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石块里的菩萨之笑《美的沉思》共读09 | 有色有味

17年的寒月里,我们大家一起共读勋爷的《美的沉思》,透过勋爷的眼睛去启发我们对美的感知和认识!

《美的沉思》

 出版社:湖南美术出版社

 领读者:Lucia媛

 时间:2017年11月6日开始

领读者说

第九章

石块里的菩萨之笑──南北朝的石雕艺术

勋爷说五胡乱华为中国美术带来了新的震撼与兴奋。而追其源头是佛教,佛塔,佛造像成为主流。从石窟讲到云冈的开凿;从云冈再深入到不同风格的石刻;从石刻中菩萨的笑容来诠释人民对生命真挚之爱。

东晋南北朝时期是佛教在中国社会大肆流行的时代。佛教也是战乱中人们寻求精神解脱的工具。《洛阳伽蓝记》记述了北魏时期洛阳佛寺兴衰。

而北魏洛阳城也是中国历史上佛寺数量最多的城市。云冈石窟在北魏中期开凿,实为统治者借助巩固统治的工具。

石窟与塔一样,原是印度佛教的一种建筑形式。云冈石窟共有大小造像五万九千余尊。云冈石窟现存的大窟都是为皇帝而开凿。

从三世佛,到出现供养人等生活化的题材,中原化元素逐渐增多;从繁复的雕饰到造型瘦削的形象的转变,体现了从早期健陀罗佛像艺术的影响到后期融合于本土特征之中。

云冈石窟正是中国化石窟艺术的开始,也是佛教造像在我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

今日讨论:

1.为什么精神自由解放,浓于热情的时代总是政治混乱的分裂时期。

2.结合历史背景讨论云冈石窟中后期的两佛并坐形式。

打卡集锦

安然

1、魏晋之后中国美术,在南方寻到了一个安静的处所。反观北方,汉族丧失了政治上的主导地位,形成史书上的"五胡乱华"长达130年,却为中国美术带来了新的震撼与兴奋,来源于印度佛教在中国的流传与发扬。

2、云岗石窟群在山西大同城西8公里的,武州山崖壁上,依山开窟,连绵一公里长,现有洞窟53个,总记着佛像51000躯,可谓世界雕刻史的奇迹之一。

3、宗教艺术为了渲染超自然的巨力,常常运用单元重复的技法,使人的感官进入超理性的状态,是用近于迷狂的催眠,使人产生精神上从现世的游离与超升,进入宗教吟诵般的升华境界。

这种对现实的否定,对心灵静定世界的向往,这种对自身劫难的悲苦意识,以及在慢慢的时间苦海上心灵的彷徨无告,原来并不是中国美术的的主题,却在一次战乱连年的世代,寄托在异国的宗教下,成为中国人心灵上的审视对象。

4、在西方石材是彻底被人类征服了,成为巨大的殿宇,成为哥特式教堂动人的镂花柱塔,成为雕刻家手下沉重坚实的人体,但是在中国,石雕却特别不往体积、重量的物理性发展,而是以平面绘画的方式来对待石材,是璧或琮那样。

嘻嘻

印度佛教在中国的流传与发扬给中国美术带来了新的震撼与兴奋。各种佛、菩萨、佛弟子、供养人的造像,充满在这一时期的雕像、壁画之中,新的观念、新的美术风格在宗教后面发展起来,成为南北朝的一大主流。

中国人早期石刻人像几乎空白,石雕作品有商代的石虎、石枭等。汉代太久的农业生活养成了中国人谦和、顺时的气质。“线”的高度发展障蔽了“体积”“重量”在艺术上的成长,石雕艺术停留在小件的玩赏玉石器。

外来文化刺激了石雕艺术在中国的复活,战争构成了北朝惨烈动荡的历史,也锻炼了中国人的骨骼体魄,对自身劫难的悲苦意识,对心灵静定世界的向往,寄托在异国的宗教里。

中国的人像与“巨大”、“坚硬、“崇高”、“不朽”、“权威”等概念结合造出佛像,而且统治者借助佛像把自己的形象雕刻出来。石窟建在崇山峻岭之中,石头以巨大浑圆的体积,以雷霆万钧的重量君临中国的大地。巨大的石刻作品接连着大自然的山脉石壁。

在西方,石材是被人类征服,大多数依靠着对石材物理性的利用。在中国,雕刻中似乎有一个欲望要改变材质的坚硬沉重,往往以平面绘画的方式对待石材,面带微笑的菩萨是我们以为那是从石中生长出来的人体与五官,是一种超乎物质存在以外的精神表情。

紫星

很遗憾还没有去过书中所述的云冈石窟,不过在实地观赏之前能有一些理论基础,也不至于完全做外行只看个热闹。云冈石窟是作为石窟在中国的最早记录的标志。

它的开凿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窟形为大抵模拟草庐式样马蹄形的圆顶洞;第二期窟室平面改为方形;第三期多为不成组的中、小窟,补刻的小龛,每个时期都有明显的外形和表现手法上的差异,反映了当时中国的石雕艺术受外来佛教的影响。

感受最深的是勋爷在本章中提出了佛像的菩萨之笑,那些造就了这些精美造像的是不计其数的“奴工”,他们在战乱之年被奴役建造这些佛像,打造出来的这些石雕竟然面带笑意,透出平和安然之貌,是否也是他们把获得安定的希望寄托在这些佛祖身上的体现呢?

勋爷的视角也着实令我眼前一亮。我们只看到佛像的精美,他却看到了精美背后的苦难,可能带着这种悲天悯人的情感再去欣赏这些石雕,所感受到的会有所不同吧……

跑跑单车

魏晋之后,艺术的发展始终和宗教联系在一起,无论是雕塑还是绘画,无论是国内还是西方,概莫能外。

战乱频仍,也挡不住艺术发展的道路。反倒是因为没有中央政权的束缚,有了长足进步。

宗教成为一种寄托,必须有其实体,便于人们朝拜。所以即使佛祖要求"不立文字"不做个人崇拜,汉传佛教仍然发展出了规模巨大的佛寺,有了各种各样的雕塑。

看看石雕佛像的演变,可以真切感受到汉族对佛教的改革。这相当于某某主义中国化吧。

目前为止一个石刻大佛也没去看过,可以考虑组织去一次大同的云岗石窟,对照蒋勋的叙述,实地参观下。

  1. 美的沉思  共读01

  2. 美的沉思  共读02

  3. 美的沉思  共读03

  4. 美的沉思  共读04

  5. 美的沉思  共读05

  6. 美的沉思  共读06

  7. 美的沉思  共读07

  8. 美的沉思  共读08

编辑:灵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感知中华文化 北魏佛像
旃檀精舍 | 笈多马图拉式艺术对中国佛教造像的影响
ARTdaily |中国雕刻艺术典范——北魏佛像
在云冈石窟的佛像里,寻找来自北魏永恒的微笑
历史文化瑰宝----云冈石窟 (绝品收藏)
山西- 云岗石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