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看完苏轼和苏辙兄弟俩,我转身就把弟弟打了一顿
戳蓝字“俊俊读历史”关注我哦!
 文 / 小俊籽 
 首发 / 俊俊读历史 

  2020/5/26原创首发◆ 

做兄弟是一辈子的事,在一起要开心,分开要互相思念,少一天都不行。

东坡居士,性格洒脱,为人直率;写得了好诗,烧得了好菜,就是一张嘴像个"大喇叭"一般,不屑于收敛低调,以至于常常惹出祸端。而每次出了事,为他求情、开脱的,都是那个一直以来劳心劳神的弟弟苏辙。
当年两人一同参加科考,这是苏辙作为弟弟的最后一次任性。"二苏同世",所向披靡,寂寞如雪之下,只能说在座的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以苏轼之才,自然不出意外地获得宋朝开国百年来第一个"三等"(一等和二等都是虚设,三等为实际最高等级)。


苏辙才气其实也不差,有很大的几率位列三等。但谁能想到,他直接将言论矛头指向了宋仁宗。批判指摘,就差点着皇帝的鼻子骂他扛不起大梁了。
苏辙自觉如此写作,必定落榜,也就不抱什么希望。但是主考官毕竟是欧阳修,欣赏其才华与胆量之下力保苏辙,使其不至于落榜。


自此以后,苏辙低调做人,胸含城府,不再惹是生非。然而哥哥苏轼却以诗文开始了自己的"脱口秀"。
以弟弟的身份,担哥哥的责任,这种事苏辙从刚踏进仕途就开始做了。刚进仕途,重在站稳脚跟。苏辙低调行事,苏轼却整天诗文会友,对他人的看法毫不掩饰,以至于招来许多不满。政坛上的事,自然要以政治手段解决,于是苏轼屡被打压,苏辙则到处疏通关系。
苏轼一旦麻烦上身,轻则贬官,重则杀头,以至于仕途坎坷,起起落落。换做其他人,这么几次下来总该收敛一点了,但是苏轼显然不是这类人。每次兄弟二人相聚,苏辙总会头疼地劝兄长注意言辞,多加收敛;而苏轼也会配合着答应,回过头继续自己的"嘴炮"事业。


苏轼一向人如其文,对于时事率性直言,毫不避讳。王安石变法期间,苏轼才不管什么叫猥琐发育,觉得变法不合适就正面硬刚处于强势期的王安石,结果被迫自请外调。苏辙一听事态如此,顿感一阵头大。
即便是皇帝的诏令,苏轼也从不掩饰自己的看法:
皇帝支持王安石变法,大力推行青苗法,苏轼一声冷笑,嘲讽道:"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
皇帝以盐禁作为武器与西夏战斗,苏轼没得盐吃,满腹牢骚:"岂是闻韶解忘味,尔来三月食无盐"
王安石变法整顿吏制,试图增加政府财政收入,苏轼不屑:"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却无术"
总而言之,只要是苏轼不赞成的变法措施,不管皇帝是什么看法,都一定会受到苏轼无情的嘴炮攻击。


这样明目张胆,毫无疑问会埋下祸根。果不其然,在被贬官调任湖州知州后三个月,舒亶把苏轼之前"大放厥词"的诗文一句句地讲给宋神宗听。皇帝脸色一黑,怒气一涌,将苏轼丢进了御史台后院,即"乌台"。苏轼也就这样身陷囹圄,面临杀头之祸。

此番下狱,苏轼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着出去。在潮湿幽暗的监狱里,苏轼反省自己一直以来的张扬,痛苦于牵连家人,思念手足兄弟。怀着这样的不舍和思念,写下了如下这首千古佳作:

《予以事系御史台狱,狱吏稍见侵,自度不能堪》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时夜雨独伤神。
与君今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

自身难保,后悔之前的狂放,诗中的悔过之意自然很浓郁。但苏轼显然并不想在自己的问题上说太多,他更关心的是家人的平安,他更眷恋的是和苏辙的亲密无间,他来生更愿意遇到的,是自己的好兄弟。


对于苏轼,苏辙不只是亲爱的弟弟,更是精神世界里最亲密无间的、志同道合的挚友;对于苏辙,苏轼不仅是疼爱他的哥哥,更是从小到大的老师。于是,为了营救哥哥,苏辙冒死上谏,极力为苏轼开脱、道歉,希望自己能替兄长分担一点责任。
苏辙多方疏通关系,和苏轼的其他友人合力上下打点,甚至已经隐居的王安石都出面求情,曹太后也为之开脱,苏轼才最终免于一死。但是作为代价,苏轼、苏辙两兄弟都面临被贬的命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做事准则,而苏轼的准则,就是心有所感,不吐不快。于是出狱当天,苏轼就忍不住铺纸研墨,写下"此灾何必深追咎,窃禄従来岂有因"的诗句,甚至说"百日归期恰及春""试拈诗笔已如神"。苏辙看见哥哥又是一副快意舒爽的样子,吓得一个哆嗦,急忙抢走哥哥的毛笔。


出狱第二天,按照判决,苏轼就必须赶往黄州赴任了。如此短暂的时间,根本不够整顿家当、安置家人,苏轼急得焦头烂额。此时,苏辙又站了出来,他说:"哥哥你放心大胆地往前走,剩下的交给我!"
于是苏轼火急火燎地赶往黄州,苏辙则安抚着两家老小的情绪,打点好行李,赶赴自己的任地筠州,之后又护送哥哥的家人去往黄州。照顾着两家人,再加上千里赶路,一路上的压力和辛苦自不必说。
苏辙总是默默地站在兄长背后,做其最坚强的后盾,苏轼对苏辙的疼爱则显得更加张扬、引人注目。


林语堂曾说:"苏轼为了苏辙,能写出最好的诗来"。可以说,苏轼对弟弟的爱,全部融汇在诗词当中了:
渑池怀古,苏轼感慨"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接着怀念两人一起求学的日子:"往日崎岖还知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被贬边疆,偶然出塞闲逛,苏轼也会怀念弟弟:"忽思乘传问西琛"
远隔千里,共度中秋,苏轼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辙奉旨出使契丹,苏轼为之打气:"要使天骄识凤麟"
没想到,不稳重、擅长"嘴炮"的东坡先生温柔下来,竟然是这样的。
苏轼曾经上书皇上请求将自己外调,实际上是为了给苏辙的官位上升腾出空间。苏辙听说后急忙上书,极力反对哥哥为弟弟让路。为了对方的仕途主动退让,两人的关系简直让古往今来所有人羡慕。


1101年,苏轼去世。弥留之际,苏轼感叹没能见到弟弟最后一面,大为不甘,指名要弟弟为他撰写墓志铭,送自己最后一程。苏辙尽心尽力,操持兄长后事,死后也与兄长葬在一起,再续手足之情。
果然做兄弟是一辈子的事情,少一天都不行!
看完苏轼与苏辙的兄弟情,再看看那个让我操碎了心的弟弟,直想暴揍他一顿,为什么优秀的弟弟都是别人家的!
我羡慕苏轼与苏辙生生世世为兄弟的情谊,他们也用一首首诗词感动了900多年后的我们,诗词很美,他们就是用这种方式,影响着今天的我们,从来没有离我们远去。


人生就是一场谨慎的旅行,所谓的盛大,或者凋零,都是匆忙的过往,如欢歌前行。
如同名垂千古的苏轼,即便生活再困难,境遇再坎坷,苏轼依然是苏轼。哪怕生活拮据到了一家人只能住在驿亭的地步,他依然能够写出“寓居去江无十步,风涛烟雨,晓夕百变。江南诸山在几席,此幸未始有也。”的苏轼。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两个世界。
读苏轼的词,可以医心;品苏轼的人生,让人奋发。
多代文人多磨难,多贬谪,但他们在不同的地方都能找寻到最真的自己,当走近这些伟大的词人时,才更能了解苏轼“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做苏东坡的弟弟是啥体验?为捞哥哥一路干到宰相,苏辙:我太难了
苏辙:我的偶像,从来就是那一个人
天涯兄弟情(含音频)
苏东坡:我死之前,只想为他写诗
历史上的今天——1039年3月18日,北宋文学家苏辙出生
苏辙:如果我是东坡的大哥该有多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