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京剧《墙头马上》:锁不住的惟惟情真 | 有色有味

日前,文化部颁布了中国第八届京剧艺术节参演剧目名单。来自天津市青年京剧团的《墙头马上》榜上有名,这部创排三年的新剧将迎着五月的春风,代表天津问候南京观众。

每一个熟悉戏曲的人,看到《墙头马上》四个字,几乎都会联想到由青衣女神言慧珠、小生男神俞振飞创作的同名昆曲艺术电影。剧中那对才子佳人,只因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而勇敢的挣脱习俗舆论的不容不许,历经多年的隐身蔽日,与家族家规的束缚,最终走向功成名就、破镜重圆的美好结局。

剧本出自千年经典

这部昆曲剧本取材于元杂剧剧作家白朴的原著。在元杂剧盛行的时代,白朴的《墙头马上》与郑光祖的《倩女离魂》、王实甫的《西厢记》、关汉卿的《闺怨佳人拜月亭》齐名,合称元杂剧四大爱情剧,更是中国古代十大爱情喜剧之一。昆曲电影问世后,风靡大半个中国。就这样,这个故事借助戏剧的载体变得家喻户晓。

追本溯源,白朴创作剧本的题材,来自著名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公元838年前后创作的一首叙事长诗《井底引银瓶》。

诗中多情、纯真、美丽的唐朝女子,为爱别家,受到封建宗法鄙弃,最终伤害身心,酿成爱情悲剧。

诗人在对她无所畏惧一心向爱的行动心生恻隐的同时,更流露出对封建时代渴望自由爱恋的人反遭家庭歧视和社会抨击,发出无奈的警示。

诗中“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绝。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的情感基调,回溯这个被改编成戏剧的喜剧故事,原本就蕴藏着浓厚的悲剧色彩。

不论是文学还是戏剧,创作者立足生活的时代背景,塑造了追求自由恋爱的千金小姐悲喜两重天的命运。原本虚构的人物,被历代文人不断丰富,从类型化无名女子,到出身、姓名、容貌的精雕细琢,成就了诗与戏两个范畴的艺术高峰。

同一个故事,不同结局的解读,从艺术体验的角度来说,提供了更多思考和想象的空间。不论是谱写追求美好生活的圆满赞歌,还是向敢于挑战爱的权利与尊严的行动发出“慎勿将身轻许人”的劝解,二者都将“墙头马上,惟惟情真”的奇情邂逅展露无遗。

这就是好故事的标准,强大的艺术张力支撑足够的包容度,接受不同价值观和审美取向的多元定位,但灵魂依旧是万变不离情真。

京剧传承立足当下

时光流转千年,如今,天津市青年京剧团将《墙头马上》为领衔主演进行了京剧版的量身定制。主人公李千金由程派青衣李佩泓饰演。她的诠释,给这个吟诵千年的中国爱情故事,注入了一脉沉厚浓稠、百转回肠的京剧语言,让这部时代剧作于当代文化视域中,得到又一个艺术维度的探索与延伸。

京剧版的《墙头马上》,编剧咏之在前人基础上,用现代人的眼光,给男女主人公的家世身世增加了一段“前因”,成为京剧版故事的“楔子”:原有联姻关系的官宦家庭裴家李家,因李家纳谏被贬,裴家悔婚,致使双方子女未能结为秦晋之好。这样一个引子,不论故事结局如何,都为二人墙头马上的偶遇,加重了“命中注定”的色彩。

这是一个关于遇见的故事。“不要着急,最好的总会在最不经意的时候出现。”泰戈尔的这句话,反映到剧中来,既是对剧中人“众里寻他千百度”的解读,更是对该剧核心唱段的一种期待。

当男女主角在第二场成功遇见后,李千金的一曲《寄情词》的文本,就在两颗真挚的心隔墙传诗欣然相许的时刻,悄然而至。当她读罢裴少俊送来的书信,得知公子也倾慕于自己,一种精神默契,点燃了爱情的火种。

爱是理解和体贴,但更重要的是理解。两颗驿动的心,就在墙头马上,让时间定格,无言的告白默默酝酿在彼此的心中。

剧中李佩泓饰演的李千金闺阁秀丽,将主人公期待遇见——惊鸿一瞥——心随君去这样美好的恋爱温度持续升温。闺房内举手投足的飘逸灵动、庭院墙头抬望眼的含情脉脉、以诗传情的蕙质兰心、月下双飞的信念勇气,透过细腻的程式表演和个人品读剧本角色的深刻体会,将一部新戏中的古代佳人跃然舞台。

在演唱方面,李佩泓更是集皮黄、水磨于一身。谈到剧中昆曲的演唱,她袒露心扉:创作这部新戏,正是源于十几岁时看到的昆曲版电影《墙头马上》,剧中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深深打动了情窦初开、正在学戏的李佩泓。

如今随着艺术道路趋向成熟的程派青衣,她对塑造李千金的渴望有增无减。在创作阶段,除了剧中成套的京剧板式唱腔,主创还特意编排了一段载歌载舞的昆腔,用在男女主人公相见之时。这无疑是对昆曲经典致敬的赤诚夙愿,更是圆了她心中一个“墙头马上”之梦。

音乐灵魂致敬本体

音乐,始于词尽之处。这正是戏剧以歌舞演故事的程式规律。正如《寄情词》的旋律,咏叹的也正是李千金千言万语难以言表的内心写照。 

这一曲《寄情词》,由著名鼓师崔洪率领的武场檀板击节,随之而来一条在一个八度间轻柔荡漾的前奏“27 |6.7  25|32  76|5— 06|5.6  12|”。自琴师王悦率领的文场缓缓奏响。这段唱腔以演唱的真挚饱满、演奏的高辨识度、节奏的跌宕起伏等艺术特质,给听过的人留下深刻印象。

这是著名作曲家万瑞兴先生为该剧创作的核心唱段之一。万瑞兴是现代京剧《红色娘子军》、改编的传统戏《谢瑶环》等经典作品的作者。他对程派音乐更有着丰富的演奏和创作体验。李佩泓曾多次在演唱会中使用此段,反响良好,可见观众对这段唱腔的接受与喜爱,也反应出表演者对新戏的重视程度之深。

戏曲是演唱的艺术,一个新戏如果没有禁得住时代变迁而依旧有生命力的唱段,不足以成为一次成功的创作。这段《寄情词》在新剧创排后的三年里,出现在演唱会中的次数超过十次,充分证明它已具备脱离全剧剧情仍能独立欣赏的条件,这正是戏曲艺术最高审美价值的体现。

万瑞兴先生笔尖的唯美旋律,通过演唱、演奏的二度创作和立体呈现,成全了一位欲说还休,颔首羞怯的清丽女子,向自己最亲近的侍女梅香述说“不足与外人道也”的情愫。就这样,李千金将闺中“只羡一飞入云天”的渴望,寄托到眼前这位翩翩少年裴少俊的身上。在她无权选择那最好的时候,恰是那最好的选择了她。二人放逐自我,为爱成全,大胆地挑战封建礼数,勇敢的接受命运的安排。

随着剧情的推进,剧中西皮慢板、南梆子、四平调、反二黄等多段成套唱腔,都恰如其分地抒发了角色的心路历程。

难能可贵的是,我们能通过每小节的旋律和节奏型中,接受到属于程派音乐的风格属性。这无疑印证了作曲万瑞兴、唱腔统筹王悦、演唱李佩泓对程派艺术的深厚底蕴。这其中最重要的,是这种尊重艺术本体,尊重艺术规律的“惟惟情真”的创作思路与表演实践,对新编戏唱腔的创作来说,《墙头马上》已成为一个极具参考价值的典型范例。它将对未来流派新作的创作起到宝贵的借鉴作用。

《寄情词》
你道情词寄与谁
奴题此诗权作媒
我映丽日墙头望
他又岂肯马上归
不出深闺爹叮嘱
全然已被春风吹
施一礼求梅香成人之美
墙头马上诉心扉

导演构思时代启示

纵观全剧,在整体结构和技术手段的把握上,全剧随处闪烁着导演成功创新的光芒。该剧由出身梨园世家的白云明任导演,他是近年来的“获奖导演专业户”,凭借他丰富的舞台实践与导演经验,对戏曲文化的程式之道有着引领时代的深刻思考。

剧中,他用稍加装饰的六把椅子,完成了戏剧空间的调度法则,实现了不同场景的程式使命:每两两设置,成品字形,是李千金琴棋书画的闺房跃然舞台;一字排开,点缀花草,是核心场景——庭院墙头,具象逼真。“跪磨玉簪”、“银瓶汲水”的戏剧冲突场次,几把小椅又化为石壁井台……

配合一系列的舞美技术,普通的六把椅子承担了场景定位的作用,于虚拟中贴近生活,于想象中引导观众,这种重虚拟轻写实的道具、场景设计理念,在当下新编剧繁景重景的趋势面前,犹如一股春风,徐徐吹进当代戏剧舞台的视线平台,为大道至简的传统舞台美学理念提供新的思考与创作方向。

墙头马上,惟惟情真。这部戏的结局带给观众一个开放式的结尾,没有破灭我们相信爱情的信念。

相信爱情,即使它给你带来悲哀也要相信爱情。

京剧版《墙头马上》,以“程派领衔、京剧版本、大团阵容、强强主创”等关键词,让这个戏一出世,就使观众在陌生中带着亲切与关注。经过三年的实践与精进,这部荣获多个国家舞台艺术奖项的时代新作,近期又将迎风起航,在第八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上亮相,接受来自更多视角的关注与评判。它将代表天津京剧和天津文化,向全国舞台艺术的最高标准看齐、致敬。

作者简介
NI

80后的戏剧观众,文化传媒专业,就职于天津京剧院,关注戏曲、热爱摄影的天津美女书友。

从点滴做起,做京剧文化的搬运工,是她的梦想。

本版摄影:筱叶

图文编辑: 跑跑单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聞鍾記郵 | 川剧的脸谱艺术
央视《空中剧院》京剧《墙头马上》
京剧《墙头马上》百看不厌
京剧《墙头马上》上集
京剧《墙头马上》2
人物︱阿庆嫂,一个时代的记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