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治世之奸贼。骂人吗?——《世说新语》共读8 | 悦读读书会出品

导读第8天读完识鉴一门,22则。

识鉴就是品评人物,有见微知著的洞察力。

平时看错人,不过是以后要不要交往的问题。世事纷乱时,站错了队伍就可怕了。

乔玄对曹操,裴潜对刘备,郗超对谢玄的评述都很准确。

再深层看,识人是为了知人善任,希望用的人不要祸乱国家,殷仲堪就是一例,黄门令而蹴得高位者,国之亡征。

 

@咪噜咪噜

识鉴指能知人论世,鉴别是非,赏识人才。

魏晋时代,讲究品评人物,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涉及人物的品德才能,并由此预见这一人物未来的变化和忧劣得失,如果这一预见终于实现,预见者就被认为有识鉴。

品评也包括审察人物的相貌和言谈举止而下断语,这类断语一旦被证实,同样认为有识鉴。这种有知人之明的人,能够在少年儿童中识别某人将来的才干和官爵禄位,也能够在默默无闻的人群中选拔超群的人才。

本篇主要记载识别人物的事例。相当一部分内容是记述根据某人过去的言谈、作为来断言他将来的成就或结局。

例如第20则记从桓温过去参加博戏的表现,断言他领乒伐蜀必能成功。有的记载很简略,没有说明作出判断的依据。还有部分条目赞赏根据风采相貌来识别人物才能的人。例如第16则记孟嘉成名后,原先不认识他的褚裒仅据“此君小异”而把他从众人中找了出来。

有一些记载还是有一定启发的。第22则说郗超本来跟谢玄不和,在苻坚大兵压境时却能推断谢玄可以御敌,为国立功。这种不以个人爱憎来褒贬人物的品德值得肯定。

@Amanda

识鉴,指对事能评判是非,对人能知人善任。如能如此,在当时是了不起的才能,说明自己有伯乐之能,至少清谈时能吹一吹。因此当时人们是很喜欢对事对人下一番评论的。

第1则乔玄说曹操乱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贼,还把子孙托给他照顾。评价的很到位,当面说出,却有种拍马屁之嫌,如果为子孙前途着想也算能理解。

这一章里还有好几则都是夸某个孩子,再遗憾自己年事已高,看不到其飞黄腾达的一天,看来当时的人对下一辈还是十分关爱的。至于第8则,卫玠的祖父夸他与众不同,这是爱孙心切吧,不能算伯乐之音。

第6则,潘阳仲评价小王敦:“君蜂目已露,但豺声未振耳。必能食人,亦当为人所食”看来若尚未修得豺声,还是收回蜂目的好。正如那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虽没文化,却说了句至理名言。

大乱之中要投奔哪个明主,也是要看清其为人的,否则落得沉入长江的下场。第10则,张季鹰调任洛阳当官,在战乱中看清齐王无能,就借想吃家乡名菜为由,弃官归家。后来齐王果然败死,当时人们都认为他能见微知著。看来乱世之中判断形势很重要,家乡菜在关键时刻也能担大任。

古往今来,看清一个人,是项难得的本领,进可知人善任,退可明哲保身。然而看人,终究是项玄妙复杂的学问,这章里有些是弦外之音,有些是至交或者宿怨,所以只看说的几句话有些不得要领。不过有些看法还是很值得借鉴的,比如说某人志向远大却心胸狭窄,“终当死坞壁间”。这一章仔细想想还是很有趣的,值得好好研究历史背景。

@嘤其鸣

有识人之明,有见事之明。

曹操乱世英雄,治世奸贼之评,或曰为主持月旦评之许劭。乔玄若欲以子孙相累,当不做是语。

裴潜评刘备,若非后人附会,确实知人。然知人者易,自知者难,明察秋毫之末者尤难。

周嵩长识二兄之短,明自身之长,知碌碌所以保命尽孝,可谓自知也。

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菰鲈之思避祸,不但时人皆谓见机,后世以多称道。然,是明察秋毫或遇事退缩,单凭此一事,未可定论。

石勒使人读汉书。闻郦食其劝立六国后大惊。此识见过高祖,以不知书之蛮人而有此见,可谓天授。能灭晋,非侥幸也。

谢公在东山畜妓,简文知其非清心寡欲,可复起为用。然以谢公之志,或故意明志亦未可知。

卫玠年五岁,神衿可爱。四大美男,正太已露峥嵘矣。

@Nick

这一章说的都是名士对某人的看法,所谓识人之术。好像看到某人的未来如何如何,之后果然。

记之凿凿,但不知这些名士是否真的那么口吐莲花,说每个人都那么准确?如王应虽断言投王舒没有好处,仍然随父去投。终被舒所害。

人生之中,深以为憾之事,何其之多。人生变幻,其由心想,喜喜悲悲,谁能左右?适喜而悲,亦真亦幻。以无望之躯而得期许,期明朗之光却竟西去。

如此高贤名士其凄惨收场何其多,所谓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是为多智乎?合书静思种种,不免发人何以堪之叹。

@诗和远方

“莼鲈之思”——《识鉴门》第8则

张翰,字季鹰,曾在洛阳任齐王司马冏的东曹属官,见秋风起了,便想吃老家吴中的菰菜羹和鲈鱼脍,说道:“人生可贵的是能够顺心罢了,怎么能远离家乡到几千里外做官,来追求名声和爵位呢!”于是坐上车就南归了。不久齐王败亡,他则躲过一劫,当时人们就认为他善于见机识鉴,能见微知著。

实际上,如果联系一下《世说新语》中关于张翰的其他几则故事,与其说他能见微知著,有很强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还不如说他性格使然,放达情性,淡泊名利,追求人生的快意,而又因惧祸避乱的心思,才能独善其身。

张季鹰与名利决绝的人生还是比较彻底的,他所说的:“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和“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皆为名句,一直为后人所追捧。

李白《行路难》:“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的前一句就是:“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

欧阳询《张翰帖》:“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鲈鱼,遂命驾而归。”该帖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

辛弃疾欲学不能,反用其意,只好叹一句:“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且闲愁万种,幽怨道:“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方能作罢。

故张翰所为所言,称得上独格高蹈,风流无限。

历日打卡集锦如下:

1、《世说新语》共读第1天

2、学一学古人如何怼人——共读2

3、木犹如此,人何以堪——共读3

4、诈称母病请假者,斩!——共读4

5、将无同,古汉语里的典范——共读5

6、但见其上,未见其下——共读6

7、量小非君子——共读7


编辑:跑跑单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说新语(精粹)
《世说新语》:是魏晋风流,亦是无可奈何
读懂铁柱《<世说新语>三十六计:演而优则士》:清谈与清议
​曹操:奸诈是这样的使人快活
曹操:英雄与奸贼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是谁所说,语出何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