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谭胖:一亿人朋友圈的“三天可见”说明微信不是老了,而是“死了”

朋友圈的停滞和“死去”反映出当下很多人在生活、学习和职场、婚恋中潜藏的“社交危机”。

其最明显的特征便是朋友圈的“三天可见”。

这也是最近让媒体关注的一种现象,或者说一种趋势。

包括我就亲眼见到一些刚刚步入社会的职场新鲜人,他们的微信朋友圈从“全部可见”到“半年可见”,直至“三天可见”。

平时发的内容除了转发就是简单的一句话,看不出真实的情绪和心境,也揣度不了生活状态和工作状态。这种社交平台的对外状态的改变,我认识它不是一种成熟,而是意味着对方开始变得“聪明”了,学会“自我保护”了。

而一个人的“成熟度”与其受过的伤害和碰过的钉子,汲取的经验教训成正比。

01

曾经,微信朋友圈作为一种可以在熟悉的人面前真实展现生活状态的存在,其社交意义十分重要,大家在朋友圈里分享好听的歌和好玩的事情,记录自己的生活点滴和喜怒哀乐,还延展了很多附加功能,比如K歌和朗诵。

作为可媲美微博和QQ空间的存在,很多人愿意在熟悉或认识的人面前展示自己的爱恨情仇与人间小欢喜。同样,“有识之士”早早地意识到了随着微信的逐渐应用,势必会和QQ一样成为一种广泛实用的通讯工具,这也意味着除了朋友、家人之外,还有越来越多仅限于工作和业务往来的人进入到自己的社交空间中,所以这部分人应该是最早选择让朋友圈“停滞”的人群,也是最“早熟”的一批人。

接着果然如他们所料,微信成了很多人唯一的通讯联络工具,工作、生活、恋爱都建立在这个平台上,然后就是群组交流和语音交流……

不熟悉、不了解,仅仅处于利益往来阶段的人进入到生活中,彼此小心翼翼又得罪不得,这个阶段里“大嘴巴”们都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

言辞不当,或是不够那么谨言慎行的人被其他人暗暗排除出“圈”,表面上云淡风轻,暗地里各成体系。爱窥探隐私的人有福了,他们能从对方朋友圈展示的图片和喜好以及心情推断出别人的状态和情绪,善良者仅仅拿来作为谈资议论,险恶者直接搬弄是非,或截图作为证据。

这种刻在骨子里的八卦天性时刻都在发生,也逐渐促使了越来越多的人在深刻体会到了人性后选择缩小朋友圈呈现的范围,甚至干脆关闭朋友圈。

因此曾有人认为随着人们越来越注重隐私才会选择把朋友圈设置成“三天可见”时,我觉得更多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人言可畏而出于自我保护的意识,选择对朋友圈进行密闭处理。

02

同时,在微博上跳舞,在朋友圈装死,也成了越来越多的人找寻心灵宣泄的选择之一。

和朋友圈刚流行起来时的那种张扬无忌截然相反,如果说一开始大家都选择在可亲可信,或者自以为可亲可信的人面前造作矫情的话,那么现在只能选择在大多数人都不认识的平台上尽情展现心灵舞台。

起码这样做很安全:

同样一句“今天感觉真的日了狗”,发在微博上没有人会关心你到底“日”了哪条“狗”。大家都在忙着抒发情怀,各自跳舞。

但发在朋友圈里则不同,所有认识和仅仅只有利益关系的人会在猜测你到底在说谁?而恰好与你刚刚产生过接触的人则开始纷纷对号入座,那种彷徨、恐惧、不满又不便言说的情绪逐渐滋生,就会产生怀疑、对立和敌视的态度。

这也是朋友圈愈发冷清的原因——

我想说话,但我不想得罪人,我不愿意因为一段文字牵扯到没有必要的是非里。

所以感谢科技的进步,它让微信朋友圈不但能实现分组和“仅XX可见”,还帮助用户们脱离了很多恩怨,隐藏了很多情绪,避免了很多无端的质询和令人心烦的问候。

你来了,我用“三天可见”表明基本的社交礼节。

你走了,我用“三天可见”说明起码的情绪稳定。

你来了又走了,我用“三天可见”声明你对我的生活毫无影响。

这就是朋友圈“三天可见”的作用和妙处。

总之,渐渐少有人把朋友圈当成自己“傻白甜”的蠢萌展示平台,如果有,那么我们会一边表面上赞美这种真诚可爱,一边暗自嘲弄这种简单愚蠢。

所以,当心怀世界遇到了冷眼和议论后,热情冷却成了世故,诚恳消失转化成了自闭。

那就只要“三天可见”了。

03

结 语

我现在还是很羡慕在朋友圈里肆无忌惮记录生活和感悟的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微信朋友圈透露出的四种心理状态,你是什么型?
“这一次,我是真的想关闭朋友圈”
很多中年人的亲身感悟:你连朋友圈都不发,生活一定过得很不好
微信朋友圈,还会活多久?
微信朋友圈5周年,没有朋友,只剩圈?| 新榜独家
“朋友圈”里的“社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