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自成杀到京城后,曾遣使议和,要求给他封王就退兵,崇祯皇帝为何拒绝这么好的条件?

明崇祯十七年,李自成率大军抵达北京城下,此时的北京城已经完全不设防,但李自成在进北京之前却做出了一个试图和崇祯皇帝议和的举动,他委派投降的太监杜勋去和崇祯皇帝谈判,内容是希望崇祯承认他割据西北为异姓王,并赔偿相当的军费,只要崇祯答应这些要求,李自成就不进北京城,退兵回陕西。

李自成提出的这个条件无疑对绝境中的崇祯是有利的,正常情况下,无论是谁都会赶紧抓住这根救命稻草,迟缓死亡总比马上猝死好得多,可崇祯却坚决拒绝了议和,当时的崇祯已经失去了对北京城内外的掌控,甚至连想找一个商量事情的臣子,也没有人愿意来,无力抵抗,但又不愿意妥协,崇祯为什么不愿意接受死缓?非要立即执行对自己的死刑?

一:崇祯性格刚烈,宁死不愿意背上和贼寇妥协的大帽子

崇祯做了十七年的皇帝,虽然一直被关外和关内的两路敌人压得喘不过气来,可性子刚烈的他却从没有想到过主动妥协,即使曾经招降过流贼,也是在官军占据优势或流贼们主动要求投降的情况下,以朝廷的恩赐为名招降。包括他默认原兵部尚书陈新甲组织和清朝议和,但也把自己从事件中撇清,事发后,还处死陈新甲以证自身的清白。

很明显,崇祯一直把皇帝的面子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真正做到了宁死不从。在李自成的谈判条件中,要求封王并割据西北,割据与否不重要,因为明朝早就对西北失去掌控力,可封王就意味着明朝要给李自成正式的官方身份,以后要是取代明朝也会更加名正言顺,从朱元璋到天启皇帝为止,还没有出现过这样的先例,崇祯也是有尊严的,他绝对不会认可李自成正统的地位。

二:崇祯的绝望,或许他的心早就死了?

崇祯朝失去挣扎实际上早在一年前就注定了,一年前,孙传庭在潼关兵败身亡,再往前一年,洪承畴在锦州兵败被俘,孙传庭和洪承畴的败亡意味着崇祯唯一能指挥得动的军事统帅已经损失殆尽,崇祯再也无法有效指挥任何一支军队了,山海关的吴三桂、湖广的左良玉等等,已经全部成为了军阀,南方的其余势力更不用说,都在和崇祯不对付的东林党的影响下。

李自成从陕西一路杀向北京时,从山西到河北,明朝地方除极少数血性官员外,几乎是一路望风而降,这些崇祯都看在眼里,李自成到北京城下后,包括杜勋在内的好多太监还都劝说崇祯放弃抵抗,太监是皇帝家奴,他们都倒向李自成了,崇祯还能指望谁?并且,崇祯在最后时刻还试图找北京城内的勋贵们凑集钱财募兵,结果没几个人响应。

所有的一切一切都让崇祯明白大势已去,不过,最后给崇祯一击的是驻守宁远的吴三桂,崇祯十七年三月四号,崇祯发出圣旨急召吴三桂驰援北京,这是当时唯一能拯救北京城的军队,宁远离北京并不是很远,吴三桂麾下的骑兵也不少,可一直到三月十八号,李自成正式派杜勋入城谈判和攻城为止,吴三桂所部连影子都没有出现过(三月十九日才走到山海关),崇祯此时已经清楚,他被所有人抛弃了。

崇祯皇帝殉国后被明朝遗臣称为“烈皇”,治国或许不行,但骨气是绝对有的,明白了自己被所有人抛弃后,就不再接受李自成所谓的议和,明朝从他接手后的逐渐衰亡,也让他明白彻底没救了,连大臣要求让皇太子南下到南京的提议都被他否决,他早就做好了亡国的准备,估计他临死前说“诸臣皆亡国之臣”时,还会想着在地下看着李自成如何对待那些抱着钱财不放的大臣们的下场,只不过他没料到的是,最后捡到便宜的是关外那一拨。

备注:李自成要求封王就退兵的记载仅仅存在于野史中,如《烈皇小识》《甲申纪事》《明季北略》等,在正史上的记载却不同,《明史》中的记录是:“遣降贼太监杜勋缒入见帝,求禅位”,实际上李自成早在杀进北京之前,就已经在陕西西安登基称帝了,不可能自降身份为王,正史中的记载恐怕更可信,本文中的判断是以野史中的传闻为主,仅供参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灾与人祸:明朝为何说亡就亡(下篇)
历史的残酷与真相:大明王朝,穷途末路
崇祯最后几天怎么度过的?亡国之君没有活的机会
曹化淳都退休五年了,为何史书上还要记载他献城投降李自成?
李自成兵临城下,崇祯坐以待毙?没那么简单,他采取了五个措施
李自成打北京前曾提出三个条件,崇祯为何宁愿亡国也不答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