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执着争求 不明道德

“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着之者,不名道德。”这句话中,上士代表着品德高尚之人,下士代表着浅学庸俗之人。争的意思为求清静,也为执着于物之意。

无争指厚德载物,好争则代表争强好胜。

  



上德之人,性本清静,无欲无求,不去贪着外物。所以上德的人能体会天道,以致天人合一。不执着于身心之苦痛,不执着于生活之滋味,亦不执著于外界之音。

下士好争者贪于外物,贪于身心享乐,贪于生活无忧。因为贪念起,就会有妄心,因为有妄心,就会有执念,因为有执念,就会生烦恼,忧苦身心,是为下士也。下士根基浅薄,学不到圣人之位,多争强好胜,自赞自夸,陷于是非,所以说下士好争也。

德,意为贵。先天的“上德”指的是五德,在儒家为仁、义、礼、智、信为德,以忠恕为表现;在释家以戒除杀、盗、淫、妄、酒为德,以慈悲为表现;在道家以修炼金、木、水、火、土为德,以感应自然为表现。德行全备,没有沾染人工雕琢的道德,所以为先天上德。而下德之人,贪求功名利禄,渐渐会失去五德。

  



我们可以通过修行来养德。上士如果得到了阳气,君子的品德就会得到伸张。下士如果得到了阴气,小人的处事之道就会得到伸张。二者是阴阳消长,进退存亡的关系,这是不能不知道的。人在初生之时,身体柔软得像棉花,进第一阳;到了五岁零四个月,进第二阳;到八岁的时候,进第三阳;到十岁零八个月的时候,进第四阳;到十三岁零四个月的时候,进第五阳;到十六岁的时候,进第六阳。这时修行,立即便可升上圣人的境界。十六岁之后不修行,就会慢慢成为下士。到二十四岁进第一阴,此时修行,还不算晚;如果不修行,到三十二岁进第二阴,此时修行,容易成功;如果不修行,到四十岁,进第三阴,此时修行,还可以成功;如果不修行,到四十八岁,进第四阴,乘此机会进行修行,坚持的时间久了也可以成功;如果还是不修行,到五十六岁,乘此机会快速进行修行,刻苦学习也能成功。如果依然不修行,到六十四岁进第六阴,此时已是纯阴无阳,阴阳已经消长完成,但是乘着余阳未尽,如果肯修行,还可以由阴返阳,死里逃生;如果此时还不修行,等到余阳消尽,就再没有办法可以返阳了,一口气上不来,便一命呜呼了。

仁、义、礼、智、信五德,不戒杀戮就没有仁,缺少木,肝胆会受伤;不戒盗窃就没有义,缺少金,肺肠会受伤;不戒邪淫就没有礼,缺少火,心肠会受伤;不戒酒肉就没有智,缺少水,肾膀胱会受伤;不戒妄语,就没有信,缺少土,脾胃会受伤。

我们如果能够内外兼修,内以养性,外以养德,那么人的道德,智慧的力量就能增加。如果能将道理与实际交相运用,就能以天地万物之理来解释混沌之物。万物消长皆有鼎盛之时,唯一真理显现之时便能协调天地。上士下士的争让是阴阳消长的道理,道德才智杰出者是各不一样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及其注解(六)
2-道德真经指归卷之七
道德经 反其道而行之才是高效的做法!
我读《道德经》:上士听了道,努力去实行,所以事情总能做成
人有三品 后天修持是关键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道德经》第41章原文和译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