在土地革命时期共产党一系列城市斗争失败后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排除A项;根据材料“这种得与失,在一开始的时候并不是自觉选择的结果”,排除B项;根据材料可知这种选择是在土地革命时期共产党一系列城市斗争失败后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适应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排除D项。

2.【答案】A 【解析】据材料“截至1930年初,红军……活动区域达一百二十余县,苏维埃区已初步建立”结合所学可知是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支持,是建立根据地的基础,故选 A项;游击战术是苏区存在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建立了民主政权是苏区存在的保证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C项;苏联主张城市中心不是建立农村根据地,排除 D项。

3.【答案】B 【解析】由材料“部分代表认为毛泽东的路线是错误的,号召开展正规战争以替代游击战争。但是,毛泽东在大会上获得完全胜利,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可知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得到认可,故选B项;红军长征胜利后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排除A项;“完全纠正”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完全正确”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4.【答案】C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教版:八下第3课土地改革
土地革命和土地改革运动的区别
《矛盾论》精解第五十四章
中考历史重点考点:土地改革考点
第3课 土地改革 - 副本
土地改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