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渭南文坛 | 耿华阳 :想我外(wei)家的厦房,“菜窖”的西瓜!

作者简介

一个重视排版的文学平台


作者 / 耿华阳 

小时候,我记得外爷(当地方言叫韦丫)在庄稼地里点了西瓜,每年暑假我们一家都会回去看望我外爷,外婆(当地方言韦婆)吃西瓜。

我外家在澄城县寺前镇醍醐村。那时候我记得外家是长方形窄窄的院子,也就是陕西八大怪“房子半边盖”说的关中农村的民居——厦房。许慎《说文解字》说:“厦,屋也。”此之外,还有巨屋的意思,但厦房却偏偏是窄窄小小的,名不符实。尽管如此,这房还是颇得秦人喜爱,原因大概是其造价低廉做工经济罢了。

虽然现在农村已经很少见到这种房子了,但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候,这样的房子却是很普遍的。据考证,中国最早的房屋建筑便出现在关中地区。经过了千百年的变迁,关中民居以自己独有的古朴恢宏的建筑风格,在中国的民居建筑中自成一派。

关中民居厦房的出现,与关中地区的气候条件分不开的。陕西关中的气候是夏季炎热冬季寒冷,这样的一个气候环境就需要有一种建筑民居来遮阳通风防暑、冬季寒冷挡风。厦房结构式“窄院”有遮阳、通风(夏季拔风,冬季挡风)、避暑、排水以及节约用地方面的优势,因此才得以在众多建筑类型中得以保留下来。

如今我外家农村有些人家也还保留过去这种厦房结构。不过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加上厦房年旧破旧,好多人家把厦房推倒盖上了平房,我外家也就是好多年前被我舅进行了翻修,其实就是把原来的厦房拆除盖了平房。

过去夏天没有冰箱,况且冰箱这种大家电那时候农村人还是买不起,但是这却难不倒勤劳聪明的农家人。为了能够保存蔬菜粮食,每家每户会在家里挖一个水窖和地窖,这两个是我印象最为深刻的,这也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的农村人饮问题主要靠水窖和深井。水窖的水主要是夏秋季节的降雨蓄水。那时候我回到外家时候,总会看见我爷在水窖边打水。进门左手是饲养牛的房间,那时候家里喂养了一头牛,这也是家里的主要劳力。往进走在左边厦房这头是一口水窖。水窖的窖都很深,窖口也小,一般都是麻砂石或红砂石整凿出来,口径一尺大小,能容下一只铁桶上下,平常都用圆盘盖着,防止危险。窖口上砌着一个砖台,上面安一根粗木杆或铁管,绞水时只需带上缠轱辘就行了。有时候我丫也不用轱辘,嫌麻烦,力气也大,站在窖口边,一边用钩子勾住水桶,用双手攒着绳子从窖里提水。

随后的八十年代以来,居住条件改善后,人民用水条件不断改善,家家自来水入户,家里安上了自来水管道,从此后水窖便成了一种生活记忆,一种改革开放的历史文化印记。

地窖在本地实质叫地阴子,将粮藏于地下,用于防土匪。地窖叫菜窖,藏放蔬菜用。它的产生也是为了保存粮食蔬果用的。记得哪一年我回家,外爷在厨房后面的一块空地上,半个身体都在土里,我很奇怪这是挖啥呢?一问才知道是挖地窖呢,主要就是为放一些粮食蔬果保存用的。地窖挖好以后,还要在里面抹上水泥平整表面。地窖就如同冰箱一样,适合储藏。

点过的西瓜我外爷除过把一部分西瓜卖了后,还会留下好几个放在地窖里,给我们打电话回来吃西瓜,每当我爷点的西瓜成熟的时候,也就是我快放暑假的时候。我盼望着盼望着能早点放暑假回去吃西瓜,至今都能记得外爷外婆给我们从地窖里拿出西瓜,切开后在厦房中间的院子里抬出小方桌,我也飞快的去拿小板凳,跑到厨房看外婆切西瓜,摸着西瓜冰凉的感觉,外婆切一块我赶紧拿出一块就吃了起来。吃一口那种甜蜜透心直抵全身的冰爽让我顾不得说话,哧溜哧溜的吃起来,有时候不知不觉就吃进去好多块,直到吃了个肚滚圆才罢休。等一会在院子里疯跑玩耍后,回来再接着吃西瓜。

美好的童年暑假就在我外家窄窄的厦房中,水窖甘甜的水,地窖甜美的西瓜陪伴下度过了。

如今我外爷已经离开我们多年,外婆于去年离开我们。到现在我都还记得我外家的厦房,那口水窖,那口地窖。而如今反季应季的水果已经在市场经济杠杆的支撑下随时可吃到,但是应季的水果最有营养。我不喜欢吃大棚反季西瓜,一般都是到了西瓜成熟季才开始吃,这个时候价格也便宜,营养价值最好。不过现在西瓜一斤都好几块,品种产地不一价格不等,口感也不同,这个还需要凭运气经验才能买到好西瓜,好多次我买回来的西瓜不是没熟透就是熟过了,或者吃起来没有沙沙的感觉,但比起我外爷点的放到地窖冷藏后的西瓜那可是差远了。

现在正是吃西瓜的时节,有时候我们从水果摊上买个半个西瓜,都是从长久购买质量保证的摊点购买,起码从外形上可以看出西瓜的质量。回家后女儿急不可待的从厨房拿一个勺子,开始抱着半个西瓜一边看电视一边挖着吃,这个场景让我仿佛回到了我自己的孩提时代,我也在外家的院子里,在外家的石榴树下抱着半个西瓜挖着吃。我记得后院还有一棵桑椹树,等到桑椹熟了我们小孩子爬上树摘桑椹,吃的满手满嘴都是紫色,甚至衣服上都留下一大片印记洗都洗不掉。

时光一去不复返,美好记忆总是挥之不去。过去艰苦困苦的时光,难不倒勤劳吃苦的外爷外婆,他们含辛茹苦养育了母亲的姊妹兄弟还有儿孙,他们对于子孙的爱是无私伟大的,任劳任怨,倾其所有为子孙后代创造美好条件。

今天是父亲节,我也成为了一名父亲,深感责任重大,上有老父亲老母亲需要照顾还有妻女需要我来承担家庭重担,这份沉甸甸的责任从外爷和父亲身上传承给我,让我不忘初心,为家庭也为单位为社会奉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父亲节感恩父亲,祝父亲身体健康,福如东海!

2019年6月16日

渭南最具影响力的文学平台

渭南文坛 | 李喜君:我的1991

渭南文坛 | 王满库:六月的家乡

渭南文坛 | 余霞:一条老土路(外两首)

渭南文坛 | 聂雨田:兰州游记

渭南文坛 | 毛蕊:我的厨师张勇,你还好吗?

渭南文坛 | 王磊:又遇一年父亲节

您阅读此文用了

.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农业农村资源数据中心
【大荔文学·游记·闫孟秋】溜达:西寺子村
王薇的散文 | 我家的老房子 | 主播:周德清
如何延长西瓜保鲜期
多年前,母亲弄脏了我的一副手套,我记恨了很久
弱弱问一句,发生核大战了,老家的菜窖有用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