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荣辉答疑:孩子总写不好作文,怎么办?

(图片源自网络)



#荣辉答疑#

题在前面“决定我们成为什么样人的,不是我们的能力,而是我们的选择。”也许所有做父母的人,都应该读读J.K.罗琳的这个句子。时光不负有心人,星光不负赶路人。重要的,从来不是知道或是懂得,而是行动起来。

——彭荣辉


问:孩子总写不好作文,怎么办?

答:

这个问题有一点的普遍性。尤其是孩子进入二年级,马上行将升三年级的时候,这个问题在很大程度上纠缠着很多的孩子及家庭。甚至于,几乎每一个孩子和家庭都曾为此焦虑或是纠结过。

众所周知,二年级的孩子学习写话,三年级的孩子学习写片断,四年级的孩子正式学习写成篇的文字。但无论学习写话还是写习写片断,其实都是为学习写成篇的文字奠定基础。那么,在这个非常阶段,孩子总写不好作文,做父母的人,可以为孩子提供哪些帮助或是引导呢?

个人以为,可以培养孩子两个方面的良好习惯:

首先,培养孩子将教材上的课文熟读成诵的好习惯。

熟读成诵什么意思呢?顾名思义,就是把文章能流利地朗读到可以背诵的程度。这里有两个境界:第一,熟练地朗读;第二,熟练地背诵。这事儿从孩子进入小学开始,便可以继续。篇幅短的,熟背;篇幅长的,熟读。底线是熟练地朗读,这是学习课文的保底工程。朗读的好处是,培养孩子良好的语感,并在翻来覆去的朗读过程中形成大量的积淀。这个积淀,包括语词的积淀,也包括不同作者各种各样的表达积淀。如果说写一篇文字是建造一间房屋或是大厦,那么,语词的积淀就是准备大量的建筑材料——泥沙砖石,不同表达方法的积淀就是知道如何搭建整体房屋的框架——设计图纸,并懂得如何搭建使之整体和谐统一——艺术修饰。

学习是什么?学习就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知之片面到知之全面的过程。熟练地朗读教材上的课文和背诵教材上的课文,才能让学习落到实处。教材是什么?就是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例子。就是一个又一个引导孩子学习说话、引导孩子学习表达的例子。如果说这世界真的有什么“作文选”的话,那么,最好最完美的“作文选”非教材莫属。它是无数教师、编者和专家智慧的结晶,篇篇都是精华,篇篇都是名家名作。教材用足了,课文熟读、熟背了,一篇篇的课文作为底子,孩子有了语词的积淀,有了众多表达方法的积淀,就有了写作表达的兴趣、底气和信心。

其次,培养孩子每天有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没有看错,这里说的是课外阅读。毋庸置疑,教材上的课文都是精华。但毕竟数量有限。就像蜜蜂酿蜜必须从不同的花朵上采撷花粉才能酿成芳香的蜜来一样,孩子也必须多读各种各样的书、多读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书,才能够汲取到更多的营养。正所谓:课内得方法,课外求发展。课堂上老师多传授“技”,课外孩子们用这些武装自己,插上翅膀,才可能在文字的天空自由翱翔。大量的课外阅读,单独从写作的视角来看,一为检验课上所学的各种“技”,并在检验和反复“温习”中得以巩固,得以融会贯通,得以化为己有;二为拓展视野,打开眼界,增进更多的语词和表达方法、谋篇布局的积累。当然,一本好书的价值,远不止于此。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臧克家说:读过一本好书,好像是交了一个益友。海伦·凯勒说: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牛顿的老师伊萨克·巴罗说: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优婉的安慰者……之所以人们对读书这件事如此津津乐道,并且毫不吝啬大放溢美之词,实在是因为其好处多多,举不胜举。增长知识是真的,开阔视野是真的,提升思维是真的,涵养品性也是真的。一句话,说到阅读对孩子的影响,完全就应了那句家喻户晓的广告词: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它做不到的。而写作最终要做的境界,正是如此。地上种庄稼,便不易生杂草。心中有善,便不致生恶。一个天天泡在经典的、优秀的阅读中的孩子,自然不少识见,自然不乏思想,也就自然有写出优秀的作品的无限可能。

至于怎样才能培养起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最简单的法子,就是父母读书给孩子听。捡孩子喜欢的书读,先是经典的图文并茂的图画书,然后是纯文字书,从童谣开始,到童话到儿童成长小说,再到更多。只要孩子喜欢,天天读,不分春夏秋冬,风雨无阻。最好还能有一个隆重的仪式,譬如说“睡前阅读”,午睡前读,晚睡前读。作之不止,乃成君子。相信父母夜以继日的坚持,慢慢就会熏陶出孩子对语言文字的喜欢、对文学的热爱,渐渐就会有阅读的习惯。这个习惯,先是他听父母读,然后忽然有一天他就情不自禁或是迫不及待自己捧起书来,从此孩子就进入另一个自我成长的空间,在阅读中丰富自己,在阅读中提升自己,在阅读中成就自己。

除此之外,父母仍旧大有可为。一方面,学习之余,父母应鼓励孩子多玩,多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多有意识让孩子亲近自然;另一方面,父母对于孩子的写作,多鼓励多肯定,少批评少指责,坚持保有孩子对写作的兴趣和信心。

做父母的人,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如果说写作是输出,那么阅读和生活就是输入;要想让孩子有好的输出,就必须要给孩子好的输入。就学习写作而言,如果说一篇好的作品是输出,那么,好的阅读和好的生活就是输入。好的阅读,得益于课内对教材的熟读成诵和课外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一直在坚持。好的生活,则源自孩子丰富而充足的生活体验,这包括他有大量的玩的时间和项目在支持,包括他有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支持,还包括他有大量的时间去亲近自然、了解自然。孩子因为有生活,才有取之不尽的写作的素材。孩子因为有熟读成诵和课外阅读,才会有驾轻就熟的语词基石和表达技巧,才会有并非鹦鹉学舌、人云亦云的深刻思想和独立识见。如此“内外合一”,孩子自然便可写出好的作品。

也许因为做父母的人有一些读书的经历,兼之有不凡的生活阅历,然后就很自然喜欢对孩子指指点点。殊不知,知道、懂得是一回事,而“传道”“授业”“解惑”是另一回事。二者千万不可混为一谈。专业的事,还是交由专业的人来做比较靠谱。父母若不是对写作这件事有非凡的研究有深入的实践,强烈建议有问题多请教孩子的老师,多请教身边专业的人。切不可想当然。尤其不要动辄对孩子的文字进行批评指责,而总以隔壁“老王家的孩子”来做标准来做评判。家是什么?对孩子,它是温暖,它是阳光,它是爱。所以,对孩子的写作,父母要努力多鼓励多肯定,始终坚持要保有孩子对写作对文字的兴趣、热爱和表达的自信。不需无中生面,只要愿意,做父母的人总可以找到鼓励孩子和肯定孩子的理由。

天底下,最伟大的事业不是为人老师,而是为人父母。父母的伟大,在于帮助孩子,在于引导孩子,在于成全孩子,在于始终不忘初心,在于时刻不离不弃。孩子作文总写不好,做父母的能怎么办呢?记住我今天所说的话:帮助孩子养成熟读成诵和课外阅读两个习惯,鼓励孩子多玩,多给孩子关心和温暖。

余外,交给时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父母在做,老天在看。时光不负有心人,星光不负赶路人。重要的是,父母若真的焦虑,现在开始,赶紧行动起来。

2022年4月10日


END

一等父亲,二等教师,三等写作者。无所谓追求,简单生活,简约工作,致力于做更好的自己,做尽可能多的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引用 怎样写作文(二十一):怎样借助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学科质量分析大全
教育部专家“解码”新语文教材:读写目标可检测 课后练习即考题
怎么教孩子复习?爸妈牢记这6点,孩子语文分数直线飙升!
不阅读的孩子,就是潜在差生丨教育部:12岁前阅读量至少50万字
小学语文现行教材教法重难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