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纪江明:九龙纪氏

 “人烟回树杪,村落带江流。数亩樟杉荫,千家麻麦秋。火耕开瘠土,水碓系虚舟。疑有柴桑隐,还同谷口游。”这是明末诗人陈子龙有关碧湖九龙的一首诗。他向我们描摹了300多年前九龙村,炊烟缭绕、树荫蔽翳、秋收丰盛、安居乐业的怡人景象。

从处州府城出发,过栝苍门(小水门)外济州桥,沿通济古道,经上水南、垟店、石牛,即到达九龙。九龙东临瓯江,西踞坦荡的碧湖大平原,通济堰渠水穿村而过。

江萦堰溉,沃土肥畴,更兼道通四方,九龙自古物华天宝,人文荟萃。

九龙是纪氏的聚居地。而纪氏,则是最早迁入处州碧湖地域的姓氏之一。

据《九龙纪氏总谱》(1999年版)记载,碧湖纪氏“系殷太师比干公之后。夫人林氏生文坚公,幼时左手有'系’,右手有'己’,抱见文王,视而异之。后,周有天下,封食'阳殿’,归德侯,遂以纪为姓,此得姓受氏之祖也。”

九龙纪氏尊殷太师比干之子文坚为一世祖。纪氏世居河南汲县及安阳县。传至四十二世纪全琼,汉元初四年(117),任丹阳令,卜宅丹阳秣陵(今南京市)。至四十六世纪亨僴,“于吴天纪二年(278)任临海郡签判”(《九龙纪氏总谱》)。吴国由孙权于公元222年建立,史称孙吴或东吴,定都建业(今南京市)。临海郡是吴少帝孙亮太平二年(257)分会稽郡东部境域设立的,其管辖范围相当于现在的台州、温州、丽水及福建北部、宁波南部、金华东南部的一部分。

“签判”这一官职最早出现在宋朝,各州、府选派京官充当判官时称签书判官厅公事,简称“签判”,掌诸案文移事务。东吴的地方官职设置并没有“签判”。郡设太守都尉,所属有功曹掾门下书佐门下循行等。纪亨僴担任的应该是门下书佐的职务,即主办文书的佐官。

吴天纪三年(279)十一月至次年三月,晋武帝司马炎发兵水陆并进,直取建业(今南京市),一举灭吴。国破家何在?纪亨僴的家在吴国都城南京。作为吴国的官宦人家,改朝换代,首当其冲。纪亨僴选择了退隐。“因见栝苍山水清秀,灵地毓人,遂卜居城西义靖乡宝合里(碧湖上阁村)” (《九龙纪氏总谱》)。

纪亨僴在临海郡做官,怎么会到离此几百里的九龙定居呢?

早在孙吴政权建立前的东汉建安四年(199),松阳县设立,属会稽郡。吴太平二年(257),置临海郡,松阳隶之。汉时会稽郡郡治在山阴(今绍兴),吴时临海郡郡治初设临海,不久迁章安。从山阴到松阳,或者是从章安到松阳,在处州地域,都要从缙云入境,沿栝苍古道到处州城,再沿通济古道到经九龙、资福、上阁到保定村,往西过鹰鸟山南麓进入松阳。其时松阳县地域广袤,现今丽水地区的各个县市以及金华、温州的部分县市都为其所辖。作为临海郡太守的佐官,纪亨僴应曾往返于章安和松阳县治古市,领略了偏居江南一隅的“栝苍山水清秀,灵地毓人”。当晋军攻破南京,横扫江南时,纪亨僴在思衬自己的退居之地时,一定想起了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碧湖上阁这个地方。

纪亨僴是为处州纪氏始祖。

上阁村东临瓯江,通济古道穿村而过。

定居上阁村后,纪亨僴生五子,五子又生七子,嗣后,纪氏在上阁村添枝开叶,形成丽水西乡一大巨族。

纪氏在上阁繁衍生息600余年后,不断地向栝山瓯水间迁居:后晋天福五年(940),纪中昭一支分居碧湖;后晋开运二年(945),纪中新一支分居温州永嘉,纪明德一支迁居松阳;宋建隆二年(961),纪规曙一支卜居碧湖九龙,纪规亮分居南溪港口;宋建炎二年(1128),纪千乘迁居江西弋阳,纪显十五分居温州平阳,纪显五分居衢州青石桥,纪显十二分居金华义乌。

纪氏卜居上阁,迄今已有1700余年。纪氏一族恪守宗训,修谱续谱代代沿袭。在谨严的宗训教育下,纪氏一族 “勤学进取,立业行善。”“积德善群,仁义兼秉。”根据族谱记载,纪氏自纪亨僴以下,历朝历代都有读书入仕的。明嘉靖壬辰年(1532)龙溪纪氏修谱序:吾家历世翘楚,忠孝节义者有之,贤能俊秀登仕版者有之,山林隐逸高尚其志者也有之。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龙溪纪氏续修族谱序:世世训垂清白,教传诗礼,历晋唐宋元以及昭代,登仕版者,虽愧不多,其人集计三十六绅。

晋朝,48世纪贞錥,晋元帝大兴四年(321)任汉阳府(今甘肃天水)通判;50世纪丁顼,孝武帝太元十三年(388)任真定(今河北正定)府同知。

南朝,50世纪丁施,梁武帝大同十一年(545)任和州(今安徽和县)知州。

唐朝,56世纪光连,唐显庆四年(659)任绩溪(今安徽省)知县,后升谭州(今长沙)刺史;56世纪光遐,唐开元二十三年(735)任鲁山(今河南省)县令,天宝元年(742)任剑南(今四川)节度使;58世纪利尧,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任太尉(专掌武事,位等丞相);59世纪正垵,唐穆宗长庆三年(823)任蒲田(今福建省)县令;59世纪正春,唐德宗贞元十一年(795)任昌邑县令,后升云南大理太守;59世纪正器,唐肃宗至德二年(757)任南昌刺史;60世纪大兴,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前后,历任宝鸡县令、邓州节度使、尚书,其父纪正显父以子贵,获赠太师英国公。

到了宋朝,上阁纪氏发展到二十世,按中华纪氏则为六十五世。这时上阁纪氏归字辈共十四房,其中纪规曙于宋建隆二年(961)“术士汲指,以九龙驴眠之地,可以安居康宁,富贵财帛,遂居于此,为九龙始祖。”

整个宋朝,上阁、九龙纪氏在仕途上继续高歌猛进。65世纪规中,任南康府(今江西省)推官(郡佐)。66世纪庆港,宋高宗绍兴进士,为杭州教授;67世纪邹卿,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进士,崇修善事,宋宁宗庆元四年(1198)造碧湖宋塔,白桥、张桥两处桥梁(1997年版《九龙纪氏总谱》);67世纪邹喜,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任海州(今江苏省)高桥巡检。68世纪愈升,宋度宗咸淳九年(1273)任扬州宝应(今江苏省)主簿。

自元明以降,上阁、九龙纪氏在仕途上较之唐宋已显式微,但耕读之风仍代代相传。至清光绪年间,上阁、九龙纪氏子嗣胍胍相延,他们在瓯江之畔的碧湖平原上,勤耕苦读,繁衍生息,正如清光绪龙溪纪氏重修宗谱序所云:栝西纪氏,系出商室,派演天潢,其与巨鹿之魏、俊仪之赵、南阳之叶、颖川之陈,同称望族。

【碧湖宋塔】

中国的塔,是一种特殊的建筑,属阳宅建筑之一。凡塔,都具有风水的意义。按照地域、水域、山势而建的塔,都被赋予镇山、镇水、镇邪的功能,被称之为风水塔。也有一种塔,是用来振兴文运、彰显教化的,虽是风水观念的产物,但却被赋予了另外一种含义,如儒家用来振兴文运的文塔,佛教用来彰显教化的佛塔。如松阳城东的青云塔,高耸在县城东的青云山上,像一枝巨笔,大有倚天铺云,历尽乾坤沧桑之势。当地学子每每见此塔,油然而生追慕先贤的感慨。中国的佛教、道教,主要彰显教化,其所建之塔,都体现出宗教色彩,碧湖的宋塔,就是其中之一。

宋塔位于碧湖下街,是莲都区建造时间最早的佛塔。碧湖宋塔与丽水厦河塔、南明山巾山塔系丽水三大古塔之一,该塔建于南宋年间,六面七层,高23.8米。以木构青砖砌筑,腰檐上铺青瓦,塔顶有铁刹。该塔建成四年后,又在塔下拓地建有一座寺,称为塔下寺。塔寺相倚,寺外古樟参天,寺内大红柱子,雕梁画栋,书联楹帧,十分壮观。塔下寺主要供奉胡公,建有胡公殿。据说以前许多碧湖人到方岩拜胡公,感觉很灵验,于是就在塔下寺塑胡公像,并从方岩胡公庙把香火接过来,这样便于朝夕参拜。塔下寺东侧边有五仙楼,西则建南海观音殿和大雄宝殿,塑有观音菩萨和释迦牟尼佛像,同时两旁塑有十八罗汉,千尊佛像,个个栩栩如生,还有关公殿塑关公大帝像。寺内还有文昌阁等古迹。每逢初一、十五,各地宗教人士前来点烛烧香,诵经叩拜,人气很旺。塔下寺经历宋、元、明、清各代,大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重修1次。1960年因工程项目修建而被拆除。拆除时发现塔内藏有雕版印刷的佛经以及铜佛、铜镜、砖刻、碑刻、琉璃珠、钱币、瓷残器、佛牙等珍贵文物。其中出土的雕版印刷佛经经拆装整理,有五代吴越经卷七卷,印“杭州法昌院印造”字样,刻北宋政和六年(1116)和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施经愿文。北宋初期刻本佛经一卷,为建隆元年至至道三年年间(960-977)雕刻。南宋乾道八年(1172)雕刻的佛经二卷。经卷开版弘朗、印刷清晰。其中五代佛经在国内尚属首次发现。重修的塔下寺门有对联一幅:随缘度日无烦恼、常行念佛有前途。宋塔的被毁,仅留遗址,成为碧湖、莲都及丽水人的一大憾事,然也应了新修塔下寺的对联寓意:随缘。纪江明简介:纪江明,原名纪光明,因五行缺水,改今名。1969年6月生。毕业于湖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曾在《青年文学》《萌芽》《文学港》《野草》发表中短篇小说。现供职于丽水明天出版印务有限公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松阳县象溪一村(丽水)
2023年第十八次出行--丽水九龙湿地
岩头古村的慢生活
丽水九龙湿地公园[五律]
节前最后一次出行,本来计划走塔公九龙冕宁...
从1到1000,一首数字打油诗,记住丽水这些好玩,好吃,好地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