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代珐琅彩逆市升温

  珐琅彩瓷为清朝宫廷御用瓷器,有时也赏赐给一些有功的大臣,而普通百姓连见到都是很困难的。在烧制过程中,要求十分严谨,只要稍有一点瑕疵,就会被打碎。尽管珐琅彩瓷出现的年代不是很久远,但是数量极其稀 少,因此,市场上一经出现,便立刻受到藏友们的追捧。然而,要辨识珐琅彩还要下一些功夫。

  

  珐琅彩的色调非常艳丽美观;而粉彩则相对逊色一些。珐琅彩没有蛤蜊光晕散现象;粉彩器则有极美的蛤蜊光晕散在色彩周围。

  清康熙晚期,按照皇帝的授意,将金属胎画珐琅技法成功移植到瓷胎上,这就是珐琅彩瓷。到雍正时期,珐琅彩工艺更加完善,色彩鲜艳、雅致。

  

  乾隆后期的珐琅彩又有所变化,但它仅仅是风格上的改变,色料仍是进口料和自炼国产料结合使用。但与先帝不同,乾隆帝多次亲自指导,致使当时珐琅作仿制“景泰款”掐丝珐琅作品出现三大种类:早年,其仿品完全按照明代珐琅器的造型、纹饰和釉料精心仿制,基本特征同景泰珐琅无大差异,但由于技术、原料等条件,此类珐琅器较为鲜见;第 二类仿品多集中在乾隆二十五年至三十二年间,其主要是根据宫内陈设需要,照其他种类器物如瓷器、玉器等式样制成掐丝珐琅器后再加刻款,此类仿品同明代“景泰珐琅”的风格相去甚远,而是具有乾隆朝器物的时代特色;第三类则是任意加刻、改刻景泰原款,这类器物的存在给鉴定景泰款掐丝珐琅器的真伪增加了难度。

  珐琅彩瓷的特点是瓷质细润,彩料凝重,色泽鲜艳靓丽,画工精致。制作珐琅彩瓷极度费工,乾隆以后就销声匿迹了。康熙的珐琅彩瓷大多作规矩的西番莲和,有花无鸟,显得单调。而雍正以花卉图案居多,山水、人物也有。当时尤为突出的是画面上配以相呼应的题诗。雍正时这些题诗的书法极 佳,并于题诗的引首、句后配有朱文和白文的胭脂水或抹红印章,其印面文字又往往与画面及题诗内容相配合,如画竹的用“彬然”、“”章;画山水的用“山高”、“水长”章;画梅花的用“先春章等。珐琅彩瓷器可以说秉承了历史上中国陶瓷发展以来的各种优点,从拉胚、成型、画工、用料、施釉、色彩、烧制的技术上几乎是最精湛的。在乾隆时期出现了很多极其优 秀的陶瓷作品,但珐琅彩在制作程序和用料上是其他众多品种无法比拟的。画工也不是一般的窑工,而是皇宫里面顶 尖的专 业画师,所以这些器物可以代表当时最 高的艺术水平,最 高的工艺水准。

  

  珐琅彩瓷器在短短的百余年内经历了创造但不完 美的康熙时期,完 美但数量极少的雍正时期,尚未发挥便失宠的乾隆时期三个阶段。感慨着历史是由当权者个人情绪操纵的同时,更清醒地认识到珐琅彩瓷器的珍贵,特别是鼎盛的雍正时期所呈现的美轮美奂。

  珐琅彩盛于雍正、乾隆年间,属宫廷垄断的工艺珍品。所需白瓷胎由景德镇御窑厂特制,解运至京后,在清宫造办处彩绘、彩烧。所需图式由造办处如意馆拟稿,经皇帝钦定,由宫廷画家依样画到瓷器上。珐琅彩瓷创烧于康熙晚期,雍正、乾隆时盛行。清代后期仍有少量烧制,但烧造场所已不在清宫中而移至景德镇。初期珐琅彩是在胎体未上釉处先作地色,后画花卉,有花无鸟是一特征。康熙朝珐琅彩瓷器多以蓝、黄、紫红、松石绿等色为地,以各色珐琅料描画各种花卉纹,其颜色、绘画、样式皆同于当时的铜胎画珐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代珐琅彩真伪鉴定难在何处
釉上彩瓷中最为精美的彩瓷器
被埋没的宝藏:铜胎掐丝珐琅器
珐琅彩瓷极品赏析【63P】1
景泰蓝
清代珐琅彩瓷器有关知识及如何鉴定?看看本文定会大有帮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