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谭胖:沈腾的双标和马丽的自黑,东北人的幽默都在骨子里

关于沈腾和马丽,我潜意识里一直觉得他们是一对。

2015年《夏洛特烦恼》让他们人尽皆知之前,他们还是挤破了头上春晚的无名之辈而已。


不得不说,这两个人的CP感真的超强,连岳云鹏在相声里都能拿他们调侃一下。

就拿这次沈腾“乱捧”谭维维的新歌来说,如果是其他艺人这样讲“虽然没听过你的歌,但不影响我是你的歌迷”,估计会被人群嘲,沈腾则能被网友调侃。

马丽则说“喜剧影响到自己当女团”,有人说:“你进女团也是负责搞笑的。”

这两个人几乎在同一天上了热搜,还是凭借他们的“贱兮兮”和“自黑”,还不让人反感。

这里就要说一句,东北人,确实幽默。

而在演艺圈里,东北人不仅占据了半壁江山,喜剧演员中东北人的比例更是高得离谱。

那么,为什么东北人能这么“贼啦能聊”呢?

01 特殊的口音容易引发喜感

几年前我去北京动物园,一群人在看“羊驼”,忽然有个小伙转过身对朋友说:“你瞅瞅,这草泥马冲我乐呢!”那副懵逼的表情配合大碴子味儿的语言,让周围的人轰然大笑。

“东北人从出身就携带着快乐的基因”——跟东北人在一起,哪怕当事人只是在正常叙事,但没听两句,保准你就得笑趴下。我身边有个在东北读书的南方姑娘她就说过:“只要东北人一张嘴,身边的人就会乐”,而他们自己却不明白:“我搁这说话呢,你们乐啥?”


此前有位助理,来自黑龙江,她跟我混熟之后就特别喜欢说东北话,我有时提醒她“你小小的年纪,干嘛一张嘴就一口大碴子味儿?”她反倒不在乎:“我们东北人跟你熟了才讲东北话呢!”

其实,东本人的搞笑往往是因为说话的方式:抑扬顿挫。

同时,东北人说话喜欢大量使用形容词,绘声绘色,能给人带来很强的画面感;不小心骑摩托摔倒了,东北人会说:我这脑瓜子嗡一下、心嘭一下、地下扑棱一下、摩托车呼隆一下……干苞米地里去了。

东北人对于幽默的感知也独具天赋,他们特别能明白谈话中在什么时间点突然插进一句话,能够达到搞笑的效果。时间点把握的巧妙了,包袱甩的自然就会很有趣。不信的话你认真观察一下周围的东北籍朋友,你看对方说话时让你感受到的笑点是不是这样。

东北人的语言风格中,大量借助生僻的形容词,南方人一开始看不懂,但通过对话能感受到的那种生动和形象,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在东北方言里形容一个人的好与坏,舒服与别扭,大抵用“埋汰”、“得意”、“刺挠”、“膈应”等形容词,一般南方人听不懂,得益于大量东北题材的影视剧,这些词汇才在近三十年内流传到全国。

02 特殊的地理生活环境造就了性格

如果你要问为什么东北人普遍语言幽默?还要结合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来说。

东北属于中国最北的区域,黑龙江北部的冬季气温可以低到零下四十度,即使是最南端的辽宁,气温也普遍在零下十几度到二十几度,在中国传统的农业社会,冬天大雪封山,对东北人而言,唯一能做的就是减少户外活动,那个年代,一没手机二没电视,日常一空闲,东北人怎么样才能排解寂寞呢?

唠嗑,何以解忧,唯有唠嗑。


以前有人也跟我解释过为什么东北人能“掰活”:“冬天没事干,一家子人或左邻右舍坐在一起还能干啥?坐炕上开整呗。一壶热酒一盘凉菜,管你是爷们娘们的,一唠就能唠一宿。”这种特殊的生活环境也是山海关以内,尤其是江南地区的生产环境不能想象的。

天长日久之下,东北人骨子里就携带了“唠”这一强大的基因。

歌手李健曾经参加过鲁豫主持的一档节目,在节目中这样介绍东北的方言——他说从前我们在英语课堂上,老师叫一个同学翻译“sit here”,同学于是站起来就翻译“坐在这疙儿”……这个场景是不是很有画面感?经典的东北方言,确实让人印象深刻。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天南地北海阔天空开始一本正经“扯犊子”,并把这项“传统技能”在喜剧舞台上充分地发扬光大。

东北人的幽默就蕴藏在了冰天雪地里,并从白山黑水之间把这种幽默带进山海关里。

03 春晚和影视的助力推动了潮流

有人说,只要你出生在东北,你就已经比其他省份的人更容易在娱乐圈C位出道。

事实上就我个人所见的演艺范围(小品、相声)来看,的确现在霸屏的都是北方话,其中东北话是大头。

大概语言在喜剧形式中无非两个作用:叙事、抖包袱。


首先说叙事。叙事的要求是要把故事讲清楚。当前最能被广大大众接受的是普通话,而普通话是在北方话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所以用普通话乃至北方话讲故事是合理的。换言之,用北方话讲故事,方便大多数人听懂“我在说什么”。

再来看抖包袱。要求是要把话说得有意思,东北话在营造有趣的语境这一方面,的确存在其独特的优势,所以就多了很多用东北话走上舞台的人,而走上舞台的东北喜剧人多了,自然而然引起天南地北自觉或不自觉的效仿。

从赵本山那一代直到上文中所述沈腾马丽,都是一口大碴子味儿。但全国人民都应该承认,东北人确实承包了每年的央视春晚,看腻了歌舞,都会等待某个接地气儿的东北笑星出场。

在多年的春晚语言类作品中,来自东北以及反映东北生活的作品至少占据六成以上,且一直创造着当年的流行词语。

总而言之,东北话能作为代表的北方话活跃在舞台喜剧作品里,是因为:

讲故事易懂,流传度就高,而流传广了,效仿的人也就多了。

在目测的至少十年之内,自带喜感的东北话和自带喜感的东北人还是会活跃在演艺舞台和生活中。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才是沈腾和马丽一起接的第一部电影
沈腾马丽做客金星秀,长的好是喜剧人的苦恼?金星:这是本事
37岁马丽近照,老公是我们熟悉的他
盘点5部优质国产喜剧片,沈腾出演3部,最好笑的都在这里了
沈腾和韩寒:不谋而合的“非传统”喜剧
她30岁被渣男抛弃,33岁与沈腾合作走红,嫁小11岁男友成赢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