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代老婆河东狮吼,男人为纳妾够拼的,除了休妻、远行,还定制度

古代男人为纳妾真挺拼,不光会休妻和远行,还会定制度,总结案例

古代老婆河东狮吼,男人为纳妾够拼的,除了休妻、远行,还定制度

中国古代社会,许多有财力的男子都会纳妾,甚至是嫖妓。他们的妻子对丈夫的这种行为,自然感到害怕,担心遭受冷落或被遗弃,所以,便生出许多嫉妒手段,希望能约束丈夫的恣情淫乱,这同样会引起那些放荡男子的反感与憎恨,他们通常指责这样的女子为“妒妇”,“为其乱家也”;咒骂嫉妒的女子是“母夜叉”,“胭脂虎",并设计了种种“医治”女子嫉妒的方法。

嫉妒本是伴随着私有制而产生的一种个性社会心理,古代男子却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对此加以歪曲。楚怀王就认为,女子之所以嫉妒, “其情也”:《妒妇赋》作者,南朝萧梁文人张缵继承了楚怀王的观点,认为女子“常因情而起恨,每传声而妄受”,把女子娥妒看作是对夫夫的痴情。而清代的蒲松龄则断言: ”女子较妒,其天然也。”认为女子天性就是好嫉妒的。正是在这种错误认识基础之上,古代的男人们才发明了形形色色的“治妒术”。

一个民族文化系统中,处于第一位的莫过于语言文字了。在各民族的发展历史上,文字的产生几乎都是在父系文化系统之内,语言文字本身因此就打上了各种各样的歧视甚至敌视女子的烙印。“嫉妒”二字,无论是“嫉”字,还是“妒”字,都有个“女”旁;以此来说明只有女子才有“嫉妒”。在典故、俗语中,也有关于“妒妇”的说法,最有名的当属“河东狮子吼”(这本是宋代文人苏东坡对他朋友陈季常的妻子“妒妇”柳氏的称呼,后人拿来专指悍妒的女人。)“谋于子,难做士; 谋于妻,纳妾稀”等等。

产生于父权文化中的种种荒诞不经的文学作品。也有不少与妒妇有关的,其主题是妒妇可怕甚至可恨。据唐代文人段成式在《西阳杂翅》中说,晋朝刘伯玉的妻子段明光是个有名妒妇刘伯玉有一次在段氏面前赞扬曹植的《洛神赋》中的洛神美,段氏听了,火冒三丈,大声说:“你为什么用水神来轻视我,我死了难道就不能变成水神吗?”当天晚上,她就投河自杀了。从此,这个段氏投水的地方就出了怪事,女子从这里过河,都不能盛妆打扮,而必须“坏衣枉妆”,否则河面就风浪大作,后人遂把这个地方称之为“妒妇津”

古代还有一个关于妒女祠的故事。宋人王傥在《唐语林》中说,唐高宗到汾阳巡幸,要经过妒女祠。并州刺史李玄冲怕高宗盛装的车马队伍引起麻烦, ”必致雷风”,准备动用民工,另开道路,只是由于狄仁杰的极力反对,才制止了这一劳民伤财的可笑举动。堂堂天子巡幸,千车万骑,前呼后拥,竟会怕一个妒妇。

确立制度,对嫉妒的女子进行惩罚,是古代男子另一重要治妒方法。最迟产生于战国时期的“七出”(也称“七去”,“七弃”),就把“妒”当作其中重要一条。妻子若嫉恨丈夫另有所爱,丈夫可以名正言顺地把妻子赶出家门。这自然就会使许多女子不敢嫉恨丈夫的纵欲行为。“七出” 之条,对后世影响颇大,著名的《唐律》完全袭用了它,妻子只要违犯其中任何一条(自然包括“妒”),丈夫不必报请官府。可自行写成文书,把她休掉。当然也有个别例外的,陈季常就没有把妻子柳氏休掉,他只是带着两个宠爱的待女,出门远游、不再归家了

清代有个好事之人,叫广野居士,竟然编制了一册《妒律》,分名例、吏部、户部、礼部、兵部,督捕、刑部和工部八条,规定丈夫同爱妻、宠婢或妓女相好时,如果妻子嫉妒,可分级别加以惩罚此虽属游戏之作,但也反映了古代男子对于妒妇的心理。

古代男子还把女子的嫉妒和生子胡乱联系起来,说什么女子要尊重丈夫“游意青楼、置买婢妾”的“才子举为”,如此才能全家和睦,夫妻和好,子孙众多。《霞外捃屑》的作者、清代著名学者平步青看过一本朱姓大家的家谱,共分了16个子目,最后一个是“妒妇”,前面有一小序,其中说:“后妃不妒嫉, 而子孙众多”,“妒必不传”。古代社会,“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能生孩子也要被弃去,这样一来,妻子哪还敢拦阻丈夫为了后嗣而宠婢、纳妾?

父权文化还把它同人们最关心的生死问题搅在一起,认为女子如果嫉妒,就会死去。唐代张鷟在《朝野金载》中记有这样一件事,杭州刺史裴有敞病得很厉害,他的部下钱塘县令夏荣来看望他。夏荣对裴有敞的夫人崔氏说:”我有一个药方,可治好大人的病。”崔氏忙问:“什么药方?”夏荣说:“你让大人娶两个小妾,就行了。”崔氏听了大骂夏荣混蛋,把他赶出大门。夏荣在大门外对她说:“ 夫人不听我的话,就会遭到不幸的。”不久,崔夫人果然死了,而裴有敞娶了两个小妾,病也好了。本来裴有敞生病,崔夫人暴卒与娶两个小妾风马牛不相及,张鷟硬将三者扯在一起,还大发感慨:“(夏)荣言信也矣!”

求神拜佛是古人在力不从心时的常见表现,古代反妒“勇士”由此受到启发,也希望从神仙那儿求得治妒的仙丹。明代有个叫朱文懿的人,夫人陈氏“妒”劲十足, 他虽然有好几个漂亮的小妾, 但陈夫人不让他接近,朱文懿为此感到十分苦恼。一天, 他向菩萨祷告,希望得到“化妒丹”,结果检得一乩书,上面写着:“化妒丹在你枕头内。” 朱文懿忙到家中,折开枕头一看,里面真有两粒圆圆的药丸。他叫陈氏把药丸吃下去,据说,后来她果然就不嫉妒了

谈到古代男子的“治妒术”,不能不提一下南朝宋明帝发起的讨伐女子嫉妒的运动魏晋六朝时,嫉妒之风和崇尚门阀一样盛行。 当时,“父母嫁女, 必教之以妒,姑姊相迎,必相劝以忌。以劫制为妇德,以能妒为女工。”这自然不能不使男子们大为恼火,因此,中国历史上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妒运动也就由此展开了。宋明帝别出心裁地敕令大臣虞通之撰写《妒妇记》,专门收集古今嫉妒成性的女子事迹,作为他反妒运动的理论根据,也作为反面典型以警世。他带头行动,下令赐死袁韬好妒的妻子荣彦远的妻子也因好妒而被他下令毒死。大臣刘休的妻子王氏反对丈夫蓄妾,刘休报告给明帝,明帝便賜给刘休责打王氏20大板的权利:这还不算,又下令叫刘休在后门开个小杂货店,命王氏在店里卖扫帚,以此来羞辱她。他对公主的嫉妒也毫不留情地进行了整饬,他一登上皇位, 就把嫉妒到发狂的侄女,山阴公主给处死了。

古代社会,实行以多妻为补充的婚配制,男子(多指有财势的男子)除了拥有正妻之外,还可以买婢娶妾,嫖妓取乐,女子则必须守身如玉,从一而终;另一方面,男子掌握政治、经济大权。女子对男子的依赖性很大,这样,一些放荡男子的妻子害怕失宠被弃,难免不生嫉妒之情,行妒妇之事。换句话说,妒妇这种社会现象,是以多妻和淫乱为补充的男权一夫一妻制自身的伴生品,因此要消除妒妇,只有消灭产生它的婚姻制度,建立起真正的一夫一妻制,才有减少这种现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男子和小妾不可描述时,为何正妻不离开?原因太让人不耻
女人善妒为何称为“河东狮吼”?
民间故事:男子成婚十载无子,纳妾后次年得子,道士说孩子非你亲生
民间故事:男子有新欢准备休妻,妻子:让我再服侍你一晚
晚清大臣妻妾老照片:霸气十足的诰命夫人,眉清目秀的正室原配
长春女子瞬间抓住跳楼丈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