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因三国而出名的定军山、天荡山,为什么会被称为“绳头”?

在涉及到古汉中地区的诸多名胜之中,有三处地方是不得不说的,那就是被后世誉为“三国第一山”的“定军山”,及与之相辅相成的天然关隘“天荡山”和依托地形人为修筑的“阳平关”。限于篇幅的限制,笔者在本文中仅对两处天然关隘“定军山”和“天荡山”做一个简单介绍。

三国第一山——定军山;

“定军山”本是古汉中地区一处籍籍无名的山峰,但因其特殊的地理形态、位置,并经过曹魏名将夏侯渊和蜀汉名臣诸葛亮的共同努力下,使得此山扬名后世,影响深远。定军山这三个字,不仅出现在诸多史料、文学作品、艺术作品之中,甚至在上世纪初的清朝末年,我国电影行业中的开山之作,影视作品的先河,就是京剧曲目类的《定军山》。

定军山

在提及定军山时,还有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定军山之名究竟由何而来,又是什么时间被定名的呢?关于这一问题,迄今为止在史学界中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论。据现存史籍资料中的考证,自西晋之前的历代史籍当中,未见有“定军山”三个字的出现。

定军山的首次出现,是在西晋初期成书的《三国志》中。所以,近代学者依据史料中的考证做出了一种推论:汉末三国时期的魏蜀之战中,蜀汉名将黄忠在此山斩杀了曹魏名将夏侯渊,大有“一刀定乾坤”之势,促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定军山”之名便由此而来。当然,这也只是一种推论,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定军山的地理位置,位于汉中市下辖的勉县,其具体位置也非常便于记忆,即在定军山镇的诸葛村。定军山隶属于巴山山系的一条支脉,其独特的形态在众山之中非常引人注目。该支脉自西向东绵延二十余里,共有十二个山峰组成,而定军山就是该支脉中的第三座山峰。

定军山主峰的海拔约八百八十余米,在其南面有一大片平坦的洼地,绕该地一周约有三里。该片洼地便是后世所称的,能够屯驻一万多名兵卒的“仰天洼”。夏侯渊及诸葛亮当时在汉中地区的主要屯兵之地,就在这一片洼地中。

定军山的西侧有一条宽阔的峡谷,峡谷西侧的山原名为“降山”。三国时期,刘备的谋士法正,曾在此地插旗引路,使黄忠在此山斩杀了夏侯渊。后世为了纪念法正的功绩,将“降山”更名为“旗杆山”。

定军山正面山下有一处宽阔的平地,据称,是当年诸葛亮操练兵士、推演阵法的地方。所以,此处被命名为“武侯坪”。

武侯祠

定军山是古汉中地区西部的重要天然屏障与依托,自古便有“得定军山则定汉中”的说法。所以,此山在汉末三国时期具有非常重要的军事意义。据《三国志》载,诸葛亮八年之中的五次北上伐魏,其出兵与退守的地点都在定军山。而且,诸葛亮病逝之后的葬身之所,以及由蜀汉朝廷下诏修建的第一座武侯祠,都在定军山下。所以,定军山也享有了“三国第一山”的美誉。

天然关隘——天荡山;

“天荡山”与“定军山”相比不算太知名,前者在后世当中也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但是,天荡山、定军山、阳平关这三处关隘,都是古汉中地区的西部门户,三者势为互补,缺一不可。

天荡山属于秦岭山系,主峰的海拔近一千两百米,它的地理位置,也不如定军山好记,但都在勉县,具体位于勉阳镇的黄家沟村。又因该山正好位于阳平关的北边,所以,又名“北山”。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所说的曹操多次兵败的“北山”,指的就是天荡山。

天荡山

关于“天荡山”一名的由来跟定军山差不多,迄今为止在史料中并没有明确记载,最早出现的记载也是在《三国志》中。不过,近代部分学者根据《沔县新志》中的记载,对天荡山的由来做出了一种推论。学者们认为,韩信“暗度陈仓”之时,命士兵们手举火把于夜间通过了北山,由于队伍非常长,远远望去犹如一条火龙盘旋在山上一般。所以,民间百姓起初又称北山为“天灯山”。

汉末三国时期,曹操听闻夏侯渊被杀的消息后,亲自率军进逼汉中,与蜀军在定军山发生了一场激战。当时,曹操军中大部分的军粮与器械都存放在北山之中。蜀将赵云听取军师之计,趁夜间率轻骑近卫一把火烧掉了北山上的粮、械大本营,断绝了曹军的后勤补给。

赵云的这一次奇袭,直接影响了整个战局的走向,曹魏士兵因缺粮导致战斗力全失,曹操最终不得不罢兵休战。后世为了纪念这次战役,将此山称之为“天荡山”并流传至今。当然这仍旧只是一种推论,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情况,还有待于进一步考证。

据《沔县新志》载,天荡山的半山腰上,曾有一座古代人为纪念韩信而建的“淮阴侯庙”,又称为“天灯寺”。该寺旁边还有一处常年喷水的活泉,水质清澈、甘甜,人畜饮用可强健体魄,而且,还经常被地方百姓引流浇灌农田。不过,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天灯寺遭到了人为的破坏,众多古迹已经荡然无存。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佛学院的学生与当地政府相结合,在原址上重新复建了天灯寺,才使得这一古建筑再次展现在了世人面前。

古汉中地区的定军山、天荡山及阳平关之间的关系,近代学者曾做过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如果把古汉中地区比喻成一个布袋的话,那么阳平关就是布袋口,而定军山与天荡山就是系紧布袋口两边的绳头,三者缺一不可。

限于篇幅限制,在本文中只介绍这两处汉中地区的天然关隘,关于历史中出现过的三处“阳平关”究竟有什么不同?哪一处才是汉末三国时期古汉中地区的“布袋口”呢?将会在后面的文章当中进行一个较为详细的介绍。

参考书籍:《沔县新志》、《汉中府志》、《三国志》、《忠武侯祠墓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的三处“阳平关”,究竟哪一处才是汉中地区的“布袋口”呢?
京剧《定军山 阳平关》
京剧《定军山 阳平关》全本
京剧【定军山·阳平关】谭正岩
京剧《定军山 阳平关》全本戏,太精彩太有味了!
京剧《定军山·阳平关》谭正岩 谭孝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