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珐琅彩收藏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修养!

  在中外匠师的共同努力下,宫廷造办处珐琅作很快熟练掌握了金属胎画珐琅烧制技术,并烧造出一大批具有浓郁宫廷韵味的金属胎画珐琅器。同时,造办处珐琅作还尝试着将这种技法移植到瓷胎上,于是便产生了瓷胎画珐琅,即今人所称的“珐琅彩”。

  珐琅彩瓷的胎体都是先在景德镇烧好,再运北京,由宫廷造办处的顶 级画师绘制图案后,送如意宫、怡亲王 府和颐和园小窑中烧制而成的。此话不假,在雍正朝至乾隆六年,珐琅彩瓷基本都在北京宫中完成的,但乾隆六年后已经移到景德镇烧制完成了。而且将雍正时御用的书画师唐岱、戴恒、邹文玉、贺金坤、戴临等悉数另遣他用,故珐琅彩瓷的绘画水平自乾隆六年明显不如从前。

  清朝的皇帝,无论是康熙、雍正,还是乾隆,都对珐琅彩有着极大的热情。珐琅彩如此贵重、奢 侈,更是由于皇帝亲自管控、监制。珐琅彩不像平常的其他瓷器一样,有一些是由民窑进贡的。而宫廷御用、皇帝亲自使用的珐琅彩,则是先在现今江西景德镇的瓷厂烧制白瓷胎,而后千里迢迢送到京城。皇帝会召珐琅彩画师描绘珐琅彩,再于宫廷内烧制。整个过程,皇帝甚至时不时督查,才得以让珐琅彩珍品问世。

  “先不论珐琅彩瓷器的真正存世量有多少,事实上,市场难得一见其踪影,是有钱也买不到!”一位业内人士的话,无疑道出了珐琅彩在瓷器中的地位。据有关资料记载,清代宫廷收藏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珐琅彩瓷器是非常稀 少的,有据可查的是,约有200多件现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微博]博物院,40余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还有少部分零散于世界各地博物馆及私人手中。2006年,著 名收藏家张宗宪先生收藏的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在香港佳士得[微博]拍卖,以1.51亿港元成 交,创造了中国珐琅彩瓷器拍卖世界纪录。

  如果说在民国之前珐琅彩瓷多以“古月轩瓷”之名托制,民窑在许多方面无法完全仿制珐琅彩瓷,一是因为民窑之体制不可完全模仿官窑,否则有违制之嫌,搞不好是要杀头的,而一般官员也不敢用完全仿官的东西,除非此器完全来自皇帝赏赐,或折价而来,要仿也只能偷偷摸摸,暗中牟利,从不敢公开模仿。而到清末以后,尤其是民国以后,政治改体,在景德镇的御窑已完全解散,其工匠技艺或并之瓷业公司,或转向民间,故珐琅彩瓷的仿制已进入了公开而全面的时代。

  珐琅彩瓷启始于康熙末年,全盛于雍正朝,乾隆中期以后逐渐销声匿迹,它是清代宫廷艺术浇灌起来的娇美鲜花,伴随着封建帝王统治的稳固而繁盛,动荡而衰微。清宫珐琅彩的存世时间只有70多年,在近2000年的瓷器烧造史上犹如夜空中一颗璀璨的彗星,瞬间光华万丈,继而悄然陨落……,留给人们无限惆怅情思。

  珐琅彩瓷器可以说秉承了历史上中国陶瓷发展以来的各种优点,从拉胚、成型、画工、用料、施釉、色彩、烧制的技术上几乎是最精湛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揭秘珐琅彩的惊人之美!
珐琅彩精美绝伦
收藏界常说的珐琅彩到底是何物?
绝世瑰宝珐琅彩瓷
珐琅彩花卉纹双耳观音瓶图片赏析
清三代珐琅彩瓷器鉴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