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清照的另一面,丈夫去世后,五十岁再嫁,不久又拼命离婚

中国历朝历代,安定团结也好,战乱贫穷也好,美女总不缺,越国西施、西汉王昭君、东汉貂蝉、唐杨贵妃,前半部中国史,就能凑出个“四大美女“。但若想依样凑出个“四大才女”,却没那么容易,真正能跻身文坛的才女太少了。这里面,南宋李清照显得尤为难得。她文采奇好,在词上的成就早为大众所知。明末学者钱谦益读了李清照写的(《金石录》后序)之后,忍不住拍案叫绝,可见她文章写得也不俗。她的婚姻、她在战乱中颠沛流离的生活,更是为文坛留了说不完的传奇。

李清照画像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她的父亲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李清照还在襁褓之中时,母亲便亡故。此时恰好李格非被调为京官,他在汴京(今河南开封)没有宅第,便将尚在哺乳中的女儿留在明水老宅。

丧母离父的李清照是不幸的,然而明水有她声名很高、致仕还乡的祖父,和善可亲的伯父,知书达理的伯母及堂兄,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李清照沐浴着亲人的关爱,生活得无拘无束。10多岁时,她就随家人四处游玩,饱览家乡名胜。齐鲁的壮丽山川,为李清照创作那种格调豪迈的作品提供了最初的素材。

在古代,女子到15岁要举行“及笄之礼“,就是把头发挽起用簪子别住,意味着到了出嫁的年龄。因为父亲李格非已经续娶,在汴京成家立业,李清照便在笄礼之后从明水到了汴京。或许是因为李格非对女婿的遴选举棋不定,又或许李清照的心里话对父亲和继母难以启齿,于是她便填词来表达少女特有的情愫,比如《浣溪沙》和《如梦令》。

她的词一传出去就产生了轰动效应,朝野文士莫不赞赏有加,吏部高官赵挺之的三公子赵明诚,是其中对李清照最为痴迷和狂热的一位。他茶不思饭不想地大做相思梦,以至当时的人就有这样的记载:

父亲赵挺之要为赵明诚挑选妻子。赵明诚大白天睡着了,梦里在读书,醒来后只记得其中三句,“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就告诉了他父亲。赵挺之说:“看来你能找个善于写词的女子呀。'言与司合,,是“词,字,'安上已脱“,是女,字,“芝芙草拔,是之夫,二字,这不是说你为“词女之夫,吗?"后来,他娶的妻子果然是李清照。

李清照和赵明诚结婚时,已十八九岁。赵明诚好梦得圆,李清照对这个夫婿也很满意。婚后头两年,可谓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李清照在词里时而写“此花不与群花比“,时而又说“自是花中第一流”,显然过得快乐又自信。那段时间,李清照填的词并不多,主要是与丈夫一起兴致勃勃地抄写、整理那些稀世典籍。赵明诚当时还在太学当学生,每半个月告假回家一次。每次回来,他都会步行到沐京城内的大相国寺,先典当一些衣物,从中拿出些钱购置碑文,还不忘给妻子带回一些她喜欢吃的零食。两人一面吃着零食,一面赏玩碑文,其乐无穷。只是,这样幸福又温暖的小日子,没有持续太久。初次考验李清照和赵明诚婚姻的,是政治。1102年,朝廷内排挤以苏轼为首的“元祐党”,李格非号称“苏门后四学士"之一,也在被排挤之列,遭罢黜离京。与此同时,朝廷又连下两道诏令,"宗室不得与元祐奸党子孙为婚姻”,“尚书省勘会党人子弟,不问有官无官,并令在外居住,不得擅到阙下"。尽管赵家不算严格意义 上的"宗室" ,尽管一介女流的李清照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奸党子孙”,但她与赵家的关系却敏感起来。此时赵挺之已成为丞相,大权在握,李清照希望借夫家的力量援救父亲,但赵家却冷眼旁观,自幼刚强自重的李清照选择了回乡。

若不是党争所导致的政治高压和人情凉薄,李清照是绝对不会主动离开志同道合的如意郎君的。前人不能觉察李清照回乡的真正原因,遂附会为赵明诚远游求学等。实则是李清照被迫泣别汴京。随后的几年里,朝廷上依旧党争不断,李清照的命运在一定程度上被政治左右。1106年,皇帝亲笔写着"元祐奸党”名单的石碑遭雷击,皇帝认为上天在为“元祐党"鸣冤,慌忙下诏,解除党人一切之禁,李清照才得以彻底解脱,回到汴京的丞相府邸。1107年,赵挺之在党争中落败,被罢相,随后去世。遗孀郭氏率领儿子、儿媳到青州私宅隐居。在这里,李清照把她和赵明诚的书房命名为“归来堂",又从陶渊明的“审容膝之易安”一句中,取“易安”二字为号。生活稳定、心态平和,闲情逸致也油然而生。赵明诚和李清照在花朝月夕之中,手牵手、肩并肩尽情游赏,作诗联句……正如李清照自己后来追述的:“十五年前花月底,相从曾赋赏花诗。”“夫妇擅朋友之胜",是夫妻,更是知己。

在青州隐居了几年之后,赵家可谓时来运转。赵挺之的政敌失势,朝廷恢复了赵挺之被追夺的官职,赵家长子和次子官复原职,三子明诚即将步入仕途。李清照和赵明诚付出极大心血的金石古籍的整理收藏,也成绩斐然。

就是在这个时候,赵明诚在可以、也应该和妻子一同前往的情况下,独自赴任莱州。这对于自认“夫妇擅朋友之胜”的李清照来说,是多么难以承受的情感落差况且青州家中,婆婆郭氏和复官的两位兄长都已高去,李清照可谓举目无亲,白天形单影只,晚上担惊受怕,深更半夜剪灯弄花,唯一的慰藉是来自她称为“姊妹的女伴。于是一心想找回往日幸福的她,前往莱州寻夫。

青州到莱州并不远,但李清照内心苦楚,一路上心事重重。她写下那首打动了无数人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赵明诚无疑也被打动了,他回心转意将李清照留在身边两人重操金石旧业。不久署名赵明诚的《金石录》便完成了。赵明诚的官运愈加亨通,夫妇二人的感情也愈加深厚,赵明诚亲切地称李清照为“细君”。一旦得到什么好古玩,比如白居易写的(楞严经),赵明诚马上拿回家,夫妇相对展玩,狂喜不已……

又是一次考验来临,这次改变李清照生活的是战乱。1126 年,来自北方的金人攻陷大宋都城汴京,掳走国君史称"靖康之变”。国破逢家难。赵明诚的母亲郭氏也在1127年左右卒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得到噩耗,赵明诚急忙奔丧,李清照独自赶回青州,夜以继日地筛选文物准备南运。不料,青州兵变,赵家旧宅的10余屋书册文物,化为灰烬,李清照只抢出了少量珍品逃往江宁。

李清 照从熊熊兵火的青州逃至江宁时,碰上江匪,周围死的人很多,她却以其大智大勇,保住了蔡襄所书的《赵氏神妙帖》这一稀世之宝,将其完璧归"赵"。赵明诚动情地为此帖写下了这样一段跋语:“此帖是我在京师,从一个姓章的人手上买的。家里遇到兵变,宝物几乎丧尽,老妻抱着它逃出来,在镇江又遇上盗匪,此帖还是没被抢走。应该是它神工妙翰,有神灵保佑吧。”

李清照到达江宁时,赵明诚已经是当地的知府了。一天夜里,城里发生叛乱,赵明诚却“缒城宵遁"把自己用绳子系着从城楼上放下来,趁着夜色逃跑。因为这种临阵脱逃的严重失职行为,赵明诚被罢官和李清照离开江宁。两个月后,当他们抵达池阳(今安徽池州)时,适逢朝廷命赵明诚去浙江为官。匆忙中,赵明诚把家安在池阳,一个人急忙赶去赴任。上路时,李清照乘船相送,直送到赵明诚必须由水路改走陆路的那一天。举手告别之际,赵明诚命令似的对妻子说:“形势危急之时,对我们存下来的那些金石礼乐之器,你必须亲自掌管,与这些宝物共存亡,千万不能忘记。"说罢,骑马奔驰而去。李清照在池阳仅仅待了一个多月,就接到丈夫卧病的消息。她又急又怕,日夜兼程去看丈夫。然而到达时,赵明诚已病入膏肓,很快去世。李清照遂成为中年丧偶的"未亡人"。

料理完丈夫的丧事后,时局更加紧张,李清照派人将赵明诚遗留下来的部分金石文物先送走,准备投奔在洪州(今江西南昌)的亲戚李擢。不料,洪州失陷,李清照派人运去的书画文物都没了;又有奸人讹诈,想以低价收购其余的文物;金兵也在继续南进,她走投无路,只得投奔小弟。

李清照的弟弟负责编写诏书 ,跟随御驾行动,李清照乘船在浙东一带紧紧追赶御舟,却处处扑空。正在这时,她又听到传言,说赵明诚在世时,曾以玉壶投献金人,贿赂通敌,还有人因此事秘密弹劾他。为了替丈夫洗清罪名,李清照拿着家中古玩,更加着急地追赶御舟。当她好不容易到温州时,朝廷的情况已经非常危急,据说备好了大船,百官都在海上奏事,准备随时逃往福州或泉州。

此前,李清照的婆婆郭氏迁葬泉州,赵明诚的二哥也在泉州做官、安家。泉州成了李清照的首选。至于她最终为何没有去,以往曾考虑到她为御舟行踪所左右,事实上,是李清照流寓两浙,在大病中再嫁匪人。

该当南宋不亡 ,狂风暴雨吓退了不习海战的金兵,宋朝君臣便放弃了去泉州或福州的想法。君臣驻绍兴,以地名为年号,取"中兴发达"之意,希望有所作为。李清照的弟弟在皇帝身边受到重视,李清照便没再打算去泉州,而是与弟弟为伴。长期的辗转流徙让她生了一场大病,金石文物也损失大半。谁知,家里小偷光顾,她豁出命保护的几箱书画砚墨被偷走,失窃后,李清照痛不欲生,病情加重,每日昏昏沉沉。她这一病不要紧,可给了坏人空子。这个坏人不是别人,正是她在安徽池阳认识的老朋友张汝舟。

刚认识时,张汝舟就觊觎赵、李船载车满的贵重文物。此时他看李清照寡居病重,其弟不谙世情,便虚情假意骗婚。婚后3个月,李清照发现张汝舟看重的其实是那些文物古董,便"讼其妄增举数",告发张汝舟谎报参加科举考试的次数骗取官职。张汝舟随即受到惩处。但依照当时的刑律,妻子告发丈夫需服刑二至三年。亏得赵明诚的姑表兄弟搭救,李清照才在狱中待了数天后被放出来。她的这次婚姻,也随着牢狱之灾的结束而结束。

李清照与张汝舟离异后,病情虽然有所好转,但由于不少亲朋对此事的不理解,她一度十分孤独,也就更加思念已故的前夫赵明诚。作为“夫妇擅朋友之胜"的志同道合者,她对丈夫以毕生心血编撰的《金石录》无比珍视,在其逝世后,重读此书,挥泪写下了一篇感天地泣鬼神的《(金石录)后序》。

时间也许可以治愈一切伤痕。在这之后,李清照去了浙江金华,“释舟楫而见轩窗",心情已然舒畅。然而1135年春夏之交,她又写了一首十分伤感的《武陵春》。从情理上说,赵明诚逝世已经6年,最痛苦的时刻早已过去,自己老之将至,不再为儿女私情所左右,那么,她为何又陷于极端悲苦之中呢?

在笔者看来,这很可能与朝廷追究的一件事情有关。大约在李清照写《武陵春》之前一年,皇帝认为赵挺之参与编修的《哲宗实录》“皆是奸党私意",不能扩散出去,窃窥、私藏都是犯法的,严令赵家缴进此书,虽然赵明诚已死,但也点了他的名。这书,如今恰好是李清照在保管。命运就是这样无情地捉弄着李清照,她本来已经快要愈合的伤口,像是被撒上了一把盐,又加深了难以摆脱的忧愁。她原先打算好外出游玩,此时也无心前往了,不久她就离开金华,回到了临安,定居于此,直到离开人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代佳人:李清照的乱世情
李清照的乱世情
李清照与赵明诚:千古才女犹可忆,万般心事向谁说?
李清照:旷古诗篇今犹在,国破家亡憾终生
李清照:世外桃源般的生活,终于被战乱打破
宋」李清照的两次婚姻的结局怎么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