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长教育孩子时发生冲突怎么办?别打别骂,直接退出

哈里到了睡觉的时间不睡觉,妈妈却不知道该怎么引导?

每天晚上七点半,都是妈妈和哈里为了睡觉时间发生冲突的时候。四岁的哈里对此非常娴熟。

妈妈轻声说:“哈里,来,该睡觉了。”

“还没到时间呢,妈妈,我不想睡。”

妈妈继续哄劝:“现在你该上床了。”

哈里争辩:“等一会儿,我要把这张画涂完色。”

妈妈不满地厉声说:“你现在就过来,明天再涂。”妈妈想把哈里的东西拿走,哈里把蜡笔抓过来,夹在胳膊下面不让妈妈拿。

妈妈犹豫了一下,不想和他拉扯,就妥协了一步说:“好吧,那把这张画涂完。”哈里再次开始涂色,嘴角有微微的笑意。终于涂色结束收拾完了,哈里又找更多理由推迟上床,在澡盆里玩个不停,接着又要喝水。最后好不容易上床了,妈妈帮他盖好被子,回到了客厅。

已经九点了,哈里还是精力充沛不肯睡觉。妈妈终于失去了耐心,狠狠地给了他一巴掌。哈里大叫,爸爸过来指责妈妈:“我真搞不懂,为什么每天晚上都要闹一场!哈里,闭嘴,赶紧上床,不许下来!” 一切安静了。

《孩子:挑战》一书直接指出这场冲突的核心:哈里的直接目的是权力,他的行为表达了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妈妈和他卷入了这场战争。原本妈妈想强迫他就范,但结果却是一再妥协,这让他更加认为自己有权力。妈妈可以通过退出的方式,来结束和哈里的冲突。

【书友反馈1】我会担心如果作为家长退出冲突,那么孩子会不会用更激进的方式,比如持续哭闹不止,摔砸物品,伤害自己等来“逼迫”父母重新关注或妥协?如果家里有老人,孩子会否与老人结成“联盟”?

不是所有冲突都要退出

哈里不睡觉的例子,书中说妈妈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有很多,其中一种方法是从战争中退出。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每次有了冲突,未必是只有退出一种选择。

比如书友说,怕孩子做出过激行为伤害自己,这种情况我认为我们要尊重“保证身体健康”这个客观需要,我们可以抱住孩子不允许他动,这也是一种“温和而坚定”,我们不参与冲突也不打不骂,但是我们不允许孩子做出伤害行为。不论孩子和谁结成同盟,我们要维护的不是某一个人的权威,我们要尊重“孩子需要充足睡眠”这个客观需要。

【书友反馈2】如果产生分歧时为了不激化矛盾而选择退出,那会不会让对方觉得是因为他正确我没理才退出的,这件事根本上并没有解决,感觉只是单方面的妥协啊。

理解退出冲突的意义

绝不仅仅是为了“不激化矛盾而退出”。《孩子:挑战》中指出,孩子会预判自己做了一件事或者说了一句话,家长将有什么样恼怒的行为。我们退出是为了避免出现他预期中的反馈,从而陷入不必要的冲突。

“不必要”是因为,孩子可能会希望从冲突中获取“赢过父母的快感”、“得到父母的注意”、“逼迫父母顺从”、“不想遵守规律”等等目的。我们加入这样的冲突,会让孩子一时有获得感,长远来看会损失更多亲情和良好沟通及行为能力。我们可以安静地做我们该做的事,不被他的不良行为带跑偏。那他会慢慢发现自己的不良行为没有达到目的,于是他会有所调整。

【书友反馈3】读书时我也有这样的困惑,而且读案例的时候,脑海里总是出现美剧里的场景,是否这些方法更适合欧美的家庭氛围呢?这两天我也试着退出战争,感觉明显跟孩子的距离远了,大人孩子一点儿也不开心,是不是使用不当会完成冷暴力呢?

对孩子造成伤害的不是“退出冲突”

当孩子和家长发生冲突,家长“退出”战争,这不会让我们跟孩子“距离远”,这是我们真正帮助孩子遵守规律、建立长期良好行为目标的做法,是真正对孩子负责的表现。

当孩子渴望战胜家长、挑战权威、为所欲为的时候,他已经建立了一个有偏差的行为目标,持续下去会对他的成长造成损害。我们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不是通过允许他每一次的不良行为,而是带着欣赏发现他的长处、鼓励他发展自己的潜能、陪伴他一起玩耍、给予他真正的理解和爱。

【书友反馈4】如果家长和孩子发生冲突,家长一方选择退出,势必让孩子感觉这场冲突他是胜利者,进而到一旦有冲突他就会认为家长退出了,就意味自己胜利了,是否应在平静过后给予交流、分析?

放下“胜与负”的胜利或权威感

“追求胜利”是一种对权力、对自我意志的追逐,能够带给人们快感。这有可能是孩子想要达到的“权利之争”的目的所在。但是哈里不睡觉例子可以看出,孩子的错误在于,误将睡觉当成父母的命令和权威想要去挑战。我们要退出的部分,是退出这份“命令和权威”,让孩子真正尊重“身体需要睡眠”这个客观规律。而且,父母不仅仅只有退出冲突一种选择,一旦我们的关注点放在当下环境的需求,而不是个人颜面或权威的需求上,我们就能很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哈里的例子用“退出战争”来处理】

下午游戏的时间,妈妈就对哈里说:“八点是你上床睡觉的时间。我会提前告诉你该洗澡了,然后我和爸爸会在八点跟你亲吻道晚安,然后我们就不管你做什么了。”

到了七点半,妈妈绐哈里放洗澡水,叫他洗澡。“我想再玩一会儿!”哈里挑战地回答。“你的洗澡水已经放好了,宝贝。”说完以后,妈妈回到客厅。

到了八点,爸爸妈妈来到哈里的房间,他还在玩。爸爸抱起他,给他充满爱的一个大大的拥抱:“晚安,我的小伙子。明天早上见!”妈妈也温柔甜蜜地亲吻他:“晚安,宝贝,做个甜甜的梦。”然后爸爸妈妈回到客厅。

“可是我还没有洗澡啊!”哈里大叫,跑进客厅。爸爸妈妈这时表现得好像哈里已经睡着了。哈里爬上妈妈的大腿:“我想洗澡,妈妈。”他一边嘟囔一边把脸贴到妈妈脸上。“乔治,我们弄点爆米花吧。”妈妈站起来(这样哈里就无法趴到妈妈腿上)。

哈里又想了各种办法,想要得到父母的注意,尖叫、跺脚、拉住爸爸妈妈的脚等,但都没有效果。最后,他回到自己的房间脱掉衣服,然后又跑出来,让爸爸妈妈帮他系好连身睡衣。而爸爸妈妈这时聚精会神地看电视,用行动表现他仿佛已经睡着了。

九点半左右,哈里自己爬上床,哭着睡着了。爸爸妈妈做到了坚持。他们已经道了晚安,做了该做的事情。他们从战争中退出,这样战场上就只剩哈里一个人,就不会有战争了。哈里不顾一切用尽各种办法,想像以前那样让爸爸妈妈为了自己睡觉的事情而继续战争,但他们坚定不移。这就是一个新的方法,改变了以前哈里对父母以及惯例的认识。

第二天晚上,哈里会准备好洗澡,还会和妈妈好好享受这洗澡的半个小时。八点,爸爸妈妈给哈里盖好被子,跟他亲吻道晚安,然后离开。假如几分钟后哈里爬起来要上厕所,或者要求喝水、再亲一下等,爸爸妈妈可以再次表现出如同他已经睡着了,他会自己回到床上。很有可能,一个星期内哈里就会欣然接受一天活动到八点结束,上床睡觉。


作者简介


NANA

8岁男孩的妈妈,海馨心理资深学员,美国情感智慧与自我成长的婚恋情商课程“亲密之旅(Journey to intimacy)”六年研修践行者,中级社会工作师。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即日起,关注公众号可获得上月共读书目电子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热销1.34亿册,和《哈里.波特》齐名,《神奇树屋》有多好看
孩子打架了!? 原来家长一句话就可以化解
书,首先是给家长看的
0-1岁宝宝值得一看的绘本
成长故事 | 小兔子走丢了(外出安全系列)
老大和老二打架,父母怎么解决最有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