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亚速钢厂多厉害?核弹都炸不坏,但我们祖先1000年前就有破解之计

亚速钢厂,全名也叫亚速斯塔尔冶金工厂,该厂坐落于乌克兰第十大城市的马里乌波尔。

作为顿涅茨克州第二大城市的马里乌波尔,该地地处卡利米乌斯河与卡尔奇克河的河口,东临亚速海,西望第聂伯河,是联通克里米亚与顿巴斯地区之间的陆地交通要道。

不仅如此,在马里乌波尔西北不远的第聂伯河附近,有着欧洲最大之一的克里沃罗格铁矿区,该矿区铁矿储量约260亿吨。

而在马里乌波尔北部的顿涅茨克州,有着已探明储量为420亿吨、乌克兰面积最大、采煤历史最久的顿巴斯煤田,这座煤田因盛产无烟煤和高质量燃煤在全苏联时期就享誉盛名。

并且,据乌克兰港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每年全乌克兰大约有五分之一的黑色金属通过马里乌波尔出亚速海,走黑海,再经过土耳其海峡和地中海等洋域,将大量优质的钢铁和煤炭卖往欧美等国。

正是因为马里乌波尔水陆区位优势明显,十分适宜发展冶金业,因此,从1897年起,美国人看中了马里乌波尔得天独厚的条件后,便在此地大办综合性机械制造企业,此后凭借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人更是赚得盆满钵满。

1935年苏联第一台250吨级倾动式熔炼炉正式在该厂投产,从此,亚速钢厂逐渐跨入冶金时代的行列。

不过,此时的亚速钢厂主要生产民用钢铁材料,并不涉及到军用特种钢材的生产。

1941年,因战争规模的需要,亚速钢厂全面转型给苏联军队生产特种装甲钢材。

不久,在德军占领马里乌波尔前,苏联方面便将这座钢厂的大部分生产设备整体拆除转移至乌拉尔和西伯利亚等地区。

直到1943年马里乌波尔获得解放后,身处西伯利亚的亚速钢厂才逐渐回迁复产,并源源不断向前线制造急需的装甲钢等特种钢材。

二战后,亚速铁厂逐渐拓展到占地面积11平方公里,经过90多年的发展,亚速钢铁厂成为欧洲最现代化的钢铁厂之一。

和平时期的亚速钢厂每年产钢400万吨、铁水350万吨、轧钢120万吨,总产量几乎相当于非洲十大钢厂总量的三分之一,从产钢量和悠久的历史来说,亚速钢厂算得上欧洲数一数二的大钢厂。

另外,亚速钢厂地表厂区共有41个厂区 ,其中,各种仓库、高炉 、烟筒和发电厂等高大建筑80座。

如果只是光看亚速钢厂地表建筑倒也觉得平平无奇,与其它大型钢厂并无二致。可问题的关键是,亚速钢厂不是普通的钢厂,它表面不仅有庞大的地表设施,地底下也有着号称可防御核弹的庞大地下防御工程。

关于亚速钢厂地下防御工程有多厉害,现在各种资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宣称,亚速钢厂顶部“是几十厘米厚的钢板”;有的宣称,亚速钢厂“有闭环生态系统,躲在里面的人可以生活百年之久”;还有的宣称,亚速钢厂“地下能再容纳一条钢铁生产线”......

各种说法不一而足,越传越离谱。

且不说别的,几十厘米厚的钢板拿来做屋顶,这重量会让厂房的承重结构会离谱到什么地步,而厂房内部的采光通风又会难办到什么地步。

“有闭环生态系统,躲在里面的人可以生活百年之久”的说法谓之离谱至极,里面的人难道是千年老妖吗?用不着外面的任何资源?

更离谱的是,竟然有人说亚速钢厂的“地下能再容纳一条钢铁生产线”。不考虑轧钢车间啥的,难道就连高炉电炉这样的大家伙都能搬到地下去?退一万步说,即便抛开所需的庞大空间问题不谈,冶炼的时候对纯氧的要求极高,搬到地下怕是会分分钟耗光所有的氧气吧?纵使钢铁炼成了,恐怕人也得没有了吧?

因此,综合来看,网上有不少违背常识的臆测资料既误导了公众常识,又极度夸大了亚速钢厂的恐怖之处。

诚然,亚速钢厂确实有其独特、厉害之处,它的独特、厉害之处就在于二战后,苏联斥巨资按照防核弹的标准来修建的,为了防止核辐射就必须得深挖,而这座亚速钢厂地下工事的内部详细构造,国内目前并无官方权威解读。

所以,亚速钢厂下方的地堡构造详情,我们不甚了解,但统一的说法是,钢厂下面有一座深达数十米的6层隧道系统,而此后的克里米亚事件后,北约又秘密帮助乌克兰对亚速钢厂进行了重新加固和改建,改造后的亚速钢厂地下隧道配备了食品、发电机、抽水机、制氧机、武器弹药甚至战地医院,加上至少能容纳一千人以上的规模,如果乌克兰军队在里面打起游击战,占尽地利优势的乌军,将会是其它国家军队难啃的硬骨头。

如果派出军队士兵进入地道实施强攻,进攻的一方势必会损失巨大;如果放弃强攻围而困之,战事拖得越久对进攻方来说反而越不利。

对于这样隐藏在地底下的地下工事,现代化作战真的就束手无策了吗?其实,针对地下工事,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为了对付苏联导弹发射井,挖空了心思试图研制一种能钻入地下摧毁对方的武器。

经过几十年的研究与发展,全世界钻地弹的种类与型号多达数十种,美国也终于研制出了世界上最大的钻地弹GBU57,这种钻地弹的重量多达14吨,可以钻透40米以上的坚固岩石层,即便把指挥部设计在山体里,也不一定可以抵挡这种武器的袭击。

而俄罗斯也紧随其后,在Kh-59空对地巡航导弹基础之上,研制出了专用钻地弹Kh-59MKM。

事实证明,钻地弹的威力确实十分恐怖。

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军惨无人道地对躲藏在防空洞内避难的平民发射了两枚钻地弹,结果导致上千名伊拉克平民在袭击中丧生,甚至就连尸骨都几乎为之不存。

在1999年美国轰炸南联盟大使馆中,美军使用的5枚型号为“杰达姆”(JDAM)的炸弹就是一种钻地弹,其爆炸之惨烈,伤亡之惨重,国耻之刻骨铭心,至今都令国人愤慨难平。

因此,如果拿钻地弹去对付亚速钢厂地下工事,按常理说,势必会给躲藏在地下的乌军造成难以逆转的巨大杀伤。

实际上,倘若用钻地弹轰炸亚速钢厂,不仅难以起到应有的震慑效果和作用,反而会因昂贵的成本付出而得不偿失。

为什么这么说呢?

钻地弹固然有其摧山撼地、断石毁金的巨大威力,然而其最大的破坏当量也不过才百米范围之内。要知道,亚速钢厂地堡系统极其庞杂,一批钻地弹下去,或许能干掉一些藏在地下的士兵,但却无法对整个地堡系统产生致命的摧毁性效果,更无法仅凭钻地弹清除掉里面的所有抵抗力量。

况且,钻地弹造价不菲,一枚普通的钻地弹动辄就是几十万美元的价格,重型钻地弹成本更是昂贵得让一般国家望而却步。用这样成本极高的钻地弹去实施收效甚微的军事行动,任地主家再有浮财也都经不起这样的折腾。

所以,使用钻地弹对付亚速钢厂地下工事,说起来很美妙,但真正实施起来实战效果可就不尽人意了。

那么,在实战中,有没有针对亚速钢厂庞杂的地堡系统破解的妙招呢?

答案当然是,有!

事实上,亚速钢厂尽管设计的初衷是为了防核弹,保护钢铁厂内4万多名工人的生命安全,但问题是,有这么多人要生活在庞杂的地堡系统里,一定就少不了氧气。因此,在设计之初,亚速钢厂地表留下了大量通风井。这就给彻底摧毁亚速钢厂的地堡提供极好的突破口。

要知道,早在10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我们的祖先对于这种瓮中捉鳖式的围歼战早就积累起了丰富的作战经验,他们采取的破解妙招往往就是用水淹!

在《三国志》樊城之战中记载,关羽避开了汉水暴涨,巧妙利用洪水淹没樊城等地就是灵活运用了水攻的韬略,《三国演义》中更是将关羽淹樊城演义成了主动围堰决水,水淹七军的佳话。

而除了关羽熟悉水淹韬略外,先秦时代的白起、吴起、孙膑等军事大家无一不善使水攻,甚至,《孙子兵法》提出了“以水助战”的思想;《吴起兵法·论将》提到了“以水灌敌”的作战方法;《孙膑兵法·雄牝城》分析了城池在不同地形、与水源各种位置关系情况时攻打的难易程度。

由此可见,水攻在中国古代是较为常用的一种利用大自然力量的作战战术,并且被我们的祖先广泛应用。

值得一提的是,伴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演进和生产力、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在利用水攻战术方面能够充分发挥主观力量,将水攻发挥到极致。

在破解亚速钢厂地堡系统问题方面,由于亚速钢厂距离亚速海不远,只要持续不断用多辆消防车向通风井里灌水,不消月余,地堡内的士兵就会被全部淹死,倘若地堡内的士兵强行关闭通风井,届时不必劳烦他国军队动手,自己也会被活活闷死。

所以,到这个时候,躲藏在地堡内的乌军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就是被水淹死,要么就是被自己活活闷死,但这两条路最终的结果都是一个死字,除非主动投降走出地堡。

参考资料:1.《乌克兰的钢铁工业》来源:中国铁合金网,发布时间,2022年03月02日 09:27 2.《防核弹?号称“能守住100年”的亚速钢铁厂,真有这么牛吗?》来源,军武次位面 3.《马里乌波尔的决战:地下建筑堪比迷宫,亚速钢铁厂究竟有多难打?》来源:封面新闻 4.《三国志》、《三国演义》等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马里乌波尔钢厂内可能有“大鱼”,你们感觉会是谁?
活捉亚速钢厂内的大鱼,俄罗斯要进行直播
苏联的矛盾相争,俄军用钻地弹轰炸亚速钢铁厂,撬开地下六层龟壳
亚速营死守的马里乌波尔最后“堡垒”,乌克兰正在制造核武器?
被困在亚速钢厂的260名乌克兰士兵被撤离
啊,马里乌波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