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互联网扶贫,“多多”益善

这是《辉常观察》的第1164篇原创

文/孟永辉

众所周知,2020年,是扶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

它既检验着过往的扶贫成果,又汲取着未来的扶贫经验。

在扶贫攻坚战的瑰丽画卷里,互联网扶贫是颇具亮点和特色的那一个。而今,“互联网+扶贫”俨然已经成为一种新模式,它在打破人们对于扶贫原有认知的同时,同样开启了扶贫的新时代。

正是因为如此,有关脱贫扶贫的美好故事,每天都在真实发生着。

一种水果

云南人参果是一种没有进入中国水果名录的蔬果,2017年在拼多多上热销之后,成为网红水果,带动当地种植户收入增加10倍。

2017年以来,人参果主产区云南石林县的种植面积从1万亩上升到10万亩。当地涌现出育苗基地、交易市场、农产品包袋厂等新产业,本地农户在农闲之余还能兼职打包发货,熟练工月收入可以过万。

依托“农地云拼”体系,2019年,拼多多平台单品订单量超过10+的农产品超过1500款,较上一年同比增长230%。包括云南雪莲果、广西百香果、新疆小红杏、大凉山的软籽石榴在内的各类网红水果持续脱颖而出,大幅推动了边远地区的产业发展,有效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一个农民

成都市蒲江县25岁的残疾青年杨添财,自6岁起腿部肌肉开始萎缩,初二便退学待在家中。

2018年底,他和残疾人同伴吴云在拼多多上开店卖水果,2019年销售额超过1.2亿元。一年时间,他们搭建了一个完善的农产品供货网络,把蒲江红心猕猴桃、云南昭通苹果和四川大凉山石榴卖到了全中国,先后帮助500位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带动50多位残疾人创业就业。

不仅如此,杨添财还在周边产地建立了一批小、快、灵的“村级”打包发货仓库,让老人、妇女也能就近工作,获得更多收入。

截至目前,拼多多平台已直接带动全国超过10万名新农人返乡创业,不断激发脱贫内生动力,让贫困地区有产业、有利益。以提升农业的附加值。

在此带动下,在云南、贵州、广西、海南等省份及省内少数民族自治州,集中诞生了一批集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使得越来越多一二产业,开始在农村地区实现融合发展。

一种名不见经传的水果,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农民的“成名之路”背后折射出来的是互联网扶贫背后的磅礴力量,更让我们看出了一条拼多多在扶贫攻坚战役里探索出来的清晰路线图。

模式创新为扶贫

众所周知,拼多多起家于农业。

正是由于与农业的这种天然联系,让它在更加清楚和明白农业真正需要什么,农民真正需要什么。

以“农地云拼”为代表的创新模式便是在这个大背景下诞生的。一直以来,很多贫困地区的小农经济特点突出,分散的农业产能一直是困扰农业效能提升的一大障碍。同时,人们对于农产品的需求同样是分散的,供需两端难以实现有效对接。

借助大数据、云计算和分布式智能技术,拼多多将原本分散的产业上游和产业下游在“云端”实现了对接,并且将传统意义上的“产销对接”升级成为“产消对接”,不仅创新传统意义上的电销模式,同样基于扶贫衍生出来了新的扶贫模式。

以模式创新来推动扶贫工作的发展,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互联网在扶贫当中的巨大作用,同样看到了模式创新对于激活传统产业的蓬勃动力。

扶贫关键在扶智

扶贫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的起点。

如何让扶贫成果可持续,如何让贫困户不再返贫,巩固扶贫成果,才是衡量和检验扶贫成果的关键所在。

拼多多在扶智上的探索,同样为我们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扶贫攻略提供了借鉴。

拼多多于2018年创立“多多大学”,建立线上线下两条专业性“扶贫产品上行与互联网运营”课程培训通道。

“多多大学”通过和农户的一对一沟通磨合,结合不同地区农户的知识水平结构,制定相对应的课程。

截至目前,“多多大学”的线下课程已经覆盖21个省份,培育本地学员6700多名,直接引导店铺超过3900家。

在此基础上,平台还将各地区的线下课程,通过线上进行大规模的推动,累计触达49万扶贫产业经营者,覆盖全国所有的贫困地区,带动近20万建档立卡户脱贫。

依托拼多多的新农人培育体系,越来越多的致富带头人脱颖而出,通过做大产业,创造就业,带动贫困群众脱贫。

拼多多探索出来的这种以扶智为主打的全新扶贫体系为我们开启了思考可持续扶贫道路的新时代,同样让我们抓住了扶贫关键,并且找到了一条先富帮后富的正确道路。

新技术助力扶贫

如何向新技术要生产力,特别是如何将新技术与扶贫结合起来,最终实现扶贫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成为扶贫是否可以与时俱进的关键。

拼多多在新技术助力扶贫上的探索,同样让我们看到了扶贫现代化的一面。

基于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状况,拼多多开发了“农货中央处理系统”,对贫困地区农产区包括地理位置、物流条件、特色产品、成熟周期等数据及要素进行全面覆盖,经由系统运算后,将各类农产品在成熟期内匹配给消费者。

通过该系统,拼多多打破了传统电商“人找货”的被动模式,通过“货找人”主动挖掘用户的扶贫产品需求,着力解决供需匹配。

农货中央处理系统由拼购与消费者组成的前端;贫困农户、扶贫产品、订单和激励系统相关的中端;以及物流、客服等组成的后端所构成。

通过精准挖掘用户需求、精准靶向配置供应链和精准算法匹配,让每一款来自边远地区的农产品,都能够迅速找到对应的消费群体,推动形成稳定且日益增长的规模化市场。

对于一直很传统的农业来讲,这种以新技术助力扶贫的全新模式,不仅让我们找到了一种全新的扶贫新模式,同样让我们看到了实现农业数字化、智能化的可能性。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应用到扶贫当中,我们将会汲取到更多的能量,实现更多的发展可能性。

人人参与为扶贫

扶贫面前没有旁观者,人人都是参与者,人人都是先锋兵。

如何激活消费者参与扶贫的热情,让他们都参与到扶贫过程中,成为扶贫是否实现“裂变”的关键。

基于长期以来在社交裂变上的优势,拼多多同样摸索出来了一条人人参与扶贫的新路子。

“多多果园”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诞生的。

2018年,拼多多率先推出了以“多多果园”为代表的扶贫产品,将平台近7亿用户的游戏娱乐需求,与扶贫助农工作进行有效结合。

平台用户在APP的虚拟果园中种下树苗,通过社交互动的方式培育果树,果实成熟后可以免费收到一份由拼多多送出的扶贫助农水果。

截至2019年年底,“多多果园”的日活跃用户已经超过6000万人,每天送出的扶贫助农水果超过200万斤,其中绝大多数采购自“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和国家级贫困县,用平台包销的方式保障贫困户的收益。

借助“多多果园”的模式,拼多多实现了人人参与扶贫,人人贡献扶贫的目标,并且将这种扶贫的成果真正落实到了贫困户的身上,真正实现了人人参与扶贫,人人享受扶贫的红利。

笔者就曾经参与过“多多果园”的项目,收到亲手培育的果实,品尝着来自贫困地区的味道,不得不说是一种别样的体验,让人切实感受到参与扶贫的乐趣。

可见,拼多多探索出来的这种扶贫道路已经不再仅仅只是局限在互联网扶贫本身,而是赋予了扶贫更多的内涵与意义。

这对于互联网行业来讲是一笔无比珍贵的财富,对于我国的扶贫事业来讲,同样是一种先进的经验积累。

得益于在扶贫工作上的长期坚持与努力,拼多多获得了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并因此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拼多多CEO陈磊在参加表彰大会时表示:“获颁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是对所有拼多多人的巨大鼓舞,同时更是沉甸甸的责任。作为依托农产品起家的新电商平台,拼多多将继续恪守扶贫助农的本分,努力为决战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的确,扶贫工作没有休止符,只有进行时。

对于民众来讲,互联网扶贫,永远都是“多多益善”,而拼多多无疑是做得最多的那一个。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场战役我们赢了
电商平台的脱贫攻坚战事
90、95后“新农业大佬”们,是如何返乡脱贫的?
拼多多的三农底色
拼多多2018年扶贫助农年报:农产品销售额达653亿
跑步鸡、飞翔鸽、等蜂来……“产业 科技”这一招就能影响数亿人脱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