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个贩卖焦虑的时代,我们该怎样去应对焦虑

领读者:识祎

8月共读

第六章 对付焦虑

焦虑指向未来,指向未来的不确定性。焦虑因人类并不处于食物链最顶端,而为了生存繁衍所具有的一种能力。因此,不要嫌弃它。焦虑使我们具有压力,适当的压力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必要燃料,它推动着我们不断进步。

我们要做的是疏导过度焦虑,因为过度焦虑会给我们造成身心疾病。

01

易焦虑倾向

心理学不研究先天,因为这是另一个学科,本着人本原则,我们尊重人格、人,尊重生命本身的权利。生命世界因不同而多彩,因此,无论哪种倾向,也只是不同而已。

02

焦虑障碍

当出现长期弥漫负情绪,要引起重视,及时疏导。

03

思维、躯体和行为

焦虑导致我们思维混乱,理性全无。焦虑导致躯体化症状、惊恐发作。过度焦虑影响我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用CBT技术(认识行为疗法)进行调整,从认知、情感、行为三方面切入,相互作用,螺旋上升。学会觉察自己,一旦出现过度焦虑,及时调适。

04

促成焦虑的思维模式

梳理自己在生活中导致焦虑的思维模式,即认知,并进行分享。

对认可的过度追求易形成讨好型人格。对控制的过度追求,源于自恋,追求无所不能。无论哪种,都是逼迫自己,形成困境。

05

控制焦虑的认知策略

CBT技术看似简单,实则建立新的认知是一个觉察和坚持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打破旧有认知和习惯,自动化应用新的习惯。

06

控制焦虑的行为策略

(1)逐级暴露

尝试去做,从小目标开始,逐个突破。

书中提到“先行设想”,即想象自己暴露在畏惧的环境中,使我们先适应这个环境,做好准备和计划,这对于应对焦虑是个有效的办法。

(2)解决问题

双管齐下,既解决现实焦虑,有解决情绪焦虑。

(3)转移注意力

当我们在一件事情上注入精力,也可以将这份精力转移至其他事情上。

(4)放松技术

常用的放松为冥想与肌肉放松。

焦虑是个亘古不变的话题,让我们触碰它,亲近它,包容它,化敌为友。

书友精彩打卡

没有影子的一只

焦虑在大学生和整个社会中都是非常普遍存在的。

我的概念中,大部分观点认为是社会发展进入一定时期,压力增大导致了焦虑的盛行;也有说法是对于应对焦虑的方法掌握不足,并且对于寻求心理帮助接受度不高。

关于我自己的焦虑。

高三的学生们,或多或少都经历过过度的焦虑。我在高三的一段时间中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中,无法平静下来努力提高自己的成绩,同时为自己的高考成绩无比担忧。在假期的一个晚上突然难以入睡,躺在老妈身边被烦躁整个勒住。

当时的想法似乎是这就是再也睡不好觉的起点,同时感觉到无比的孤独,认为躺在旁边的老妈完全无法理解我的痛苦挣扎,其他人更是。晚上一晚未睡后,第二天发现自己没有办法正常和姐姐说话,坐在家里控制不住自己一直哭。

因为类似这种的经历,对心理健康相关的东西一直比较在意。

李鸻

今天梳理一下我博士刚毕业找不到工作时焦虑的状态。当时没现在思路清楚,大致差不多。

1.明确担忧的事情。因为教师岗入职要求35岁以下,我超龄了,已经被几个学校拒绝了,很可能找不到教职。

2. 给焦虑感受打分,70%。

3. 这一情况的最坏结果可能是什么?在家工作,给我先生帮忙,去读博之前就是这样。

4. 评估这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60%

5. 有哪些因素可以减少这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再试试别的学校。或者其他的工作,比如律所。

6. 实事求是地说,最可能发生什么?就是继续在家工作。

7. 哪些思路可以帮你客观看待事物?在家工作,时间上比较自由,也能照顾老人。而且经过三年的学习,我的工作能力也提高了。他需要协助的工作也比以前更多了。

8. 你可以采取哪些行动?继续联系学校,律所那边也接洽一下。

9. 实事求是的说,最糟的情况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60%

10. 重新评估焦虑感受。30%

我觉得,重点是,我后来发现,最糟糕无非是我在家干活,就跟去上学前一样,就没那么焦虑了。事实上,后来这种情况也真的发生了。没那么可怕。

彬彬

今天最开心的就是通过《思维改变生活》这本书的学习,终于在读这章控制焦虑时,找到感悟,成功的解决了一部分这近二个星期一直纠结的问题。

挫败感:同是上儿童瑜伽课,两个班的孩子表现就不同,第一组12岁,第二组7-8岁。第一组听从指令,每个动作孩子都会尽力。第二组就如同脱缰野马一样,一团混乱。

 1.完美倾向

想法:

(1)都是孩子,第一组行,第二组咋就不行呢。

(2)第二组孩子需要纠正心态,这样下去可不行。

2.信条:

★练习必须练到位,手臂必须要伸直,不能乱说乱动。

★我是老师,必须要听我的。

3.感觉:

★情绪:焦虑,烦躁,挫败感,不被尊重。

★行为:不耐烦,有时大声喊,说话时有部分语言略带威胁和指责。

4.辩驳:

★告诉自己放松。

★然后反复对自己说,12岁孩子与8岁孩子不同。8岁孩子反应的是他们这年龄段的大多孩子的行为。

★如果调整对待孩子的方式也许就会好了。

★我尽到最大努力,他们也许过一段就理解了。

★没有完美的孩子,也没有完美的老师,顺其自然吧。

5.积极行为

★课程中静下心,把呼吸放慢,说话节奏放慢,保持嘴角上扬。

★翻看关于与孩子沟通的书籍,例:《教室里的非暴力沟通》

★制定教学改进:

  1. 少说话多倾听。

  2. 解决问题时说出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3. 增加实体关于课堂内容的小册子。

  4. 4.协同孩子一起制定上课契约。

  5. 多说鼓励的话,减少指责,多说看见事实,不妄断孩子的想法。必要时问孩子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行为?

6.今天实际情况评估:

观察我的改变:心静了,说话时就柔和啦!更多的能掌控全局了,没被个别把注意力吸引。能够观察到个别孩子求胜求关注的心理还需要想办法解决。

观察孩子的改变:当孩子在课堂任意打闹时,非暴力沟通有一定效果,孩子们打闹的程度在减弱。之前伸不直胳膊的几个孩子,再不断地鼓励下,能向伸直努力啦。

学习改变思维,思维影响行为,行为促进积极情绪,积极情绪使人拥有努力学习的动力。

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的正向能量带给我的是面对生存安全,社会心理安全,自尊,物质利益这些常见威胁时,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征服和接受现实的能力。

 相关文章

你以为山穷水尽了,也许下一步就是柳暗花明

你活得那么累,都是被“应该”下了蛊

我们之所以感到痛苦,其实大多数情况是自找的

征服你的不是挫折,而是僵化思维

学会控制情绪,别让愤怒的小鸟到处乱跑

即日起,关注公众号可获得上月共读书目电子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理健康与认知偏见(基于CBT认知行为疗法)
如何运用心理学为他人解惑
所谓《情商》高,就是懂得好好说话!
面对焦虑和抑郁:改变认知、调整反应、唤起感受
如何用认知行为理论辅导自闭症照顾者?| 社工课
「案例」初一男孩重度抑郁焦虑、网瘾休学一年多,怎么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