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常用词牌创作指要——(5)虞美人
userphoto

2022.06.28 北京

关注

虞美人

一、词牌简介

虞美人,词牌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等。以南唐后主、词人李煜词和五代前蜀大臣、词人毛文锡词为正体。李词为双调五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毛词为双调五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两仄韵,三平韵。另有五种变体。代表作有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等。

此调为唐代教坊曲,始词见于敦煌曲子词,前后段结句为七三句式。《词谱》列七体,当以李煜体为宋人通用者。《碧鸡漫志》云:“《虞美人》旧曲三,其一属中吕调,其一属中吕宫,近世又转入黄钟宫。”元代高拭词注“南吕调”;《乐府雅词》名“虞美人令”;南宋文学家周紫芝词有“只恐怕寒,难近玉壶冰”句,名“玉壶冰”;南宋著名词人张炎词赋柳儿,因名“忆柳曲”;明初词人王行词取李煜“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句,名“一江春水”,等等。

关于“虞美人”名称的来源,有多种可能。虞美人,秦末人,即虞姬。项羽之姬妾,常随侍军中。汉兵围项羽于垓下,羽夜起饮帐中,悲歌慷慨;虞姬以歌和之。又草名,别称丽春花、锦被花,花有红、紫、白等色;传说此花闻《虞美人》曲便花枝舞动。

此调以七字句和五字句为主,配以一个九字句为结,凡四换韵,仄韵与平韵相间,每句用韵,因而音节明快响亮,气势奔放,以悲歌慷慨为基本特色。

二、格律说明

正体一,双调,五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以李煜《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为代表。按北宋中期文坛领袖苏轼词前段结句“便使尊前醉倒、且徘徊”,后段结句“对月逢花不饮、待何时”,“醉”字、“不”字俱仄声。又南唐著名词人冯延巳词后结“尘掩玉筝弦柱、画堂空”,“尘”字平声,“玉”字仄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

正体二,双调,五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两仄韵,三平韵。以毛词《虞美人·宝檀金缕鸳鸯枕》为代表。此词前后段亦四换韵,但两结俱七字一句、三字一句,多一字,多押一韵,与李词体又异。

变体一,双调,五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以张炎《虞美人·修眉刷翠春痕聚》为代表。此与李词同,惟前后段不换韵异。

变体二,双调,五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以冯延巳《虞美人·玉钩鸾柱调鹦鹉》为代表。此词后段不另换仄韵,但换平韵,与张词异。

变体三,双调,五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两仄韵,三平韵。以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晁补之《虞美人·羊山饯杜侍郎郡君十二姑及外弟天逵》为代表。此与毛词同,惟前后段不换韵异。

变体四,双调,五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五平韵。以五代词人顾夐《虞美人·触帘风送景阳钟》为代表。此调字句悉同毛词,惟前后段全押平韵异。《花间集》亦仅见此体,宋词无别首可校。

变体五,双调,五十八字,前段五句,五平韵;后段五句,两仄韵,三平韵。以顾夐《虞美人·少年艳质胜琼英》为代表。此词字句亦与毛词同,惟前段全押平韵,用“触帘风送”词体,后段两仄韵三平韵,仍用毛词体,见《花间集》。

三、词谱格律

正体一:(钦定词谱)

格律对照例词:《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

中平中仄平平,中仄平平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

中平中仄仄平,中仄中平中仄仄平

凭阑半日独无,依旧竹声新月似当

中平仄仄平平,中仄平平

笙歌未散尊罍,池面冰初

仄平平仄仄平,中仄中平中仄仄平

烛明香暗画阑,满鬓清霜残雪思难

注:“平”表示填平声字;“仄”表示填仄声字;“中”表示可平可仄。句末彩色字为韵脚。

附:正体二(钦定词谱)

格律对照例词:《虞美人·宝檀金缕鸳鸯枕》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中平中仄

宝檀金缕鸳鸯枕,绶带盘宫锦。夕阳低蚬

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仄平平。

小窗明,南园绿树语莺莺、梦难成。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中平中仄

玉炉香暖频添注,满地飘轻絮。珠帘不卷

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仄平平。

度沈烟,庭前闲立画秋千、艳阳天。

四、典范例词

(正体一)

1、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作者:李煜(南唐)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虞美人·有美堂赠述

作者:苏轼(北宋)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

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

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五、其他说明

(一)写作要求

1、体式:“虞美人”词牌正体有二,此为正体一(名家多采)。附正体二词谱参之。

2、风格:此调适宜表达哀婉凄楚,悲愤无奈之情感,因而,不建议填写喜庆快乐,心神荡漾,两情相悦之类的内容。

3、用韵:依据押韵要求,其平仄换韵方法与“菩萨蛮”相同,即两句一换韵。正格要求是换韵不能同一部,也就是整首词要用到四个韵部。通过梳理正、变格的异同处,使用两个韵部或三个韵部的作品数量也不少,但四韵部的更多。

4、结句:其两结系九字句,前六字是两两组合词组,后三字是一二组合或二一组合。诵读时,可根据句意,或在第二字,或在第四字,或在第六字处略作停顿。但不管怎么停顿,九字句必须是一个连贯完整的句子,如无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的感觉,即为失败!

(二)写作手法:

钦定词谱共收录此调例词1093篇,作品主要为李、毛两体,而宋元词尤依李体填者为多。后人通过梳理其中名家名篇,归纳出写作手法若干,现概要如次:

1、采用比兴。如南宋思想家、文学家陈亮的“东风荡飏轻云缕,时送萧萧雨。水边台榭燕新归,一口香泥湿带落花飞。海棠糁径铺香绣,依旧成春瘦。黄昏庭院柳啼鸦,记得那人和月折梨花。”

特点:全篇句句写景,句句喻情。情、愁、思、恨不着一字,但无处不在,竟得风流。“东风荡飏轻云缕,时送萧萧雨。”此句以物比物,正是“取类不常: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文心雕龙》

2、采用赋体。如南宋初期著名诗人陈与义的“扁舟三日秋塘路,平度荷花去。病夫因病得来游,更值满川微雨洗新秋。去年长恨拿舟晚,空见残荷满。今年何以报君恩?一路繁华相送到青墩。”

特点:古典诗词中单纯用赋的极为少见。此词照直写来,铺叙一路好风景,好心情。是一景一情,把情景融合得恰到好处。昔人谓陈与义常常是“两句景即两句情,两句丽即两句淡”,“又有一句景对一句情者,妙不可言”。《桐江集》(卷五)

3、逆境见真情。如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的“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特点:逆境之作,苦中有乐。此篇结构以对比见长。一是天涯与江南好有一比,这里也有梅,也有春天,表现作者一种豁达乐观的情怀;二是南枝与北枝好有一比,南枝开得早,北枝开得晚,早梅耐寒破雪,表现作者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三是垂老与少年有一比,时光流水,青春不再,表现作者珍惜生命,知难而进的精神;四是去国十年与平生好有一比,作者流放十年,思念里不能为国出力和报效国家。表现一种对当时腐败朝廷的不满,对奸臣的怒视之慨。“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王夫之《姜斋诗话》

4、倒叙情愁。如北宋中期文坛领袖苏轼的“波声拍枕长淮晓,隙月窥人小。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竹溪花浦曾同醉,酒味多于泪。谁教风鉴在尘埃?酝造一场烦恼送人来!”

特点:上片写眼前景,心中事,下片首两句回想送别之时,离别之情,结尾回到现在,无限感慨。“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千古名句,将情愁、离恨好有一比,化虚为实,化情为物,化无量数为有量数,写得活灵活现,情真意切。“酒味多于泪”句意应是指泪水比酒味浓,乍看是韵脚的需要,实为有意倒置,即突出重点,又有跌宕之美。

5、开门见山。如北宋政坛名人舒亶的“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特点:上片连下三句景语,将所见的远景,中景和近景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第四句是补叙之笔,看似交代前面所写,都是小楼东畔倚栏所见。其目的是化景为情,从“独”字可以看出。

6、回环往复。如北宋著名词人晏几道的“曲阑干外天如水,昨夜还曾倚。初将明月比佳期,长向月圆时候望人归。罗衣著破前香在,旧意谁教改?一春离恨懒调弦,犹有两行闲泪宝筝前。”

特点:一是整体结构回环。第一、二句写行动,三、四、五、六句写心态,七、八句又写行动;二是句句回环。第二句“昨夜”的回环,连起今夜、明夜和前夜,无数个不眠之夜;第三句“初将”指开头,不难看出现在的状况,第四句“长向”包含一段时间,第五句“前香”、第六句“旧意”、第七句“一春”、第八句“两行”无不是暗示在一段时间内。

7、炼字得意。如北宋文学家、婉约派词人周邦彦的“灯前欲去仍留恋,肠断朱扉远。未须红雨洗香腮,待得蔷薇花谢便归来。舞腰歌板闲时按,一任傍人看。金炉应见旧残媒,莫使恩情容易似寒灰。”

特点:首句“欲去”是顿挫笔法,道出那种欲去未去的心情;第二句“断”与“远”,道尽人相远、心相近之情;第三、四句的“红雨”指血泪多,相思苦,“便”指主动,含有急迫之意。

8、以景抒怀。如北宋文学家李廌的“玉阑干外清江浦,渺渺天涯雨。好风如扇雨如帘,时见岸花汀草涨痕添。青林枕上关山路,卧想乘鸾处。碧芜千里思悠悠,惟有霎时凉梦到南州。”

特点:上片写景,下片写情。上片的雨中带着愁情,是天涯雨,第一句自对,“玉阑干外”对“清江浦”,此两处也是作者凝思的地点,愁情的生发处;下片写情不离雨,是雨后的凉梦,第一句“青林枕上”与“关山路”自对,也是作者凝思的地点,愁情的生发处;四个地点实指四地,虚指处处时时、无时无刻的相思。

9、情景相辉。如宋代苏轼的“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特点:全篇有六句写景,有动有静,有雄放有清丽,动静相生,刚柔相济。使之因情生景,因景倍出情感波澜;第三、四两句直写情,通贯全篇主题。

10、情、景、时合一。如南宋著名词人蒋捷的“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州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特点:时空的跨度,画面的跨度,心情的跨度,通过“听雨”揭晓。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心情,有不同的感受。前后反衬、相应,起到更深的艺术效果。

11、以键笔抒柔情。如南宋初期著名词人叶梦得的“落花已作风前舞,又送黄昏雨。晓来庭院半残红,惟有游丝千丈罥晴空。殷勤花下同携手,更尽杯中酒。美人不用敛蛾眉,我亦多情无奈酒阑时。”

特点:全篇无缠绵之词,但有缠绵之意;无缠绵之字,但有缠绵之情。

12、虚处传神。如北宋文学家、婉约派一代词宗秦观的“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潆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特点:一是此词以议论起,虚设答,点出花的不同凡响;二是三、四句不从正面刻画,而从花开的环境荒僻体现花之高洁;三是五、六句又是从侧面中描写花在风雨中的情态;四是全篇六句吟花,实为人花合一,写人从虚处着笔;最后两句人花相分,抒情点题。

13、平言淡语。如宋代蒋捷的“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特点:用语素淡清新。除“海棠”句外,皆不事藻饰,不着色,句句明如直言自语,自然流畅,句句平白,简易。与顿挫、转折的用法截然相反。首二句,一近景、一远景,一细描、一勾勒,平淡中见两者的天然神韵。正是“炼句精巧则易,平淡入妙者难”。杨慎《词品》。

14、怀国之心。如南宋末年爱国词人刘辰翁的“情知是梦无凭了,好梦依然少。单于吹尽五更风,谁见梅花如泪不言中。儿童问我今何在,烟雨楼台改。江山画出古今愁,人与落花何处水空流。”

特点:反映了一个遗民的爱恨情仇、亡国之恨。下片一、二句喷发出一腔悲愤,三、四句论笔法为突接法,论意味山河与民同慨。似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之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渔村17期词班第十二讲  .docx
宋词基础知识
宋词及写作方法
词律
高级词班 第1讲 词牌知识简介
如何填词 (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