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纪江明作品大全:保定钩沉(上篇)[纪江明]

纪江明作品大全:保定钩沉(上篇)[纪江明]

 “田园万顷半桑麻,绿竹苍松间紫霞。堰水随风侵黍稷,溪山傍月上窗纱。四围旷野牛羊戏,七邑通衢眼界赊。大地轮环应有待,簪缨瑞属旧名家。”这是古代保定村吕氏族人对村庄山水人文的赞美。

保定旧称宝溪、宝定,位于丽水城西五十里,东南比邻纳接了松阴溪水的浩荡瓯江,东北依偎广袤平坦的碧湖平原,西南傍靠千年古堰通济堰。通济堰主渠自西而东北穿村而过,通济古道从处州府城迤逦至保定一分为二,往南渡瓯江过大港头通往龙泉、福建,往西进入松阳通往古城南昌。

临江而居,堰流贯村;壤接膏腴,道通四方;山水形胜,地灵人杰。保定历史悠久,自吕氏元初进入卜居后,敬宗睦族,耕读立世,礼义传家,发展成为丽水西乡的一大望族。据2006年版《莲都年鉴》载,保定村共有吕、张、陈、叶等姓,人口1500余人,其中吕姓为1000多人。

 

【悠久的建村历史】

在吕氏进入保定卜居以前,保定村就已经建村生产生活。

“邑西沃壤,地平如掌,堤防褓襁”(《重修通济堰记》明·车大任)。位于保定村西的通济堰,创建于南朝萧梁天监年间(502-519),她的功能是“障松阳、遂昌两溪之水,引入圳渠,分为四十八派,析流畎浍,注溉民田二千顷”(《丽水县通济堰詹南二司马庙记》·北宋·关景晖)。筑建通济堰时,碧湖平原作为松阳县(199年建县)东乡,经过300余年的人口迁入和组织拓垦,已是人稠田广。从碧湖白桥村出土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石器、陶器来看,早4000年前,碧湖已有人类劳动生息,而有据可查的人口迁入,也是早在1700年前,“栝州纪氏始祖则自亨間公于吴天纪二年(278)仕栝签判,经二年满,因爱丽邑山水明秀,遂卜城西义靖乡宝合里上富居焉。”(碧湖《九龙纪氏总谱》),上富即今碧湖上阁村。

保定村是通济堰渠水流经的第一个村,又是处州古道要隘,傍江抱水,地旷土厚,是碧湖平原上较早开垦建村的。

“忠四公,字德言……先是住是里者有陈洪二族,皆竞积金资。公尝语人曰,积金何如积德”(《东平郡保定吕氏宗谱·忠四公传》)。吕忠四是保定吕氏的第二代,出生于元至大辛亥年(1311),其时距离南宋王朝结束仅40年。古代称百家为族,陈、洪二姓聚居保定,结族成村落,时间应当在数代几百年以上。

保定村与官至南宋丞相的何澹息息相关。

“何澹(1146—1219),字自然,龙泉上河村人。宋乾道二年(1166)进士……庆元二年(1196)自御史中丞任同知枢密院事,四月任参知政事。六年二月,任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

“开禧元年(1205),奏请朝廷调兵三千,疏浚处州丽水通济堰,由木坝改为石坝;又筑洪塘,灌田2000多亩”(《浙江通志》)。

“澹美姿容,善谈论,少年取科名,急于荣进,阿附权奸,斥逐善类,主伪党之禁,贤士为之一空。其怕更化,凶党俱逐,澹以早退幸免,优游散地几二十年”(《宋史》列传第一百五十三)。

何澹为官,声名欠佳,其筑通济堰石坝和凿开洪塘却颇获后世郡人溢美之词。何澹真的是为“垂久于后”而将木坝改为石坝?

根据考古证实,在通济堰东北1.5公里的保定凤凰山上,有宋朝参知政事何澹及妻朱氏之墓,朝散大夫直焕章阁袁州少卿何处仁(何澹长子)及其妻陈氏墓。大坝以西1.5公里的堰山西侧,有赠太师楚国公何偁(何澹之父)及妻石氏墓。东南1.5公里的堰山南麓,有宋给事中王信(1134-1194)(何澹亲翁)及妻郭氏墓。

何偁卒于宋淳熙五年(1178),他和王信先后葬在堰山,据清道光十六年《丽水志稿》:“志(通济堰志)称堰山每年自春初起工筑堰,用木拦水,取材于山。至开禧初(1205)改建石堰,不费修筑,此山给何氏为业,非堰山矣。”

也就是说,何澹的父母和亲家翁王信夫妇死后都葬在保定村边的堰山上。而堰山属于通济堰,每年春天,通济堰以木筑堰,都要到堰山伐山取木。伐木筑堰,势必损毁堰山植被,破坏风水。何澹为使先人不受侵扰,一劳永逸将通济堰木坝改建为石堰,并以此为交换条件,取得了堰山的所有权。

洪塘位于保定村西北,面积约330余亩,至今仍发挥重要的灌溉作用。清道光二十六年《丽水县志》对《处州府志》和《浙江通志》载何澹调兵修堰凿塘存疑:“洪塘,在县西五十里宝定庄。周九百八十二弓,计额三百三十四亩八分三厘四毫七丝二忽。(案:旧传宋开禧间,郡人参政何澹奏调本州兵三千浚通济堰竣,命凿此塘,《府志》因之。又传澹调洪州兵所凿,《浙江通志》因之。论者颇以调兵为疑,今考宋制,大兴作故得调发……惟一以为本州,一以为洪州,靡所征信,故《栝苍汇记》并没其文。)”。

何澹“调兵”修堰凿塘,《宋史》无记,遍查宋以后元、明、清各代通济堰重修碑记,也没有何澹“调兵”一说。至于传言何澹调来洪州兵凿塘,并因此命名为“洪塘”,更是无稽之谈。“嘉泰元年(1201)秋七月乙卯,何澹罢。”(《宋史》本纪第三十八)。何澹之所以被罢官,是得罪了权臣韩侂胄。何澹被罢去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后,外放知福州,后移知隆兴府,即今南昌市,原称洪州,宋隆兴元年(1163)升为隆兴府。何澹修堰凿塘时间为开禧元年(1205年),这一年韩侂胄为平章军国事,立班宰相之上,正积极准备北伐。就算何澹其时在隆兴府任上,作为一个受到排挤外贬的官员,怎能越过韩侂胄奏准皇帝同意,在举国备战的时候,从南昌千里迢迢调三千兵到处州,劳师袭远修一条《宋史》无传的通济堰呢(宋朝重点是把兵权一分为三,殿前司等三衙负责平时的掌兵、练兵,枢密院奉圣旨调兵,统兵作战另遣将领)?

洪塘有可能是何澹组织开凿,但决非洪州兵所开凿。其名称由来就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洪塘所在的地方,是保定村洪氏族人的土地。

保定村还曾是元明时期瓯江流域的窑业中心。“保定窑址,在碧湖保定村……有窑址13处,12号窑址为宋窑,烧制黑瓷和黄褐釉瓷器。其余窑址时代均属元、明,生产青瓷,以碗为多,及盘、杯、小碟等,碗心印有蒙古八思巴文,以示瓷器为官方烧造。”(《丽水市志》1994年版,浙江人民出版社)。八思巴文是元世祖忽必烈命国师八思巴创造的文字,至元六年(1269)颁发诏书推行,但未能在全国普及,只供朝廷发布政令专用。

元朝共98年,整个元朝,是吕氏在保定辟基创业,家族支派迅速繁衍的关键年代。“乃舟车往来,士商必由之境。相传古有二十四桥三十六窑,志载定窑磁器较胜哥窑,实宝珍所产之区,宝溪之所名欤”(《东平郡保定吕氏族谱·宝溪华胜志》)。这是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吕氏族人关于保定瓷窑的记载。吕氏自明洪武八年修谱,至民国年间,共修谱28次,关于保定窑仅此片言只语。按志书记载,保定窑从宋末肇始,元朝鼎盛,明代衰止,辉煌百年,瓷器经瓯江运出都要穿过保定村,吕氏族谱闭口不谈保定窑及保定瓷器,原因只有一种,即吕氏族人与保定窑及保定瓷器无涉。换句话说,保定窑当属于官营,与地方和民间没有关联。纪江明简介:纪江明,原名纪光明,因五行缺水,改今名。1969年6月生。毕业于湖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曾在《青年文学》《萌芽》《文学港》《野草》发表中短篇小说。现供职于丽水明天出版印务有限公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纪录片/走近毛泽东展现一代伟人的点点滴滴
两条不够用!中哈要建第三条跨境铁路!
6个免费无版权的视频素材网站,每个都值得收藏
次等国家在印太地区秩序转型中的施动性 | 国政学人
“学党纪、明规矩、强党性”研讨交流发言稿
百花绽放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