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她们这娘儿俩丨悦读读书

“万物聚合杯”悦读征文大赛作品

【参赛作品回顾】

我的启蒙书/生命中的图书馆/你好,北方

梦之芽/看不见的作者/简单老爸的那些不简单

那些年,伴随我成长的墨香/让幸福来敲门

血茧/那个爱用红双喜香皂的人

小林和他的小提琴

本篇主题:她,不寻常

作者:海蓉

是我的远房舅妈,虽然不是血亲意义上的亲戚,却也是隔壁住着的邻居。

是远房舅妈现在的儿媳,虽然没有见过面,但我知道那是个没人疼的孩子。

这娘儿俩所处的年代不同,命运却颇有几番相似。只不过,一个经年后熬成了婆,一个刚刚起火慢慢煮。

1

先来说说这位远房舅妈。

她其实只比我大五岁。印象里,我还在上初中的时候,她就成了长我一辈的舅妈,而我那位远房的舅舅,当时已经是三十多岁的大龄未婚男青年,与寡居的老母相依为命,在两间低矮破旧的小平房里,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虽然闲适却很拮据的农村生活。

初识这位年轻的舅妈,是她嫁过来的那一天。二十多年前的乡村式婚礼,虽然不像现在这般学着城里人把仪式办进酒店、花园,但也非常受重视。新郎的母亲会在婚礼前早早找下几位家庭美满的婶子大娘(俗称“全乎人儿”)帮忙,把那些新买的花花绿绿的被面、新弹的棉絮做成厚厚的被褥,再加上新糊的窗棂,印有大红喜字的脸盆儿,门口的大红门帘子,让老房子瞬间便有了新房的精气神儿。

父亲们则张罗着修整房屋,请木匠打造新家具,采买爆竹、米面粮油,请人写一大堆大大小小的喜字。家里有多少个儿子,父母就得依样张罗几次。他们一边辛辛苦苦地算计着手里的钱够不够花,一边还乐呵呵地各种忙碌各种绞尽脑汁的周全,家里添丁进口是天大的喜事,哪有不忙乎不高兴的道理?!

直至婚礼前一天,一切准备就绪。婆家人会从亲戚那儿借来几辆红色拖拉机、蓝色双排座小卡车,载着新娘子家里早就准备好的小柜子、大衣镜、自行车、缝纫机等嫁妆,雄赳赳气昂昂地开进村。迎嫁妆的围观群众并不比接新娘的人少,嫁妆的品类、多少都会成为大家茶余饭后聊上一阵子的重要话题。

婚礼当天,娘家人会请上自家体面的长辈将新娘送到婆家,双方长辈客客气气,推杯换盏,七大碟子八大碗的酒席吃过,送亲接亲任务即算完成。待将娘家人送走,掌事人便领着新娘子为婆家的女长辈女亲戚们敬茶、敬糖、敬烟,喊声奶奶姥姥大娘大婶姑姑姨,女长辈们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小红包塞到新娘子手里。从此,新娘子们便踏上在一个陌生地界扎根成长开枝散叶直至老去的人生轨迹。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河北农村,我的叔伯姑姨们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年轻舅妈结婚的那天,正好赶上学校放假,我们都跟着去凑热闹。一阵鞭炮声后,几位扮作她娘家人的大叔大婶儿们簇拥着红衣红裤的新娘子,在挤满了小院儿的看客们中间好不容易杀出一条进屋的通道,终于将新娘子连拥带拖地转移到新房的大炕上。之所以叫“大炕”,是因为它几乎占了整间屋子的一大半,屋子正对门口的位置摆放着一张深红色有些掉漆的写字台,炕的对面是一只大长条板凳,炕的一头上面有个矮柜,棉被棉褥子就摞在矮柜上。这就是新房的全部家当。

新娘子送到了,那些“娘家人”连酒席也没吃就纷纷散去,我们一群半大孩子吵着喊着要去看新娘子。掀开大红门帘,只见她坐在炕头靠窗的地方,蜷着腿,低着头,一条细细的长马尾无精打采地悬在大脑门子后头。新娘子一只手垂在腿上,另一只手不停鼓捣着她那大红棉裤的裤脚。看不到她的脸庞,我却被她头上大红的绒布花吸引,在透过窗棱的冬日阳光的照射下,那朵顶在她头顶的绒布花,一颤一颤的,格外耀眼。突然,一种异样却又无法言说的感觉直抵我青春期敏感的内心。我扭头离开,不想再参与那看似热闹的场面。

婚礼过后,一天中午放学回到家,我放下自行车,三步并作两步冲到门口,一边拉着门扶手准备开门,一边大声嚷嚷着:“饿死我了,今天吃嘛呀?”

“咦?没人理我?”我一边寻思着一边搓着手进了屋。

果然,里屋的床沿上坐着远房舅舅的母亲,一位干瘦干瘦的小脚老太太,我平日里叫她“姥姥”。她旁边站着一位陌生的女孩子,个头儿不高,上身穿着件深蓝色不大合体的棉袄,下身是一条红色棉裤,脚上则是一双白底黑条绒布面棉鞋,那鞋底白得扎眼。

“来,这是你妗子,快喊人!”母亲一把将我拉到那个陌生女孩子跟前。我大脑快速旋转,猛然想起,原来这位陌生女孩子就是我那位远房舅舅刚娶进家门的新娘子!

“妗~子~!”我快速含糊地从嘴里挤出两个字。

她不好意思地笑了,露出两排不太整齐的牙齿。我仔细瞧过去,小眼睛小鼻子小嘴巴细下巴,一条明显营养不良的黄色马尾把额头上的头皮拽得毛孔直立,显得光溜溜的前额更加宽大突兀。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位新舅妈长得真与众不同!

姥姥和新娘子舅妈走后,我的好奇心像馋虫似地被勾了出来:“这位妗子长得可真特别!”

“你也看出来了?她是四川人,她说话我们听不懂,估计我们说话她也是一知半解吧……”在我的一再追问下,母亲介绍起来。她说,新舅妈18岁,比那位远房舅舅小了近20岁。被当地人以“出去打工”为由骗出来,卖给因贫困娶不上当地姑娘的大龄男人,是她们那个贫穷的山区女孩子们中很多人的遭遇。不同的是,有人命好点儿,有人命差点儿。

我突然间明白,为什么结婚当天新娘子的“娘家人”都是我认识的叔叔婶子,是因为在那个通讯不发达的年代,她千里之外的娘家人根本不知道女儿的遭遇,还在眼巴巴盼着她能打工赚钱寄回家;为什么结婚前一天的“拉嫁妆”仪式被省略了,因为她穷孑一人,根本就没有嫁妆;为什么结婚当天新娘子如身处事外,那是因为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内心是多么地害怕与孤独!

那朵红色的绒布花又开始在我眼前晃动。

按照母亲的划分,远房舅妈应该算是命好的吧。远房舅舅很疼她宠她,她生下儿子更是立了大功一件。无论她恨还是不恨,拐卖她的那些人贩子后来也都被绳之以法。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她也跟娘家人渐渐恢复了联系。最让她高兴的,是不到40岁便当了奶奶,多年的媳妇儿终于熬成了婆。

跟她的儿媳妇儿比,她的命是真好。

2

前两天听母亲无意提起,远房舅妈在微信群里说,她又拿烧火棍打儿媳妇了。众人忙问:怎么回事?答:又逃走了,找了一天才找回来,能不打她么?听母亲说完,我隔着时空仿佛都能听到远房舅妈恨恨的声音。

然而,母亲后面的话,让嘴巴正嚼着花生米的我呛了个半死。母亲说,她儿媳妇二胎马上就要生了。

我以前就从母亲那里知道她的身世与境遇。

她比她的婆婆幸运,因为她不是被拐卖而来,她的丈夫也没有比她大20岁;可她又比婆婆更加不幸,她是被家里人收了重金彩礼后嫁过来的,她也不知道自己已经是她丈夫也就是远房舅妈儿子的第三任。

第一任,是位当地姑娘,婚后生了女儿,两人吵架吵离了婚,孩子也跟着妈妈走了;第二任,是位东北姑娘,俩人相识于打工的工厂,日子一起过了几个月连婚礼还没办,姑娘就跑了,远房舅妈的儿子拼死拼活追到了寒冷的大东北,结果发现那姑娘不但已经结了婚还有一个5岁的儿子!小伙子倒还不算傻,赶紧逃回了家。

这样经历丰富的大龄男青年还有哪位当地女子敢嫁的!无奈,六十多岁的远房舅舅便托人去更远的地方寻摸适婚女子。很久没有消息的中间人,终于在一个冬日的午后传来信息说,河南的一个女孩子愿意嫁过来。此时,正在炕头上陷入混沌状态的远房舅舅“噌”地一下坐了起来:先去见面!于是,全家三口在中间人的带领下坐了一夜的火车,又倒了好几个小时汽车,终于来到了女孩子家。

有些事,我都是从母亲零碎的絮叨中知道的。女孩子亲妈生她的时候难产而死,继母嫁过来后生下两个弟弟,父亲是位老实巴交的农民,拉扯三个孩子长大不容易。女儿长大了,家里还得攒钱给大儿子娶媳妇儿,小儿子还要上学......因此,双方家长见了面,继母除了要十二万元彩礼,就没别的要求了。

省去了互相了解深入相处的环节,远房舅舅三口一路风尘仆仆赶回家,从箱底拿出皱巴泛黄的银行存折,左算右算也凑不够十二万。没办法,给亲戚朋友们挨个打电话,很快,十二万终于攒够了,新媳妇儿领回来了。

两年前的端午节,我携父母回老家,远房舅舅抱着不满一岁的小孙子来串门儿。那是一个大眼睛单眼皮高鼻梁的小男孩儿,皮肤白嫩嫩的,小嘴巴嘟嘟着。一逗他,他就“呼”地背过身去,抱着爷爷的脖子不撒手,没过几秒钟,又转回头,别着小脸儿,用他那滴溜溜的大眼睛瞅着面前的这些陌生人。不一会儿的功夫,不管谁再逗他,他已经开始冲着人咯咯笑了……

远房舅舅悄悄问母亲:“老姐,您看这孩子不傻吧?”

“挺机灵的,怎么会傻?”母亲回应。

看着我疑惑的表情,远房舅舅聊了起来:“孩子他妈就傻,相亲的时候没看出来,当时只图人长得漂亮了,结果娶回来才发现有点傻,怀孕后医生建议做个什么检查。”

我插嘴道:“是唐氏筛查吗?”

远房舅舅连连点头说:“对对,结果说是指标高,又花了2000多块钱做的什么羊水穿刺,医生建议这孩子不能要,可我们舍不得啊!这一年多担惊受怕,就怕孩子真有问题。”聊起这些往事,远房舅舅那本来就干皱的脸颊因痛苦变得有些扭曲。

“唉!也算上辈子积德了,现在这孩子看着倒也行啊?”他一边说,一边期盼地望向我们。

“这孩子长得真俊!瞧瞧多灵透!”我继续逗弄着面前这个差点就不能出世的小宝宝。远房舅舅右手托着孩子,左手摩挲着孩子胖乎乎的小手,脸上有了一丝欣慰,皱纹也似乎平展了许多。

远房舅舅走后,我问母亲:“孩子妈妈是真傻吗?”

母亲说:“我看着不傻,那孩子就是不说话,太老实,像是什么事都藏在心里,长得挺俊的,真是可惜了。”

“从小就没个妈疼,长大了又嫁到这么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这孩子命苦啊!都觉得她傻,不让出门,用大铁锁锁着屋门,一有机会可不就得跑呗。”母亲的自言自语把我拉回了现实。

嘴里的花生碎犹如一粒粒坚硬的小石子儿,让我难以下咽。母亲看着我憋红了的脸,递过来一杯水。顺着水流,这些“小石子”一股脑儿地钻进我的胃里,四肢里,血液里,硌得我浑身生疼。

作者海容:

经朋友介绍,我与悦读读书会结缘,短暂相处,她让我如沐春风。“丰富且包容,多彩又温暖”,是我心里“悦读”的模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实为自勉。

编辑丨盘尼西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篮杨梅·台州日报
为什么现代婚姻圆满幸福走到老的少?
被迫成夫,我对丑妻心生怨怼
最自私的母亲
吴翠:回忆我的舅舅吴晗_
低俗!公公抱新娘喂炒面 并多次亲吻新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