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最新公布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电击、体罚等“网瘾治疗手段”将被明令禁止

再见,“网瘾”。

1月6日,一份名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的送审稿,在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发布。2月6日前,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将公开向社会各界征求建议,任何人都可以对保护条例的内容提出意见。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在“公开征求意见系统”发布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送审稿

这不是该条例第一次公布,相比上一次,本次送审稿中出现的最大变化,是在条例第四章“预防与干预”的第二十条:“对未成年人网络成瘾实施干预和矫治”,被修改为“对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实施干预”。

删去了“网络成瘾”的说法,改为“沉迷网络”,同时删去了“矫治”的说法。

原第二十条中,还有这样一段话:“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为中小学校配备专门教师或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增强对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早期识别和干预能力,并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提供预防和干预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教育或服务。

国务院卫生计生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推动出台网络成瘾的本土化预测和诊断测评系统,制定诊断、治疗规范。”

这在当时被解读为为杨永信及其一系列“网瘾戒治机构”存在的合法性提供了背书。

在新的第二十条中,这段话被删去了。被修改为:“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通过虐待、胁迫等等非法手段从事预防和干预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活动,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侵犯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条例第四章“预防与干预”第二十条原文

简单来说就是:“网瘾”这个词终于不再出现,而以杨永信为首的临沂网戒中心及其他类似机构,其所采取的电击、体罚等“网瘾戒治手段”将被明令禁止。这个官方态度的转变非常值得注意。

事实上,“网瘾学校”造成的悲剧已经不是一桩两桩。除了在触乐《被杨永信改造的孩子们》一文中提及的那些,去年9月26日,一位黑龙江16岁少女也因为弑母而轰动全国。她被父母强行送至山东科技防卫专修学院接受“治疗”,逃出后不久,她在争吵中捅伤了父亲,其后又拘禁殴打母亲,最终用8天时间将母亲活活饿死。

少女在网络发布的文章中写道:“跟你的亲戚,当你提起这件事的时候,他们说,那不都过去了么,我们是爱你的,你该忘了那些……我生气,被别人指着鼻子骂不孝逆子,不如禽兽……把我送去的是他们,打我骂我也是他们,在背后破坏我生活,诽谤我人格的是他们,可是说爱我的也是他们,各位吧友,如果是你们,你们该怎么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送审稿)》专家谈——网络沉迷干预与网游“宵禁”
聚焦丨网络欺凌追刑责、禁止熬夜上网...我国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动真格!
不得以治网瘾为由体罚孩子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征求意见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送审稿)》持续引热议
网络暴行或判刑,网信办拟法0~8点禁打网游,华为P9将支持人工智能 | 每日易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