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部国产良心动画荣获了一众国际大奖,可惜根本没多少人知道

阿正说动漫

漫评/观点/资源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约内容

(ps:资源已经搜集好啦,小伙伴们回复关键词”桃花源记“能看啦)

现如今,国外的优秀动画作品层出不穷,而且各个流派分得非常清晰,日式、韩式、美式动画都各具特色,但是惟独没有中式动画。

作为一个动漫爱好者,你一定听到过类似这样的说法。

那么,到底怎样的动画才称得上是中式动画?

对于这个问题,或许很多人的脑海中,都会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各种所谓的“中国元素”:水墨、剪纸、皮影、年画……

但是,且慢!

虽说水墨、剪纸这些艺术形式确实是中国独有,放眼世界也是“仅此一家,别无分店”,但是这并不能推出含有这些元素的动画就是一部中式动画的结论,更别说是优秀的中式动画了。

说了这么多,该轮到我们今天的主角上场了。它,就是由环球数码制作、于2006年上映的动画短片——

《桃花源记》

这一部被很多人誉为国产良心的动画。

该片曾荣获日本TBS电视台举办的DigiCon6+2数字作品大赛最优秀作品、中国国际动漫影视作品“美猴奖”大赛最佳短片等大奖,战果之辉煌肉眼可见。

动画原著——陶渊明笔下那个关于世外桃源的故事,不仅家喻户晓,甚至可以说是很多人的青春。

谁中学时候没有被老师逼着把《桃花源记》全文背诵呢?

不过,对于改编作品来说,经典原著往往是一把双刃剑:

虽然说“背靠大树好乘凉”,原著的给力加持也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动画内容的新鲜感,如何推陈出新显得至关重要。

对此,动画《桃花源记》的处理不可谓不高明。

记得六老师曾经语重心长地教导我们:“戏说不是胡说,改编不是乱编。”

从动画的最终成品来看,为了不向亲自全国人民谢罪,也为了不把陶渊明给气活过来,编剧大大着实下了一番功夫。

首先是叙事结构上的调整。

原文始于渔夫初次进入桃源,终于世人再也找不到桃源,是典型的顺序结构。

而到了动画中,剧组改用了倒叙的手法来讲故事,在时间线上有了小小的波折。

我们看到,动画一开头呈现的是太守吊打渔夫的场面。

因为渔夫告诉太守世外桃源的存在,太守于是亲自前往探访,结果不仅一无所获,还差点葬身险滩,这让他觉得自己受到了欺骗。

太守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正在这时,原著后段的另外一个重要人物——南阳刘子骥也抢先登场。

他从太守手上救下了渔夫,并邀请渔夫到自己家中。

就这样,渔夫开始向他讲述当初自己无意中闯入世外桃源的奇特经历。

除了叙事顺序,动画对原著的改编,还体现在内容上。

有学者指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一篇玄怪小说。这不难理解,毕竟现在大部分情况下,我们都把桃花源看作是一个文人虚构出来的乌托邦世界。

而玄怪小说身上带有那种的灵异色彩,在动画《桃花源记》中被发扬光大,较之原著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一点最明显地体现在桃源的发现过程上。

不同于原作的“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动画中的渔夫一开始显得相对被动——他是被一条鱼带去桃林的。

动画新增加的这部分有很多其他故事的既视感:

比如瘦如排骨的渔夫一连几天捕不到鱼,让人不禁联想到小说《老人与海》;

而渔夫将好不容易才逮到的小鱼放走,又令人怀疑接下来是不是要往童话故事《渔夫和金鱼》的方向发展。

事实证明,以上这些都没有发生。

只是这条小鱼不是一条普通的鱼,而是一条“成精”了的鱼

它发动了“大力出奇迹”的技能,将渔夫连人带船地带到了一个长满桃树的地方。

接下来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

渔夫发现了一个狭小的山洞,里面隐隐透出光亮。

他侧身钻入,越往前走视野越显开阔。

等到出了山洞,渔夫发现新世界的大门为他打开了。

接下来,动画对陶文中,诸如“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等等,都进行了神还原。

因为画面过于美好,也让我们不由地觉得,如果世界上真的存在世外桃源,或许就是这个样子的吧。

动画在故事内容上的改编如果止步于此,或许显得有点平淡无奇。

事实上,动画《桃花源记》中改编得最妙的,要数新增了一个桃核的情节。

渔夫在这个世外桃源“混吃混喝”,还吃到了据说是当初“避秦时乱”的先人种下的桃树上的果实。

他把桃子吃了,并将剩下的桃核悄悄藏了起来。

于是,这枚桃核成为了串起整个故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线索。

对于世人来说,桃核的存在就是世外桃源存在的凭证。

因此,渔夫的话无论听上去多么荒诞不经,大家一开始都不敢全然否定。

但是随着一次次寻访的无果而终,桃花源存在的可信度越来越低,桃核不仅无法有力地证实它的来源地,还让事件显得愈发的扑朔迷离。

动画开头那位救了渔夫的高尚之士刘子骥,他是为数不多的打心底里相信渔夫之说的人。

然而,看过陶文的我们都已经被剧透——刘子骥没能找到桃花源,不久就病死了。

动画强化了刘子骥和渔夫二人一起寻找桃花源过程的艰辛,并让刘子骥在临终前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他对渔夫说道:

“你是在骗我,也是在骗自己吧。

哪有什么世外桃源啊!

不过是一个梦罢了。”

经历了这么多的事情,渔夫终于也渐渐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去过那么一个无忧无虑的地方。

濒临绝望的他,把那枚桃核埋在了地里。

故事没有就此终结。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等到他再次来到埋下桃核的地方时,那里竟然长出了一棵巨大的桃树!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他仿佛又来到了那个世外桃源。

动画中桃核的插入带动了整个故事的发展,这样的安排不可说不精妙。

再说动画《桃花源记》技术上的革新。

我们看到,动画在3D技术平台上,巧妙运用了多种中国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包括水墨、剪纸、皮影等等。

不同于有些国产动画对于传统艺术元素的滥用和堆砌,《桃花源记》的过人之处在于一方面做到了让各种元素融会贯通,另一方面也让形式不再浮于表层,而是真正地为内容表达服务。

比如,动画中用了水墨画的方式来描绘桃花源的背景。

我们知道,桃花源是个亦真亦幻的世界,我们可以对其意境加以想象,但是若要付诸影像,却容易破坏这种想象空间。

巧的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水墨画,就是以刻画意境著称。它具有写意的特点,相比于对事物之“形”的描摹,它更重视对事物之“神”的把握。

因此,以水墨的形式展现桃花源是一个非常天才的选择,也让人联想到中国动画辉煌时期那些的作品,像《牧笛》《山水情》……

再来看动画中的人物造型。

动画中的人物主要用了中国民间传统的皮影技术,对人物及场面景物进行了卡通化、戏曲化的大胆处理,让人看了倍感亲切。

然而,动画并没有就此沦为一部普通的皮影动画,而是将其与现代电影技术结合。

3D技术的运用打破了皮影戏原有的限制,人物的动作和表情变得灵活流畅,还有长镜、短镜以及蒙太奇等手法的交叉应用,都让动画更加贴合了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关于《桃花源记》,历来都是众说纷纭。

有人认为它就是一个由陶渊明拍脑袋想到的理想世界,但也有人考证说桃花源是真实存在的,位于沅水上游酉水流域“武陵蛮”生活的地区云云。

而通过二次创作得到的动画《桃花源记》,渔夫是否真的去过桃花源同样存疑。

或许,就像刘子骥说的,桃花源不过是渔夫的南柯一梦;

或许,桃花源是存在的,渔夫没有遵守“不为外人道”的约定,回不到桃花源根本是他活该;

甚至还可以开脑洞认为桃花源是时空扭曲的结果,渔夫经历了过去和未来之间的穿梭……

动画《桃花源记》并不完美,但它身上所具备的那些闪光点,已经让人备受鼓舞。

国产动画将何去何从?《桃花源记》给出了它的答案。

我们也将拭目以待。

编:暴走兔

ps:资源已经搜集好啦,小伙伴们回复关键词”桃花源记“就能看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桃花源记》当年为背诵难哭的文章,这次改编成了动画,美哭了。
国产动画崛起,中式画风美极了!
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水墨动画
中国水墨动画——《桃花源记》(经典片段),运用中国传统艺术表现形式:水墨、剪纸、皮影等上乘技艺,美哉...
艺术动画的柔美冲击:寻觅心中的“桃花源”
桃花源记(国际金奖剪纸、水墨、皮影2006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