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为什么不能给《复联3》打高分?

这估计是今年电影院最忙的一个周末。

去年现象级的大热片《摔跤吧!爸爸》上映了近3个月,最终卖了12.91亿,成就票房神话。

但是达到这一数据,它只用了不到三天。

十年来,漫威拍了19部电影。

大部分一上映就被称为新的“漫威最佳”

这背后的狂热无疑构成了一种文化现象,它成就了漫威宇宙,甚至叫“漫威宗教”。

那这一部当然更不例外,它又被推到了神坛的最高处。

很多人用“朝圣”来形容的看这部电影的心情。

朝什么圣?“圣”是什么?

为什么科技发达至此的今天,人们还是如此狂热的迷恋个人英雄主义?

大家到底是热爱暴力,还是热爱操控暴力背后的快感?

还是,在暴力过后一片狼藉时带来的哲思和虚无?

漫威十年,疾驰而过。

它还能飞行多久?

《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

8.5分,这是豆瓣上近20万人共同检验后的结果。

也是漫威最高分。

在这两个指标下,即便你不是漫威粉,即便你根本不怎么进电影院。

它也是你一年中,值得一看的电影

就算你没兴趣,也可以去看看别人为什么这么感兴趣不是?

没错,它太火了。

如果电影本身有感知的话,那么《复联3》肯定也觉得自己是全世界最幸福的孩子。

一边风卷残云的收割票房,一边满面荣光的接受着媒体、观众的花式赞美。

但说实话,它值8.5分吗?

个人观点肯定不值。

那它不用心吗?不好看吗?

肯定也不是。

好看、用心,再加上漫威十周年的特殊意义。

于是就造成了一个现象,它变成了一部打不得骂不得的电影

所有人都必须鼓励它赞美它,一说它不好就是鸡蛋里挑骨头,一有微词就被说是闲的慌。

最常见的论调就是,“都拍成这样了,你还想怎样?”

这其实不是电影的荣幸,其实反而挺悲哀的。

很多传统媒体从纸媒转到网络后,逐渐开始式微。

反而那些做的最好的,是没有传统经验的自媒体。

为什么?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流量变成了衡量价值的唯一标准。

这时,大部分媒体都开始丧失或者放弃它的独立性,变成了一个被粉丝操控的发声筒。

它传播的不再是真相,而是粉丝喜闻乐见的真相。

它表达的也不再是价值观,而是粉丝价值观的反刍。

更不用说对待像《复联3》这样的电影,它庞大的粉丝基数,以及他们满溢的情怀,构成了一股庞大的力量。

于是电影本身即便没有花,也要吹出花来。

当然,这里并不仅指漫威和《复联3》,而是借漫威---这个时代最成功的商业电影系列---为代表的一系列爆米花电影。

但有一个真理是,文艺作品若不接受任何批评,那它所承受的赞美必将压垮它

好吧,这句真理是我说的。

当然,以上我所说的一切都并不是说它不好,而是说它没有那么好。

作为一部爆米花电影,它当然很成功。

自从2008年漫威在破产的边缘,举债5亿美元,拍出了第一部《钢铁侠》爆了之后。

漫威在爆米花这个领域,就从没失败过。

经过这18部电影,漫威变得枝繁叶茂,各种细节、伏笔纵横交错。

在《复联3》中,回应了一部分。

比如,火箭浣熊在2014年的《银河护卫队1》中偷了一个假眼,现在这之假眼在《复联3》中送给了在《雷神3》中被戳瞎的雷神。

比如在2011年的《美国队长》里,大反派“红骷髅”被传送到了外太空,在7年之后的《复联3》里,红骷髅成为了“灵魂原石”的看护者.......

类似这种编排还有很多......

但这些安排对于这样一部系列电影而言,承上启下本是份内之事,也并不算什么特别值得夸赞的地方。

电影真正有尝试突破的地方,是大反派灭霸的人物塑造。

这样的灭霸让看惯了那些千篇一律的大反派的我们,终于呼吸到了一口新鲜空气。

在很长一段时间,爆米花电影总是正邪之间泾渭分明。

反派人设永远是停留在残忍暴戾、杀人有瘾的变态身上。

如今灭霸的人设很好玩,他变成了一个十足的理想主义者,悲壮的苦行僧式人物。

他有极高的眼界,崇高的理想,舍我其谁的责任感,百折不挠的执行力。

关键是,他还克服了人类的最大弱点,虚荣

集齐6颗宝石之后,他没有去当那个宇宙之王,而是直接闲鱼野鹤归于田野,隐退了。

他还不单单是社会达尔文主义者,在此之上还要加一个前缀,他是精神洁癖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者。

这样的人设,跟插科打诨的超级英雄们比,要更不近人间烟火多了。

可世界有这样的人吗?

绝不可能有。

所以这次的问题好像是,有点矫枉过正了。

这一下把恶魔给矫成了天使,但因为它始终不落地,所以又变成了另一种程度的无聊。

而灭霸这个人设的设定,又直接决定了结局的走向。

这是一个以虚无对抗虚无的结局,相比于传统漫威来说,看似确实是拔高了立意。

但就个人观感而言,这个结局是猝不及防的,同时也是割裂的

它貌似把主题上升到了一个哲学的高度去思考,但是它没有铺垫这种思考。

它和前面所有被称为热血的打斗场面,是两个截然不同、互相排斥的部分。

你不能说前面的打斗真燃真热血,后面的哲思真好真牛逼,这是两个观点互斥的持方,而你不能同时站在两条河流。

电影也是一样,你不能讨好这个又讨好那个,如果你力图持有两种价值观,那么你便没有价值观。

并且这也不是超级英雄题材第一次为角色赋予哲思。 

早在2009年DC就在《守望者》中就塑造了类似的角色,描述过那种“逝去了英雄主义后的虚无”。

当然,看得出“灭霸人设”和“结局”,这两点都是这种爆米花电影在尝试做出的努力。

如果这两点还算优点的话,电影在其他的地方就几乎是乏善可陈了。

(对于这样一部最顶级投资的爆米花,总不能老是夸人家特效好。)

它结尾有意反套路,但过程依然套路。

打斗、特效、煽情、视觉奇观......用尽所有花招,穷尽所有资源,讲一个低幼的故事。

我想知道的是,这样爆米花的路子能够持续到什么时候?

超级英雄最初的形式来自于美漫,最早诞生于二战时期,又在美苏冷战时期再一次大规模爆发。

它们是为了满足大众对于和平安定的愿望才应运而生,在70年代时,电影技术不断发展,于是又搭上了电影这艘快船加速疾行。

最终发展成今天如此庞大的一个电影派系。

它们在全球范围内掀起潮流趋势,形成文化现象。

特别是之前的《星球大战》,和今天的“漫威系列”。

不过相比于《星球大战》有些局限于美国本土,“漫威宇宙”的影响力则要壮大的多。

十年的时间,它用19部电影,让自己从一个即将破产的小屌丝,一跃成为了最成功的电影公司。

它为世界电影市场带来了一套极为成功的商业模式。

它站在金字塔的塔尖,被研究,被模仿,被追赶。

而这套模式,也被流传到了世界各地,被奉为了商业电影的圣经。

例如前两天说的印度的《霍巴霍利王》系列;而在中国,近是《战狼2》,远是《长城》。

如此成绩,是好是坏,一言难断。

当然,这几部只是代表着顶级制作水准的。

被影响得更为深远的,是在它们之下,这套模式也培养了出了一派信奉IP论的烂片。

但可悲的是,所有人都在学它,但好莱坞自己的这些套路,能带给人的惊喜已经越来越少。

它砸下再多的钱,造出再大的怪兽,也弥补不了它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停滞不前。

它让电影变得简单,没有了灵性也丧失了可能性。

当然,对于这些爆米花电影,爱的人会继续爱,不爱的人也会继续不爱。

大众需要它,因为需要快乐;商业需要它,因为能创造价值。

那谁不需要它?

不喜欢的人不需要它。

而这些不喜欢的声音尤其值得表达出来。

一件事物什么时候会趋于平衡?它必须是受到两个力的互相制约。

就像你站在地上,不仅仅是你在压着地而已。

不然你就会摔倒。

那电影也是一样,会不会有一天所有人都把爆米花看腻了?

这一天是什么时候呢?

当没有人再批评它的时候

文章都看完了,还不点个赞

《四味毒叔》是由策划人谭飞,剧评人李星文,编剧汪海林、宋方金、史航五人发起的影视文化行业第一垂直独立视频表达平台。欢迎有个性、有观点的导演、制片人、编剧、演员、经纪人、评论人、出品人等前来发声,或脱口秀,或对话,观点不需一致,但求发自内心。“说”责自负,拳拳真诚在心。

《四味毒叔》第520次发声

出品人 | 总编辑:谭飞

总制片人:李儒雅

商务合作:1305115700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有病:有一种至尊爆米花上瘾,叫做斯坦·李综合征!
《毒液》票房超14亿超《美国队长》,史上第一个“反派超级英雄”冠军诞生
所谓猩球崛起 大概就是人类简史的大结局罢?
看电影时吃的6种不正常套路零食
局外人看灭霸随机毁灭半个宇宙
idea厉害就了不起?年轻人你还是太天真 | 管理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