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谥号,喊出石破天惊口号的熊渠后来怎么样了?

楚国是春秋时代第一个称王的国家,他们的称王方式很独特。楚国国君熊渠直接把大儿子熊康、二儿子熊红、小儿子熊执疵分封在了长江中下游一带。

 大儿子熊康的封号是“句亶王”,二儿子熊红的封号是“鄂王”,小儿子熊执疵的封号叫越章王。

 在楚君熊渠把长江中下游的战略要地分封给三个儿子前,他石破天惊地喊出了:“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谥号”这句铿锵有力、震烁千古的名言。

 熊渠为什么要“封子为王”?他为什么不直接称王?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就得从楚人的来源和国际环境说起。

 楚人出自黄帝后裔,后来在商朝军队的驱逐下,楚族不得不一路向南迁徙,最终定居于丹阳的荆山一带。而当时的长江流域远离中原,属于尚未开花的蛮荒之地,楚人既要同恶劣的自然作抗争也要时刻防备越人的袭扰。

 而根据《楚世家》记载,楚国在游离中原以外后,楚族的酋长鬻熊看到了周部落的兴起,于是以祭祀火神的身份投靠了周文王。

 后来武王伐纣楚族也是出人出力跟随周人北伐,但周武王在分封时却选择性遗忘了楚人,直到周成王即位后,楚部族才内周朝“封以子男之田”,楚部落至此才算立国。

 楚国当时的范围有多大呢?楚部族被周王朝封为“子男”后,根据《礼记》的规定“子男”的辖地仅仅只有五十里,而所谓的“子男”就是子爵,是“公侯伯子男”中地位最低级的“袖珍诸侯”。

 楚部族立国后,经过六任国君的努力,到了楚军熊渠时代,面对外部外部姬姓诸国的围困态势,楚国采取远攻近交的方式先后翦除姬姓方国,并连续灭掉庸国、鄂国、扬越,将势力平推到了长江中下游的江汉平原。

 值得一提的是,楚国在对外扩张中,丝毫不遵从春秋战争礼仪。春秋战争礼仪讲究是什么?即“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不鼓不成列”、“出师须有名”等诸多约定成文的规则。而纵观春秋的战争态势,往往都是惩罚性的战争,很少直接灭掉他国。

 但楚人从不按常理出牌。只要能扩大地盘、抢夺人口、掠夺土地、壮大实力,楚人都会想方设法地灭掉敌国,也不管你礼仪不礼仪。最有有意思的一件事情就是《楚世家》中记载,楚武王熊通三十五年,“楚伐随。随曰:“我无罪。”楚曰:“我蛮夷也。”翻译成当今的白话来说,楚国讨伐随国,随国说:“我没惹你,你们没有理由打我”,楚国可不吃这一套,就说我是流氓我怕谁,打你还要理由了?你小子还上了天咧!

 于是乎,在中原诸国的眼中,楚人就成了蛮夷的代表。“维汝荆蛮”、“蛮芈蛮矣”等诸多“黑化”的文献频频见诸于史料。而除了鄙视楚国,中原人把所有肮脏龌龊的坏事全部安插在楚人的头上,譬如,刻舟求剑、狐假虎威、画蛇添足、买椟还珠等把楚人说成低能弱智儿的成语自此流传天下。

 不光楚人对外咄咄逼人、凶狠残暴的彪悍,让中原诸侯投来360无死角的白眼,楚人的文化习俗也让中原人大为不削。

 楚人是黄帝后裔华夏旧族,在当时的春秋时代,区分蛮夷和开化的关键不在于血统,而在于文化习俗有没有遵从周礼。

 楚部族经过几百年的迁移南下后与南方土著居民杂居融合,原来的宽袍大袖、博带峨冠早已被抛弃,取而代之的是兽皮毛衣的蛮夷打扮,语言上更是充分吸收了当地土著人的方言土语。比如,楚人称呼老虎为“於菟”,不服气叫“不服周”等等。

 因此,无论是从楚国文化习俗还是对外战争逾越周礼的情况来看,中原人始终将楚人视为蛮夷,“荆蛮”、“霸蛮”由此也应运而生。

 楚君熊渠在楚国实力不断膨胀而周天子日渐没落的情况下,多次表明请封的愿望,却都被周王朝拒绝,气急恼怒的熊渠遂“封子为王”以示“不服周”的态度。

 当然“封子为王”要比“自封为王”肯定要好的多。“自封为王”必然招致天下诸侯群起而攻之,连楚国蛮夷都称王了,天下到底还有没有王法?礼制还要不要遵从了?倘若一旦遭到天下诸侯联合发兵讨伐,楚国难逃灭顶之灾,到头来自去王号未免颜面尽失。

而封子为王就不同了,如果楚国举动真的令周王震怒、天下反对,免掉儿子们的王号再派人送礼活动下,打打圆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楚国也不会有什么损失。这也就是为什么楚军熊渠“封子为王”的原因。

熊渠“封子为王”后,周厉王即位,这周厉王乃西周的亡国之君,此人性情暴虐,熊渠思来想去还是怕周厉王发兵伐楚,于是就主动撤销了三个儿子的王号。

取消儿子们的王号后不久熊渠病逝,楚国在继任国君的带领下继续在国力飙升的道路上向前发展。

参考资料:《楚世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楚国人的祖先到底是谁?楚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
凤凰涅槃:楚人的不甘与崛起
古镜今鉴——楚国那些事(一)
中国史:楚国走上了一条与中原各国决然不同的发展道路
论屈赋悲剧色彩的历史文化基因
楚王问鼎的底气何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