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是纳粹军官,监管集中营,战后犹太人却联名救他,和辛德勒齐名

文/元气少女QMQ

“我们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孽,我们不配被可怜更不值得原谅。” 这句沉重的反思来自于一名德国军官的日记,他的名字叫做威廉·霍森菲尔德,他就是电影《钢琴家》中最后出场的德国军官的原型。导演罗曼并没有在电影中对这一角色做过多的描述,也没有对此人的行为有正面或者反面的评价,观影之人称赞者有之,批判者亦不少。

寥寥几个电影镜头,难以映照霍森菲尔德的一生。实际上,在二战期间,他帮助过的犹太人并非只有主人公席皮尔曼一人而已。

霍森菲尔德自小在一个天主教家庭中长大,在双亲的耳濡目染下,霍森菲尔德一度向往成为一名像父亲一样的教师。但是一战的爆发改变了他的理想,霍森菲尔德毅然响应国家的号召入伍参战,1917年在战场上负伤的他退伍归乡,并且荣获二级铁十字勋章。不久后,霍森菲尔德和当地一位新教徒女子结婚,随后在父亲的安排下进入教会学校成为一名教师。

可在一战之后,德国被笼罩在战败的屈辱之中,此时纳粹党在人群中纵声疾呼,声称自己将要振兴经济、为德意志带来往日的荣光,霍森菲尔德也最终选择加入了德国纳粹党。虽然纳粹的许多行为令他反感,但是霍森菲尔德无法拒绝成为振兴国家的一份子。

随后,霍森菲尔德便辞去了教师的工作,进入军队,成为纳粹德国的一名军官。从上帝的教所到纳粹的军营,对霍森菲尔德的人生来说,这无疑是一次重大的转折。

1939年,44岁的霍森菲尔德被调往波兰,负责建造管理战俘营。在看到纳粹对波兰人、特别是犹太人惨无人道的迫害之后,霍森菲尔德才真正看清了纳粹的真面目。

德国入侵波兰华沙之后,对犹太人实行无情的大剿杀。二战以前,住在波兰华沙的犹太人大约有三十七万五千多人,但二战后,存活下来的犹太人仅有七万多,超过三分之二的犹太人被送到集中营,惨遭迫害。

▲犹太集中营

目睹了纳粹对波兰人民的残酷罪行之后,霍森菲尔德失望至极。在写给妻子的信中,他痛斥纳粹主义,认为它把德国带入了堕落的深渊。他写道:“我们的国家正在犯下不可饶恕的罪孽,那些身居高位之人宣称要带领德意志人走向光明,其实是把我们带向更深的黑暗。”

于是,霍森菲尔德开始悄悄帮助当地的波兰人和犹太人,为了更好地和当地人沟通,他还学习了波兰语。在华沙,他结识了很多才华横溢的波兰人和犹太人,在和他们交往的过程中,他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纳粹所宣称的爱国主义只不过是狭隘的民族主义的幌子。

在波兰的时间待得越久,他就越是感到罪孽深重,每次深夜听到犹太区传来枪声,他就知道,又有一个无辜的灵魂惨死在纳粹手中。作为虔诚的天主教徒,霍森菲尔德无法释怀,于是他走进波兰的教堂忏悔,以求得内心的些许平静。

也就在此时,霍森菲尔德结识了牧师安东尼·切奥拉。

一开始,安东尼因为霍森菲尔德的德国人身份对他充满敌意,不允许他踏入波兰教堂。他愤怒地向霍森菲尔德发泄自己对德国纳粹的怒火:“你们的罪行上帝都了然于心,总有一天你们都将归于地狱,属于地狱的灵魂没有资格进入教堂!”。

本以为安东尼会因此受到军队的惩罚,没想到霍森菲尔德听到他说的话之后,没有命人将他抓起来,而是缓缓地摘下头顶的军帽,向安东尼深深地鞠了一躬。当时,霍森菲尔德不能替纳粹道歉,但是这一鞠躬在周边的波兰人看来已经足够真诚

安东尼被霍森菲尔德的这一行为打动,允许他参加波兰教堂的弥撒,而且在霍森菲尔德感到迷茫的时候给了他很多精神上的指导。久而久之,霍森菲尔德和安东尼就成为了朋友。

然而,令霍森菲尔德没想到的是,有一天他竟会在逮捕名单上看到安东尼的名字。

原来,安东尼表面上是一名牧师,实际上他还有另一个身份——波兰地下抵抗组织成员。为了救安东尼,霍森菲尔德利用职务之便,制造了一份假文件证明安东尼并非地下党成员,安东尼最终才得幸免于难。随后,霍森菲尔德又在华沙国防军体育学校为安东尼安排了一份教师工作。

除了安东尼之外,霍森菲尔德在波兰的时候还帮助了许多犹太人,如波兰军士长斯坦尼斯拉夫·切奥拉夫妇,斯坦尼斯拉夫是安东尼·切奥拉的弟弟。据后人统计,在华沙国防军体育学校工作的犹太人中,大部分是因为霍森菲尔德的救助才幸免于难。

1944年8月,纳粹已是强弩之末,德国在东线的作战节节败退,苏联步步紧逼,解放华沙指日可待。霍森菲尔德临危受命,升任参谋长,负责处理德军情报工作。11月,霍森菲尔德和部队被迫撤退到一栋废弃的建筑里办公。

在废弃的阁楼上,霍森菲尔德发现了落难的席皮尔曼,知晓了后者的犹太人钢琴家身份之后,霍森菲尔德让席皮尔曼弹奏了一曲肖邦。听着钢琴声,霍森菲尔德的面色沉重、若有所思。

在那之后,霍森菲尔德多次暗地里给席皮尔曼送来食物和衣服。1944年12月,霍森菲尔德去向席皮尔曼道别,并且询问了他的名字。

一个多月后,苏联人在布沃涅俘虏了威廉·霍森菲尔德。1946年,他被押往白俄罗斯的战俘营,并于1950年被苏联人判25年的苦役。

在此期间,曾经受到过霍森菲尔德帮助的几十犹太人联名写了证明文件,希望能够将他从狱中救出。然而苏联人以他从事过情报工作为由拒绝了犹太人的请求。此后席皮尔曼等人又尝试多种途径,想要解救霍森菲尔德,但始终无果。

1952年,霍森菲尔德在狱中去世,在此之前,他曾因中风卧病在床,但也有人说他是被苏联人折磨致死。

在他去世后的五十年间,霍森菲尔德的善行一直没有得到官方承认。直到2009年,以色列正式授予霍森菲尔德“国际义人”的称号。和他一样获得这一称号的,还有世人熟知的奥斯卡·辛德勒。

许多人诟病《钢琴家》的平淡无奇,认为霍森菲尔德不应和奥斯卡·辛德勒齐名,后者要伟大得多。但我却认为二者并无不同。善与恶并非界限分明,许多不被定义为好人的人实际上做了很多好事,许多看上去良善的人,也有可能是魔鬼的帮凶。霍森菲尔德和辛德勒虽然都是都是纳粹党,但是他们都不曾屈服于强大的国家意志力,而是选择了做无声的反抗,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

既都是向善,又有何高低之分呢?

我想,在那些被霍森菲尔德帮助过的犹太人心里,他永远是不朽的英雄。因为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死亡逼近时的的恐惧,所以他们也比任何人都更感激在黑暗里向他们伸出的双手。

参考资料:

1、《电影《钢琴家》——谱写生命的序曲》,马彦元

2、《电影《钢琴家》中的艺术与人性》,任景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此文献给维尔姆·霍森菲尔德
纳粹军官和波兰钢琴家的故事
二战“大逃杀”求生记
【心晴周末】二战时华沙也有个“拉贝”
豆瓣9.1分,《钢琴家》:好好活着,就是最大的胜利
战影片《钢琴家》,德国军官为什么会帮助犹太人席皮尔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