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朱元璋的奇思妙想,防止官员结党营私,从民间找老儒辅佐自己办公

明朝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十二月,大明中书右丞相汪广洋被明太祖朱元璋赐死。

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二月,中书左丞相胡惟庸又被朱元璋诛杀。

短短两个月时间,明朝的两位丞相就都被朱元璋给干掉了。

胡惟庸和汪广洋是否有罪?估计是有的,但是,他们被杀,归根结底是明朝的皇权和相权之间发生了巨大的,不可调和的矛盾。

如胡惟庸任职丞相时,权势高涨,史载:

专生杀黜陟,以恣威福。内外诸司封事入奏,惟庸先取视之,有病己者辄匿不闻。由是奔竞之徒,趋其门下。
《明史纪事本末》

这当然让喜欢掌控一切的朱元璋不满,以至于他在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时,还专门下诏要求“令奏事毋关白中书省”,明言有事应该先找皇帝。

但显然,胡惟庸、汪广洋等人没能看懂朱元璋诏令中的杀气,或者看懂了,但对权力的迷恋和背后的利益集团不允许他们妥协,非要跟皇权分个高下。

于是,有了朱元璋的雷霆之怒,这份怒气不单单是针对胡惟庸、汪广洋及其党羽们,主要是针对丞相制。

在干掉胡惟庸之后,朱元璋马上下令废除中书省,不再设立丞相一职,下令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把相权、皇权集于一身。

这样一来,皇帝要管的事就更多了,朱元璋当然乐此不疲,可他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大把的公务,他再怎么勤政能干,也要看着案牍叹气。

于是,朱元璋就需要再搞个辅佐皇帝的办事机构出来,后来,主导明朝朝政的内阁制,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

不过,在内阁制出现之前,朱元璋还尝试过另一种制度,即四辅官制,因为这项制度的尝试失败了,才搞起了内阁制。

所谓四辅官,早在明朝之前就有,各个朝代的定义不同,但顾名思义,就是辅佐官僚,打下手的。

朱元璋就是借这个名义,给自己找一些无害的辅政人才,并在丞相制废除后,重新定一个无害的辅政制度。

洪武十三年九月,朱元璋正式设立四辅官,他从明朝各地优中选优,挑选出一些德行兼备、勤奋谨慎、精通经籍的“宿儒”到自己身边,帮助自己处理政事,兼职教导皇太子:

丙午,始置四辅官,告太庙,以王本、杜佑、龚敩为春官,杜敩、赵民望、吴源为夏官。敕曰:“……命为四辅官,兼太子宾客,位列公侯、都督之次……”
《明太祖实录》

上述这些担任春官、夏官的“宿儒”们可谓是一步登天,因为他们不是从官员中选拔出来的,是完全从民间选出来的,属于乡间遗贤。

用朱元璋鼓励这些新任四辅官的话来说就是:“且卿等昨为庶民,今辅朕以掌民命。”

四辅官的级别比后来的内阁大学士略高,是正三品,他们主要职责类似皇帝的秘书,除了帮助皇帝处理一些较为繁琐的文字类型的工作,最主要就是干一些人事和司法方面的复核工作,如《明太祖实录》中记载朱元璋给他们的工作安排是:

命刑官听两造之辞,果有罪验,正以五刑。议定,然后入奏。既奏,录其所被之旨,送四辅官、谏院官,给事中覆核,无异,然后覆奏行之。有疑漱,则四辅官封驳之。
《明太祖实录》

但朱元璋也严格规定了,四辅官没有任何事务的决定权。

看起来,有了四辅官辅佐政务,皇帝集权,朱元璋应该高枕无忧了,可惜,四辅官制没坚持到两年,就被朱元璋自己废掉了。

原因自然是这些四辅官们根本达不到配合皇帝处理政务的要求。

前面说了,这些四辅官是朱元璋专门从民间挑选出来的,为什么?因为朱元璋担心从官员中挑选四辅官,难免遇到盘根错节的官场利益集团中人,重蹈胡惟庸等结党营私的覆辙。

所以,朱元璋干脆从民间选拔没有任何官场经历的儒者来担任四辅官。

甚至于,朱元璋更进一步,不是挑选那些精力充沛的中、青年人才,他找的全是高龄老人,起步都是七十岁以上。

为了照顾他们的身体状况,继而防备这些老儒也有了权力欲,朱元璋才以春、夏、秋、冬为四辅官的官名,让这些老儒们按照四季更替来轮换上岗,如春官就只在春季的那三个月值班,其余时间就休息。

这样一来,朱元璋的一些顾虑是全部防备住了,可这些年龄基本到头,且极少有官场处理政事经验,本身还有些迂腐的四辅官们完全无法处理好政务,哪怕是辅助、复核类的简单政务。

他们没有为官经验,没有处理政务的经验,基于年龄,也无法很好的学习成长。

特别是每年只上岗三个月,政务的连续性无法保证,如需要长时间才能确定如何处理的政务,春季上岗的辅官接手,冬季上岗的辅官就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中间无法连接起来。

于是,尝试了一段时间后,感觉这项制度不成功的朱元璋,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七月,正式宣布取消四辅官制。

几个月后,即洪武十五年十一月,朱元璋效仿宋朝的制度,设置殿阁大学士,从官场中提拔辅佐皇帝的人才,分别辅佐皇帝和教导皇太子,也不分什么四季轮换上岗了,每天都要值班。

因为是从官员中选择,朱元璋刻意压低了这些殿阁大学士的品级,只定为正五品,这项新的制度就是明朝内阁制的雏形。

从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到设立四辅官制,再到设置内阁,不难看出,朱元璋首要目的是集权,保证皇权的稳固,次要目的是防止官员结党营私,这从四辅官的人员选择和上岗时间就能判断出来。

可惜,事情的发展从来不会完美无缺,老龄且无政务经验的四辅官们无法达到朱元璋的要求,他只能被迫重新从官员中选择辅政人才,为降低这些辅政人才的威胁,才压低他们的品级。

即便如此,朱元璋的理想也只坚持到他本人在世,在他之后,明朝的皇帝们限于繁琐的事务,逐步提高殿阁大学士们的权限,直至内阁制成为又一种丞相制。

参考文献:《明史》《明史纪事本末》《明太祖实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内阁制建立后,明朝为什么不会像西方一样实行君主立宪制?
明代的内阁制和之前的宰相制究竟有什么样的区别?
[转载]张居正的救国术:唤醒休眠两百年的丞相制
没有宰相,皇帝会当得很累,为何朱元璋要废除宰相制度?
朱元璋干了一件糊涂事儿,竟让农民当重要的官职,为何最后失败了
朱元璋、朱棣、朱高炽、朱瞻基的决策方式有何不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