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荣辉说事:我害怕……

(摄影:彭荣辉)

      傍晚,正收拾东西准备离校的时候,手机突然震动。

来电显示,只有一个字:林。只是这么匆匆一瞥,脑海便立刻闪出一个孩子的形象。不错,一定是他的母亲。早先的时候,与他的母亲曾有过一次电话交流,完了正存储信息的时候,被一事突然干扰就没有继续,结果除了姓,连孩子的名儿都省掉了。

这个时候,会有什么事呢?突然忆起,放学的时候,讲台前布置了作业,才宣布下课,孩子们还不曾完全散去,突然有几个孩子踊到身前争先恐后地汇报:彭老师,林的牙齿被人撞掉了。适才想起,正上着课的时候,林突然举手站起,说是牙齿掉了。原以为是自行掉落,不想居然是人为事故。不敢细想,连忙远远招呼,嘱其放了学去办公室说说怎么回事。可是,没有想到,之后放了路队,再匆匆折回办公室的时候,居然没有发现林。往教室去看,出乎,也是不见踪影。问值日生,都说回家了。

心有不悦。怎么可以这样?再想,不免心安:该是无甚大碍,所以就觉得没有必要麻烦老师就自行回家了。但愿吧。这么想着,回了办公室,便就暂且将此事搁置,而忙于他事。还有明天的,不是么?明天过来,问一问,就一切真相大白了。

然而,明天还不曾至,林的母亲来电了。心生不安,摁下接听键。果然是林的母亲。好在,还很有礼貌地称呼了一声。可是,接下来,便全是愤愤不平。声音很大,语气很盛。言语不多,但意思很明白。孩子回家说,下午第一课课间,他去四楼饮水间喝水,不知被谁从后面突然撞了一下,然后迎面摔倒在地,接着就是牙齿疼痛,再后来上课突然觉得牙齿不对劲,用手一碰,居然半截牙齿就掉了。具体是谁撞的,并不知情。只说看到一孩子穿着校服,系着红领巾,男孩子。其他,并无所知。事件陈述完毕,直说马上想到学校来了解情况,勘察现场,甚至提及要调监控来看。

听罢,不免头皮发麻。为自己的疏忽,也为事情的蹊跷。都散学了,怎么了解情况?连个目击证人都找不到,怎么可以调查清楚届时具体发生了什么?至于监控,握着手机一边走,一边去看,四楼居然是个盲区。于是,只好婉言相劝,建议孩子母亲先去带孩子看医生,明天到校一定尽力调查此事。

一夜无眠。牙齿被磕掉不是小事。之前有过一例,两孩子追跑,结果跑在后面的孩子踩在椅子上,椅子一滑摔倒在地,结果半截门牙没有了。孩子回家,说是被同学推倒。家长不依不饶,要求找出肇事者。但不幸的是,调查结果,完全孩子自己不慎摔倒所为。因为现场观者众多,皆耳闻目睹,家长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只好就罢。但就后面所了解的,牙齿暂时无法修补,手术必须等孩子成年之后才可以进行。于是,一个近一米七的大小伙,不能说话,也不敢随意大笑,要不,一颗豁牙便会被人看得真切,引人忍俊不禁。

第二日,到校就拉了林来细问。林将母亲的话又说了一遍。可是调查取证,并无想象的那么容易。穿校服,佩戴红领巾,都是昨日之事。都是小孩子家家,昨个的事,谁记得那么牢靠。到班问,没有人看到现场。再问,都只听说林自己回来说他课间出去饮水被一同学撞的。具体谁,什么模样,林自己也说不清。唯一的标识,就只是穿校服、佩戴红领巾,是个男同学。一栋楼,即便排除其他楼层的孩子往来,也有四个班级之多。而其间男生,估计不下100号。怎么排查?试图领着林去四个班级,一个一个去认。但还不曾去,孩子便连连摇头:“我没看到他长什么样,我只看到他的背影。”

当事人不知情,班级同班同学也不知情,只好寻求外援。办公室里,向同级的各位老师说了详情,希望各自到班问一问,看看能否找出点线索。一一落实,一一反馈。一个班,没有人知道。两个班,没有人知道。正焦急,突然第三班同事急匆匆牵着三个小姑娘过来。

人未至,声先至:“什么呀?你们那个小男生乱说,我们班三个女生亲眼看到,是他自己摔倒的。当时,下一节课是信息课,她们正准备去后楼信息教室候课,刚走到饮水间那条走廊,就看到你们班这个同学在前面跑,突然不知怎么的,他就猛地往前一扑,然后就看到他爬起来,趴在地上满地找牙……我们三个孩子都笑喷了。后来,我们一个孩子还借这件事写了一篇日记。你看——”同事一边没好气地说话,一边不由分说就递过来一本日记本。

有点懵。有些怀疑自己的耳朵是别人的。可是,显然这是事实。这不,同事说话的时候,那三个女娃儿还一直在笑。完全一副情不能已的态势。再看,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包括前后左右的每个细节。

问第一个孩子,属实?孩子笑答:属实。

问第二个孩子,亲眼所见?孩子笑应:亲眼所见。

问第三个孩子,当时他前后还有什么人?孩子笑说:没有,除了他,就我们三个。

拉了林,往她们面前一站,再问:你们确定看到的,就是他?“嗯。”三个女娃儿异口同声,一齐大声应着。想必是忍了好久,话音才了,终于克制不住,放肆地大声笑起来。

很是尴尬。内疚了一个晚上,折腾了一个上午,几乎动员了整个年级的所有老师和学生,不想结果却是如此。林就站在面前。看出来,有些不自然。闭一闭眼,舒一口气,我再问:“她们亲眼看到是你自己摔倒的,你怎么看?”

林显得惶恐:“不是……我……我是……我是被人撞倒的……”

“你确定?”突然,我觉得深身乏力。因为突然想起前不久发生的另一件事。几个孩子玩耍升级至打斗,一一分开追查谁先动的手。都指认林。可是,林拒不承认。直至将七八个孩子一股脑儿站在他面前陈述各自见闻细节,都说得明明白白的时候,林还是拒不相认。

难道,又回来了?不是说好,不再说谎的么?不是说好,什么错老师都可以包容,什么错老师都可以原谅的么?不是说好,要牢记《狼来了》的故事,永远不要再和同学、老师和家长说谎的么?可是,时隔才一个月不到的时间,怎么又回来了呢?

上课铃响,林回班。不久,按昨日之约,第三节课下,林的母亲来访。看出来,一副兴师问罪的样子。有一说一。我如实相告这个上午所调查了解的情况。当我说隔壁班有三个女娃儿亲眼所见是林自己摔倒了磕掉牙齿,并且还有其中一个娃儿昨晚所写日记作证的时候,林的母亲瞬间便矮下去,甚至立刻就双手捂了眼和脸。继而,便是一声长叹:“唉……”

“所以孩子没有回家说实话,我想可能是害怕你批评或是责罚……”我试着安慰。

孩子的母亲走了。看出来,有尴尬,也有愧疚。能隐隐感觉到她身子不自然的抖动。但不能罢的,没有忘记,一再说“不好意思”,一再说“对不起”,一再说“给您麻烦了”。直至开门离去,直至最终在楼梯间消失了身影。

给我添麻烦了么?也许吧。但别人不知道,我却清楚,真正麻烦的不是我,而是孩子的母亲。果不其然,傍晚下班才回到家,孩子的母亲发来短信。短信很长,大意是说放学带他去医院的路上,他们谈了很多,但孩子还没有承认,她想给他时间,让他自己把真相说出来。我回复说:好,辛苦了。并一再叮嘱,要记得告诉孩子,不管他做错什么,妈妈都可以包容他。

当一个孩子不肯把所遭遇的事故真相与母亲说清的时候,你完全可以想像她的辛苦。庆幸,第二天的晚餐时候,孩子的母亲发来短信:“彭老师,谢谢您对小林的关注。昨天在再三鼓励下,他挣扎了好多次还是说了实话。本来我们约好给您写封信告诉您实际情况的,但他好几项作业书写马虎擦掉重做时间太晚。我们说好今天再写的。再次谢谢您的耐心和细心。”

我的耐心和细心是什么呢?自从孩子母亲造访我的办公室之后,我先后又找林谈了两次话。没有其他意思,只是告诉他:不管发生了什么,我只是想知道事实的真相;不管做错了什么,老师都可以原谅他。甚至,不惜引经据典告诉他: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孩子支支吾吾。但,最后还是说了实话。真相就是,如那几个女娃儿所说,他千真万确自己摔倒,然后磕掉了牙齿。之所以执意要说谎,隐瞒真相,他的说法则是:“我害怕……”再追问,则明说:“我害怕……我害怕同学们笑话我……”

“我想,这不是最重要的。”

“我主要害怕……我害怕……妈妈回家批评我,骂我……惩罚我……”孩子终于说出问题的关键所在。

“妈妈会怎样批评你骂你惩罚你?”

“她有时候……有时候会把我推出门外……不给我回家……”孩子的声音很小,但近在咫尺,我听得字字入耳。

咬一咬牙,我不由暗暗叹了一口气:“这样的次数多么?通常你做了什么,妈妈会这样做?”

“妈妈让我做的事情,我没有做,或没有做好。还有我考试考不好……”

“爸爸妈妈曾经打过你吗?”

“打过。”

“次数多吗?”

“有时候。”

……

孩子离开的时候,我即刻给她的母亲拨了电话。如前所说,再次嘱咐无论孩子说什么,做什么,请多给予宽容和原谅。如果他真的做错了什么,告诉他,如何纠正如何往正确的道路便好。成长是什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在不断纠错的过程中不断长大。并强调,孩子所以坚持不说事实真相,也许该从父母自己身上寻找原因。譬如,我们是不是对孩子要求太多太高。又譬如,父母对孩子缺少足够的包容和体谅。再譬如,过去父母陪伴孩子太少,孩子安全感缺失,太在意父母亲,在意自己在父母心目中的形象。也许,正基于这些,孩子因为总是达不到父母的要求,为防自我形象受损或逃避父母责罚,不得已才想到隐瞒事实真相。从心理学的角度,这完全是一种自我防御体制在作用。只不过,防御过当而已……

说了很多很多。因为想到自己的孩子。一边说,一边心底隐隐作痛。

欣慰的是,孩子终于将真相说给了他的母亲。然而,无独有偶。不久后的一个日子,这一对母子又陷入这样的困境:孩子带回一张数学测试卷,分数不高,但坚持认为老师判错。理由是,有一题他做了,并且是对的,但老师却打了个叉叉。母亲不得已向老师求证,老师说不可能。然后又是一阵“厮杀”。直至,次日我批阅记事的时候,见到孩子用书写的方式对其母亲的控诉。想起之前种种,我第一时间将孩子的白纸黑字提交给他的数学老师。数学老师很是光火,立刻调动所有智慧调查此事。最后矛头仍旧指向孩子,可孩子,仍旧坚持老师漏判。没办法,数学老师只好气急败坏,一走了之。但这一晚的晚些时候,孩子的母亲再次打来电话,表示感谢和歉意:孩子晚上回家虽然意志不够坚决,但还是诚恳地承认了自己的过错……

临了,孩子母亲很是内疚的样子:“彭老师,我要反思自己,如您所说,我要做些改变……”

该是母亲真的做了些努力。之后的日子,林虽然依旧时不时就会生出一些事端,可是,每一回找到他,只要我问起,是他的错他总会一股脑儿自己给说清楚说明白,再无推诿。

关于教育,我总相信奇迹:我投孩子以桃,他一定报我以李。只不过,有个时间差而已。这个时间差,为人师长,除了耐心等候,能够做的最有意义的事,莫过于:做好自己,学着尊重、宽容和理解,努力把自己做成一个榜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茂生生的小二班(102)
辛 克 | 女儿的心思
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往往很自私
大J帮帮忙|三岁娃儿,有事但哭不语
孩子王累在哪里?
揣怀着感恩之心,和你共度余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