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毛笔笔法,尽收眼底

毛笔写字入门难,难就难在笔法。

毛笔的笔头是个软玩意儿。古人说唯笔软而奇怪生焉。毛笔写字时做三维运动,而留下的笔迹是二维的,所以单单拿着字帖看,自己是难以悟透笔法的。哪怕是拿着上面画着运笔轨迹的小学生毛笔字帖,也难以悟透。

丘振中著了本书,叫笔法与章法,还有配套练习图,但照着那些图也学不会。大凝在视频里教,说有的照着图她也写不出来。

现在网络发达,网上书法教学视频很多,但讲法多了,又互相矛盾,让初学者莫衷一是。

这是因为毛笔书法笔法源自二王。而二王笔法到唐朝就失传了,有人还指责颜真卿搞乱了二王笔法呢。

后面的人都是各自摸索,各有所悟,于是就产生了笔法的门派之争,互相攻讦。

到元朝出了个赵孟頫,因为他说了句“结字因时而变,用笔千古不易”,后后人便认为他悟得了二王笔法的真谛,但又不见他的笔法的有序流传。于是关于笔法的门户之争继续着。

我是观看了不下百人的书法视频而粹取的。当然,我看的都是免费视频,付费的我等它免费了再看,哈哈。

我根据三条原则确定笔法取舍。

第一条是能写出古人的笔画。

第二条是能用最简单的方式写出古人的笔画。

第三条是不描不添。

我看过启功还有林散之写字的视频,一写一添,我认为他们还未完全掌握笔法用笔。盛世闲鱼讽刺这样写字是描大师。哈哈。

下面是具体笔法。

第一种笔法,是切折折锋起笔法。

首先,不管是写横,还是写竖写撇写捺写提,都是从东北往西南以45度角入笔写点(以坐着写毛笔字为例,自己的左手边是西,右手边是东,靠自己的胸前是南,离胸口远去的是北,朝天顶是上,朝地面是下。求泉斋从东方开始,顺时针把八个方向一路标过去,东方是1,东南方向是2,南方是3,西南方是4,西方是5,西北方是6,北方是7,东北方是8,也很好用,下面我有时也借用,比如段首那么啰嗦的描述,就可以改为从6方向入笔,朝2方向写点)。

写点时,笔尖触纸后不要滑动,笔肚下按,按到所要笔划的宽度。

然后顶笔立锋(捺法除外,后面单独介绍)。

所谓顶笔立锋,就是把毛笔笔杆从2方向朝6方向原路回推。

回顶的时候,笔尖不动,毛笔不提不按,把毛笔笔肚顶了弯曲成“S”形。

然后翻腕。

写横写提的时候往右翻腕,写竖写撇的时候往左边翻腕。

翻腕的幅度,没有一定,根据你的毛笔接下来行进的方向确定。以笔杆在纸上的投影线与笔画方向重合为最好。

接下来是行笔。采用顺锋行笔,也就是拖,这样符合人的生理习惯。有人反对拖,说拖导致笔画绵软无力,要用推(何绍基为此还发明了个回腕执笔法,不合生理习惯,看着难受,启功猛批过)。

其实,顺锋行笔写得时间长了,一样可以听到笔尖刮纸的沙沙声,一样可以做到力透纸背,做到黄简说的,在纸背看到一条墨痕线。

行笔的时候,不要求笔杆垂直纸面,只要笔杆从上方到纸面的投影与行笔方向基本重合即可。

接下来是收笔。

提只要边写边往上提,并且手腕慢慢回到正手位(手腕平行于纸面),笔尖离纸。

撇和悬针竖收笔亦如提。

横到收笔时候,在笔画里提笔,笔尖提至横画末端的最北边,然后下按朝2方向写点,同起笔时一样。

(有人说这是画字,别理他,这些人用的是另一套系统,他们那套是翻折系统,我后面会介绍。我现在介绍的是切顶翻系统。这两套系统都对,我们都要用。)

按下写点,点的下边缘可以与横画的下边缘齐平,如欧体。也可以下坠,如颜体。

下边缘到了需要的位置后,轻轻地提按一两下,让墨水下注,然后提锋至横下末端的东南,再往西北方向轻轻一推,推直笔锋,笔锋离纸,横画完成。

垂露竖收笔类似横画收笔。到竖画末端时,先把笔尖提到竖画末端的西边,再朝方向2顿笔作点,再轻轻地按一两下,再提锋至竖画末端的东边,再往东北方向轻轻一推,推直笔锋,然后笔锋离纸,垂露竖完成。

接着说捺的写法。捺的方向跟下笔写点的方向相同,所以不用翻腕,点起笔后直接沿着方向2拉,边拉边按。拉到要出捺脚的地方,回顶立锋,朝右翻腕,边拖边提笔出捺脚,如同写提的笔法,只是方向不同。

再说写折。可能有的朋友已经明白怎么写折了。

以横折为例。上面介绍写横的时候,收笔写点的时候不是轻轻顿了一两下吗?

从那个地方开始接着写竖就可以了。

写竖钩一个道理。在垂露竖收笔写点轻轻顿一两下的地方,接着写那个钩子就可以了。钩子的写法同撇的写法一样,只是方向不同而已。

其实,就是把各种折、各种钩、还有横撇,当作两个笔画来写,不过是两个笔画紧紧地接连在一起而已。这就是古人所说的,笔笔断,笔笔连。

(二田书法写竖钩的跪笔弹锋,把尖锋提到竖画的末尾,再写钩,笔笔断做到了,笔笔连没有了。黄简的折笔处的踆锋(笔锋转圈圈)也有这问题。)

第二种笔法是转锋起收笔笔法。盛世闲鱼把它叫做拧笔。

也是先顿笔作点,但接下来是以笔尖为圆心,转动笔肚,把笔锋转动到与笔画一致的方向,然后行笔。

当然,为了行笔锋正有力,也可以笔肚稍微转过头一点,然后回顶一下,再拉。

字帖上都是画着笔锋转个圈。网上看到不少书家真的用笔尖转圈圈,包括刘晓晴,他写得很漂亮。但我认为回顶一下不仅足够正锋,而且特别有力。而画圈圈不仅太烦琐,还让笔画绵软无力,所以画圈圈不好。

关于用什么方法转动笔肚,分为两派,一派主张用腕,一派主张捻管。现任书协主席孙晓云写了本书,叫书法有法,又专门写了论文,论证捻管是古法。网上张志庆、老石,好像还有古今书法,都捻管。止水草堂说他也捻管,他不说看不出来。还有很多捻管的,一时想不全。原来在电视节目里看曲卫国教多宝塔,也是捻管。

而青青子矜说这完全是胡说八道:捻字在古代没有转动的意思。

我查了商务印书馆的古代汉语字典,捻字确有手指反复搓转的意思。

但我不赞成捻管,因为捻管的时候用不上力,做不到力透纸背。所以即使是古法,也可以弃去。(老石说这样写得更有力;止水草堂写字视频里,能听到笔锋刮纸的沙沙声,不知怎么做到的。)

我也看过王羲之的草书十七帖。可以看到他画圈圈的时候,经常在圈圈的西南角有个小墨疙瘩,可以反证他没有捻管。如果他捻管的话,就不需要那个小墨疙瘩。那个小墨疙瘩是为了防止绞锋而调峰时留下的,而捻管的话,锋一直都是正的,不会绞锋,也不用防止绞锋。

收笔跟起笔一样,没什么讲头。要说一下,用它写出的折,是外圆内方的。

颜真卿的鹅头钩,也是这样写出来的。

如果在转折的时候笔尖也动,但动得比笔肚慢,则是折中有转,那就会写出来似折非折、似转非转的混合体。颜真卿颜勤礼碑里边有的“国”字的外框的右上角有这种情况。

如果笔尖跟笔肚走得一样快,那写出来的是转,不是折。这样画的圈圈,就是篆籀笔法。

这种笔法也要用,但因为比较简单,就不专门介绍了,就这里一笔带过,就算第三种笔法吧。

顺便说一句,写外方内圆的折。要用第三种笔法。

以比较难写外方内圆的竖折为例。先写竖,到竖的末端转笔,等内角的圆基本完成时,提笔,再朝2方向顿笔,再用第一种笔法写横即可。

第四种笔法,是直折或者叫翻折笔法。起笔也是从6方向朝2方向顿笔写点,以横画为例,不顶笔也不转笔,直接朝1方向平拉翻腕行笔。切记,先平拉一点点再向右翻腕,否则笔尖会冲出横画左端,破坏笔画。

这种起笔,在行笔初始有一小段是侧锋。

在收笔的时候,它也不提笔,也不把笔肚或笔尖往北靠。而是不提不按(A),直接朝4方向翻腕一拉,把笔肚硬拽成朝2方向,笔尖弹出去朝6方向。然再往2方向轻顿一两下,朝6方向提笔收笔。

这种笔法的最大特点是写折很简洁。

以写横折为例,从上段标注A的地方接着朝3方向翻腕拉写竖就行了。

这样写出来的是直折。

如果从A朝5方向向左翻腕横拉,原路返回,写的就是翻折。

竖亦同理,只是跟写横的方向不同。

用第四种笔法的人,嘲笑指责用第一种笔法的人是画字。

请看看王羲之的十七帖,两种笔法都有。例如他有的横折,横的写法像提,收笔已经提到尖锋了,他的折当然是用切笔写的。否则就会呈现张瑞图的草书那个样子,尖尖接尖尖了。

用第四种方法写折,需要长时间的训练,否则折的外边缘毛糙不光洁,不容易写出所谓的昆刀切玉。

毛笔四种笔法系统到这里就讲完了。再说一下写字过程中如何调整笔锋。

调整笔锋的方法,一是回顶,二是提按,三是画十字。

所谓画十字,就是笔朝3方向走一点,再朝7方向走一点,再朝1方向走一点,再走5方向走一点。当然,从哪个方向开始都行,只要把笔锋挼直挼顺就达到目的了。

顺便说一下,黄简,还有大孟书法,每个转折处都转圈画十字,没必要。

最后说一下两个较难的笔画的写法。

一个是方头竖,我取的是求泉斋的写法。

下笔朝1方向顿笔作点,然后提锋至点的末端的北边,再朝2方向顿笔作点,接下来同笔法一里竖的写法。

宝如斋介绍的怎么顿笔转笔写方头竖,我没看明白,也没学会。

盛世闲鱼介绍的写法,也是横向顿笔作点,然后把笔肚朝北一推,再朝2方向一顿,然后用笔法一写竖。我认为也是好的。

另一个特殊的笔画,是三角一肚右点的写法。田英章的写法我学会了,但学会时间过长,不采用。我在此取盛世闲鱼的写法。

从5方向朝1方向下笔写点,然后手腕右翻,笔杆朝北倒,推笔写点,边写边提笔,到快收笔时让手腕逐步回到水平状态,朝北推笔尖,让笔尖恢复垂直,收笔。

介绍完毕。

用以上笔法,真、行、草、隶、篆,没有写不出来的笔画。

我以为汇聚了众人之智,虽羲之再世,亦不过如是。哈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锋行笔”系基本笔法 书写运笔有技巧
笔法没那么深奥,原来就2个技法?
重“书法在用笔,用笔贵用锋”三种不同的笔锋
没有中锋基础哪有驾驭毛笔的能力,书法这样入门才是王道
“笔法千古不易”没那么深奥,中锋行笔只需掌握2个基本技法
练字先要懂“笔法”,不然写字就俗气,书法家“运笔”奥秘是这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