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真实的赤壁之战,鲁肃是个好同志,诸葛亮是去分赃,庞统没有露面

赤壁之战是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时,孙权和刘备联手共抗曹操而发生的一次重要战役,此战的结果是孙、刘联盟获胜,打碎了曹操一统天下的雄心,基本上奠定了天下三分的格局,此战也是三国爱好者最为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

关于赤壁大战期间发生的故事,大众最为熟悉的其实是小说《三国演义》中描述的精彩内容,“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反间计”、“连环计”、“蒋干盗书”、“诈降计”、“借东风”等故事让读者们大呼精彩过瘾。

可惜的是,上述精彩故事在真实历史中的赤壁大战期间,百分之九十都没有发生过,大部分是小说家杜撰出来的,小说提高了刘备一方势力的作用,强化了诸葛亮的谋略,强化了后来成为刘备重要谋臣的庞统的作用,以及关羽放走曹操等等。

相应的,小说就弱化了江东一方发挥的主导作用,鲁肃变成了毫无主见的庸才,周瑜小肚鸡肠,孙权优柔寡断,若非还写有“蒋干盗书”这个故事体现周瑜的谋略,东吴一方几乎一无是处。那么,历史上真实的他们及故事又是怎么样的?

第一:鲁肃是个好同志,裴松之:“建计拒曹公,实始鲁肃”‍

在小说《三国演义》的描述中,曹军欲南下,此前一直犹豫不决是降是战的孙权,是在跟诸葛亮见面之后,被诸葛亮说服的,诸葛亮一番长篇大论后,孙权表示:“先生之言,顿开茅塞。吾意已决,更无他疑。即日商议起兵,共灭曹操!”

可在《三国志》的记载中,孙权派鲁肃去联络刘备时,已经决定了要和曹操死磕,主张死战的,就是鲁肃,在小说中,孙权犹豫不决时,是吴太夫人提醒他赶紧去问周瑜,但在裴松之为《三国志》做的注中,说明了这事其实是鲁肃提醒的。

裴松之写的原文是:“臣松之以为建计拒曹公,实始鲁肃。于时周瑜使鄱阳,肃劝权呼瑜,瑜使鄱阳还,但与肃闇同,故能共成大勋。”然后周瑜又对孙权阐述了曹军的各项弱点和东吴的优势,说服了孙权不要投降。

当然,鲁肃坚定孙权信心的那一番著名的劝谏也是必不可少的:“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

鲁肃去见刘备之前,孙权那边的军队调动都已经完毕,给了周瑜三万精兵突前,孙权自己带着二万人在柴桑为周瑜做预备队,以及准备后勤物资。所以,《三国志·诸葛亮传》中记载,诸葛亮跟随鲁肃到东吴的时候:“时权拥军在柴桑,观望成败”

第二:诸葛亮去见孙权,不是为了说服他抗曹,而是去谈条件的‍

鲁肃去见刘备,只是为了争取刘备不倒向曹操而已: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当然,要详细了解刘备的实力,判断刘备是否值得变成盟友也是鲁肃的任务之一,而刘备派诸葛亮去见孙权,就是去摆实力谈条件的,打是要打的,打完之后怎么分地盘?

《三国志》中记载,诸葛亮见到孙权后,一共只说了三件事,首先是建立互信,说明刘备不会投降曹操,扯孙权的后腿:“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

其次是把自己的实力摆出来,说清楚刘备参与此战并非是作为东吴的附庸:豫州军 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刘备好歹也有二万以上军队,不是讨饭的叫花子,有资格当东吴的同盟军,也有资格分地盘和战利品。

最后就是说出自己的条件: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不过这个条件,孙权当时并没有明确回复,大战过后,又跟刘备见面谈判,才在鲁肃的建议下答应:”后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

第三:“群英会”和“蒋干盗书”是虚构,蒋干见周瑜是在赤壁大战之后‍‍‍‍

“群英会”“蒋干盗书”也是《三国演义》在中重点描写的,由此引发出了“反间计”、“连环计”、“诈降计”等精彩故事,这些故事除“诈降计”外,也全是虚构,历史上,蒋干受曹操委托去见周瑜时,时间是建安十四年十二月。

根据《资治通鉴·卷第六十六》中的记载,当时,不但赤壁之战早就结束,刘备也已经拿下了荆南四郡,曹操跟孙权还在合肥干了一架,周瑜当上了南郡太守,曹操在军事上拿孙权无可奈何,于是:“密遣九江蒋幹往说周瑜”

蒋干也并非是《三国演义》里面描述的小丑,《江表传》中评价他:“有仪容,以才辩见称,独步江准之间,莫与为对”,其实是个相当有本事的人,他替曹操劝降周瑜,被拒绝,但也仅仅是:“还白操,称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能间也。”和周瑜除了劝说时的言辞交锋,就没有其它了。

至于《三国演义》中描写的“蒋干盗书”的直接受害者蔡瑁和张允,没有在赤壁之战时被杀,他们也没有统帅曹操麾下的水军,曹操不会相信他们,这俩投降派此后默默无闻,唯一跟他们有关的记载是曹丕骂他们:“无不烹菹夷灭,为百世戮试。”估计在曹魏也是过得不顺心。

第四:庞统没有献“连环计”,曹军的弱点是黄盖看出来的‍‍

庞统因为是刘备阵营中的重要人物,而《三国演义》是以刘备阵营为正面描述对象,所以,也抬高了庞统在赤壁之战时的作用,《三国演义》中写庞统当时是“因避乱寓居江东”,周瑜委托鲁肃找他问计,于是,庞统献“火攻计”“连环计”,甚至还有周瑜和诸葛亮不约而同在手掌心写“火”字的精彩情节。

这个描述也不符合历史,庞统当时确实是在东吴,但他是有官职的,他就在周瑜帐下做功曹(《江表传》中刘备语:“卿为周公瑾功曹”。其实,庞统投东吴,诸葛亮投刘备,荆州势力也是两面下注),但史书上没有任何关于他在赤壁之战中献计的记载。

赤壁之战后,庞统都还跟着周瑜混,直到周瑜死后,还曾帮周瑜送丧回东吴,但孙权不太愿意接纳他,因为当时荆州在刘备手上,孙权不怎么放心接收荆州势力,且东吴也没有庞统的位置,毕竟不是江东人,因此,庞统无法在东吴立足,这才投奔刘备。

历史上,曹操一方水军在赤壁之战中的失利,也确实是因为战船互连和被火攻,看出曹军这个弱点,以及提出用火攻的,是东吴大将黄盖,根据《三国志·周瑜传》中记载,是黄盖向周瑜提出建议:“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然后他们才商量出“诈降计”

以上是小说《三国演义》里面关于赤壁之战的描写中,一些主要计策和精彩故事在历史上的真实情况,小说因为要吹捧刘备阵营,神话了诸葛亮,抬高了庞统等人的作用,弱化了东吴阵营中孙权、周瑜、鲁肃等人的作用和本事,至于蒋干、蔡瑁等配角,更是能贬则贬,小说情节确实描写得很精彩,但再精彩,也不能当真。

参考史料:《三国志》、《三国志·裴松之注》、《江表传》、《资治通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蜀失庞统,魏失郭嘉,吴失周瑜,哪个影响最大?
周瑜之死——1800年前的政治疑案探究
【秋雨轩品三国】鲁肃推荐竟使孙权恶庞统
(2)三国三大英年早逝的统帅级将领
周瑜之死与孙权的幽微关联(文末免费送书)
庞统的死究竟是天意,还是有人背后捣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