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哪来千古好文章 (随笔)

看到一位群友在金鸽子文艺公众号发了一首题为“岳阳楼怀想”的小诗:

远望粼波天水长,诗心一缕过潇湘。

先忧后乐传千古,感悟奇文到岳阳!

谁都知道这是一首单纯赞美古典散文“岳阳楼记”的诗。构思无特别之处,但是读起来朗朗上口,勾起了我某记忆或共鸣,在群里给它点了赞。

“岳阳楼记”出自北宋时期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范仲淹之手,是中国古典文学名篇。记得在读中学的时候,语文老师说这篇文章要熟读,要背诵!接着他还对这篇文章有许多溢美之辞,现在记不真切了。


确实,岳阳楼跟滕王阁一样,它们都是因文章而传世的建筑。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仅表达了封建是大夫阶层的为官“情怀”,也成了后世许多富有担当精神的仁人志士的座右铭。几十年过去了,我依然能熟练背诵“岳阳楼记”这篇文章,但它给我感触越来越多的是文章之外的东西。

首先感受到范仲淹有一颗滚烫的“忠君爱民”之心。“忠君爱民”是范仲淹一生不变的情怀,“岳阳楼记”充分表达了这一情怀。范仲淹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不忘忧君忧民,实际上他“忧”的是宋仁宗时期,官僚队伍庞大、行政效率低下、人民生活困苦、西夏和辽威胁着西北和北方边疆等日益严重的社会危机;他忧的是由他力主的“庆历新政”难以得到实施和推广。

实施和推广“庆历新政”是范仲淹的政治抱负,作者在文章中表达了在自己推行“庆历新政”过程中命运多舛的感慨。公元1043年范仲淹、富弼、韩琦、杜衍同时执政,欧阳修、蔡襄、王素、余靖同为谏官。范仲淹向仁宗上《答手诏条陈十事疏》,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等10项以整顿吏治为主要内容的改革主张,史称“庆历新政”。新政仅推行两三年,庆历五年(2045年)受阻,范仲淹被贬出朝廷,离开京城。他在文中隐隐表达了自己在推行新政过程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宠辱皆忘”的决心和信心。

“岳阳楼记”还表达了对因谗受贬同僚的同情、鼓励和对“庆历新政”的肯定。滕子京这位昔日的部下,在京城同朝为官,因谗言被贬。在巴陵他依然努力工作,忠君爱民,虽九死而未悔,这实际上可能也是范仲淹“夫子自道”。文章开头说“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寥寥数语,说出了作者对受到错误“处分”的同僚滕子京的惋惜和对他治理能力的高度赞赏。“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是滕子京治理的结果,也是庆历新政推行两年的结果,实际上是对“庆历新政”的肯定。如果没有新政,没有滕子京的努力就不可能有“政通人和”的新气象。政通人和,恰恰是中国百姓最盼望的景象!想到这里,我禁不住依群友的原韵和了一首:

洞庭湖口吞长江,忧乐何需上岳阳?

若无当年滕太守,哪来千古好文章!

所谓“好文章”,总是某种现实触动了作者心中最敏感神经的结果,没有现实与思考的机缘巧合,是很难创作出优秀的文学作品的,范文正公也不例外。这就是我读“岳阳楼记”的另外一种体会。

(网络配图)


作者简介:金忠,机关公务员,业余时间热心散文写作和户外摄影。写作信条是“我手写我心,忠于事实,朴实无华”;摄影信条是“摄别人未摄之景,寄别人未寄之情”,相信美在旅途、美在生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范仲淹写《岳阳楼记》,滕子京哪来的面子?一番冤屈成就千古名篇
滕子京在泾川当官遭弹劾 促成了范仲淹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范仲淹没去岳阳楼怎么写出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感动古人情怀,更被人生正确价值观感染
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历史隐喻(3)
商丘经典史话(38):大宋名臣范仲淹与应天书院(6):劝世名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