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投降还要选对象,二战德国为何投降两次?布拉格战役是怎么回事?

1945年5月8日,战败的德国不得不在卡尔斯霍斯特,向盟军进行第二次投降。无论东线的苏联还是西线的美英,此时在德国投降的时间点上如何闹“别扭”,但总的来说自5月9日零点开始,德国控制下的陆海空军队基本都放下了武器。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德国投降后,位于捷克斯洛伐克的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并没有真正放下武器。以至于在德国宣布投降后,苏军仍然发起了欧洲战场最后一次攻势——布拉格战役。直到5月11日,中央集团军群各部才或是被消灭,或是投降。

为何在希特勒自杀、第三帝国前途彻底无望的时候,中央集团军群还要负隅顽抗?其中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

德军在布拉格阅兵

一、群龙无首,不知该战还是放下武器

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在柏林的元首地堡中开枪自杀,失败、悲观、颓废、恐惧的气氛,就逐渐弥漫并笼罩在柏林以及德国全境了。

根据希特勒的遗言,刚刚接任德国北方部队和民防司令的邓尼茨,将是帝国的联邦大总统以及武装力量最高统帅,宣传部长戈培尔则担任政府首脑和德国总理。

可是,戈培尔很快步元首后尘,同样选择了自杀。于是,邓尼茨就成为了行将就木的第三帝国的唯一最高领导人。面对苏军日夜不停风暴一般的炮弹,邓尼茨明明知道独木难支,可依旧咬紧牙关试图组建新的政府。

就在希特勒自杀的前10天,朱可夫元帅指挥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其炮火已经可以打到柏林市中心了。科涅夫指挥了乌克兰第1方面军,则在柏林的南郊稳步推进。

这期间柏林城内的防务由魏德林掌控,德军的守卫力量早已残缺不全,除了国防军和武装亲卫队之外,剩下的就是训练不足的国民突击队以及狂热的希特勒青年团了。

此时的邓尼茨,已经和其他纳粹高层逃往了弗伦斯堡,并且在那里成立了新政府。5月2日,柏林城内的德军向苏军缴械,不过城市西部、西北以及西南地区的战事仍然在持续。

虽然失败已成定局,不过由于邓尼茨组建了新政府,柏林的投降并不代表着德国整体投降。但是,从柏林守军放下武器的那一刻开始,混乱的局面已不可避免。

邓尼茨成立的德国新政府,企图一方面继续在东线和苏军对抗,另一方面则在西线寻找和美英美军媾和的机会。邓尼茨这么做的目的,是希望尽快在西线停火,以便保住德国所剩不多的青壮年,避免让他们在最后的战争中无谓牺牲。

然而邓尼茨这么做的结果,就是向所有的德军释放了一个混乱的信号。接下来究竟是战是和,不能因为所处的作战区域不同,就采取“双标”的模式吧。邓尼茨这么做的目的,无非是想为德国尽可能争取一个相对体面的结果。

1941年的舍纳尔

但是在接下来的5天时间,因为邓尼茨试图采取的措施,导致德国控制下的所有部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混乱状态。有的在继续战斗;有的举手投降;有的则因为盟军还未推进到跟前,对于接下来的是战是和游移不定。

此时,驻扎在布拉格地区的德国中央集团军群余部,对于接下来的战事也是游移不定的心态。由于西线的美英军队还远在奥地利,苏军大部又在忙着围攻柏林,因此这一区域的战事并不激烈。

不过,随着柏林城陷落的消息传来,位于这个地区的德军很清楚,德国的东部也都被苏军占领,接下来几百万的苏军就要挥师南下直奔他们而来了。

是准备战斗还是放下武器?布拉格地区的德军必须得尽快决断。

可就在此时,在德国投降问题上,西线盟军跟苏联耍了个小把戏,使得德国不得不投降两次。这一情况更加剧了德军在接下来决断上的混乱。

面对这种情况,远在弗伦斯堡的邓尼茨,事实上已经左右不了被苏军从中间截断退路、孤悬在布拉格德军的命运了。

指挥官舍尔纳最终下定决心:坚决不向苏军投降。

1945年,德国东部地区平民向西部撤离

二、企图向美军投降

舍尔纳之所以有不向苏军投降的底气,是因为布拉格地区德军还有相当大的实力。

需要指出的是,作为中央集团军群的余部,他们并非最初进攻莫斯科的中央集团军群。该部的前身,是进攻乌克兰的南方集团军群和B集团军群。

此时的中央集团军群,下辖第1装甲集团军、第4装甲集团军、第7集团军以及第17集团军。除了中央集团军群之外,这一地区还有东普鲁士集团军群的残部。

在邓尼茨代表的德国政府宣布投降之后,布拉格地区残余的德军武装力量规模超过了90万。这也正是舍尔纳“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底气。

作为在1945年4月5日才被晋升的元帅,希特勒甚至都没来得及给舍尔纳制作元帅杖。希特勒自杀当天,舍尔纳又被任命为德国国防军陆军总司令以及“阿尔卑斯山要塞”总司令。头衔是越来越高,但是他手下真正能指挥的部队,就只剩布格拉地区这一支了。

此时布拉格地区周边的态势是,东边和北边是苏军,西边和西南方向虽然是美军,但距离此地还比较远。

5月2日柏林城破那天,舍尔纳向国防部最高统帅部报告,他将率领部队向西前进并向美军投降。

1945年6月的柏林城内

苏军近在咫尺,舍尔纳偏偏舍近求远向美军投降。可美军一时又赶不过来,那么舍尔纳在率军退却的过程中,由于坚决不放下武器,势必会与苏军发生冲突。接下来,就要看苏军能不能赶在舍尔纳逃跑之前,将德军一举歼灭了。

5月5日,捷克游击队在布拉格发动起义。德军虽然人心惶惶,但由于武器和兵力还占据着绝对的优势,所以布拉格起义没有取得太大的效果。

而此时的苏军也已察觉到了德军的意图,加快了对这一地区德军的包围和追击步伐。

5月6日,德军大部开始转入退却态势,苏军乌克兰第1方面军右翼紧追不放,他们很快就击溃了德军的后卫部队。

苏军指挥部下令,昼夜不停作战,一定要阻止德军西逃,同时要尽快与布拉格城内的游击队汇合,要尽一切可能避免起义部队遭到德军镇压的风险。

事实上,德军无心恋战,虽然布拉格城内的起义被压制住了,但随着5月7日苏军的全面进攻,大量的德军只顾逃命。

5月8日,也就是德国政府向盟军第二次投降当天,驻守在布拉格市内的德军向游击队提出一个建议:只要你们不追击我们现在就撤走。

在兵力和武器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这样的建议也够奇葩了。不过这符合舍尔纳此前提出的向西前进的构想。毕竟苏军就要来了,再跟游击队纠缠下去,就要耽误他们向美军投降了。

5月9日,苏军的红旗飘扬在布拉格城市上空。此刻,大量的德军还是在一边同苏军战斗,一边死命向西溃逃。

这不免让人感到疑惑,反正都要投降了,还有必要选择投降对象吗?对德军来说,真的有必要。

被盟军抓获的邓尼茨、斯佩尔、约德尔

三、担心苏军报复

就在德军撤出布拉格当天,先行逃命的舍尔纳已经和美军搭上了联系。他告诉美军的联络官,自己已经下令投降了,但是手下人会不会遵从,他就不知道了。此后,舍尔纳解散了自己的指挥部,随即乘坐飞机逃亡了奥地利。

可事实上,接下来德军和苏军的战斗依然持续了四五天。除了像舍尔纳这样的高级军官以及一些空军部队,逃到了美军的占领区外,陆军大部分部队,都没有逃离捷克斯洛伐克。

德军之所以用拼死抵抗的方式不向苏军投降,最大的因素是恐惧苏军的报复。

一方面,东线德军此前在进攻苏联的时候,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在苏联境内犯下了骇人听闻的战争罪行。即便是在撤退的时候,他们也遵照希特勒的命令,毁掉了苏联西部地区任何有价值的东西。

如今,苏军带着复仇的怒火席卷而来,德军担心遭到报复,所以才拼命向西逃命,试图向美军投降从而躲过清算。

另一方面,捷克斯洛伐克在被德军占领期间,也修建了大量的死亡集中营。纳粹分子、党卫军以及盖世太保等人,如果落入苏军之手,肯定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事实上,这不仅仅是捷克斯洛伐克境内残余德军的想法,也是德国所有东部地区人的想法。邓尼茨更是在此前苏军即将攻入德国本土时,拟定了名为“汉尼拔行动”的大规模撤退计划。

撤离计划从1945年1月开始,一直持续到4月份。整个撤离期间,总共200万平民和30万士兵撤退到了德国西部地区以及丹麦。

邓尼茨在战后的回忆录中曾写道:如果我们不能保住他们的家园,那么我们至少可以保住他们的命。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驻扎在捷克斯洛伐克的德军,哪怕已经得知政府宣布投降,可依旧要跟苏军死命对抗,以便能逃到西线美军的控制区。

凯特尔签署正式无条件投降书

可惜结果并非他们所愿。客观上由于距离苏军战线太近,在拒不缴械的情况下,部分德军被消灭,剩余的德军则被分割包围,最终不得不投降。

即便是坐飞机逃到了奥地利的舍尔纳,5月18日被美军拘捕后,很快又被移交给了苏军。布拉格战役,也以苏军的最后胜利而结束。

战后的事实也证明,德国人的恐惧并非空穴来风。战争结束后,苏联一共抓获了300万名俘虏,超过三分之一的战俘死在了关押期间。比如在南斯拉夫,8万名战俘死于处决、饥饿、缺医少药以及强迫行军。平均每5名战俘中,就会有两人死掉。

想方设法逃跑的舍尔纳并不知道,还在1943年底三巨头在德黑兰会议期间,斯大林就曾向丘吉尔表示,将来至少要铲除5万名,也许是10万名德国军官团成员。

而布拉格战役期间,中央集团军群的德军可能会疑惑,为何美军行军速度这么慢?以至于他们连投降都这么难。可德军并不知道,美军在向东行进到奥地利边界的时候,基本上就不再向前了。

原因就在于,还在1944年10月9日的莫斯科会晤时,丘吉尔就与斯大林商定好了战后一系列势力范围的划分。根据商定,捷克斯洛伐克属于苏联的势力范围。正因为如此,当1945年中央集团军群恰好防守这一地区的时候,他们无论如何也做不到向美军投降。

事后在1945年8月签署的波茨坦协定也证明了这一点,包括布拉格在内的捷克斯洛伐克大部分地区,都被苏联红军占领。

5月9日德国柏林,苏军庆祝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结束

所以,作为已经战败了的一方,布拉格地区的德军无论如何挣扎和反抗,事实上都是徒劳的。

他们根本想不到,无论哪支部队驻守在此,官兵的命运,早在前一年丘吉尔和斯大林的闲聊中,基本上就被安排妥当了。

文/许平野

参考资料:

1、《1945年德国为何投降两次》,王昱

2、《二战时期爱德华·贝奈斯与英国对捷克斯洛伐克流亡政府的承认》,宋海

3、《布拉格 希特勒都舍不得毁掉的城市》,汤姆旺

4、《最后的攻坚:1945柏林战役》,民间传奇故事

5、《野蛮大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基思·罗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战时,欧洲的最后一场战役!86万德军全部投降!
布拉格战役:苏德战争最后一战,德军彻底覆灭,86万德军被俘
德国投降后继续进行的最大战役,欧洲战场最后之战-布拉格战役
二战德国布雷斯劳要塞:15.1万人,32个炮兵连,4万人突围
二战结束后,最后一支德军在苏联战斗了14年,直到1959年才结束
没有权杖的元帅、二战德国悍将舍尔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