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农村建设不可忽视农民的主体性作用 (政论)

 在当下城镇化进程中,大中城市人口流动政策利好,如何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使其真正发挥主体性作用,参与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来,不可忽视。农民享有独立的社会地位和职业特征,有平等的发展机会。拥有真正的主体性,正是新型农民与传统农民的区别所在。改革开放之前的传统农民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处于依附和依赖的被动地位,一切经济活动由国家和集体来组织,农民缺乏必要的自主性、主动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缺乏必要的独立判断和创造性思维,也缺乏竞争机会和利益驱动。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实行家庭生产承包责任制、允许农民从事商品生产、扶持农民兴办乡镇企业、鼓励农民搞多种经营和基层民主管理活动,农民的主体性逐渐增强,在勤劳致富愿望的动力和市场竞争压力下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主体性力量,为从整体上向当代新型农民过渡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在培育和发展农民的创造性主体力量方面,要尊重农民意愿,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从实际出发深化农村改革,创新体制和机制,把农民的积极性保护好、调动好、发挥好,激发农民的活力,打造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活力的两支人力资本队伍。一支队伍是农村富余劳动力,由农村向城市和城镇转移,但现行的体制和政策方面仍不同程度地束缚着他们身份的合理变迁和待遇的公平对待。另一支农村人力资本队伍是仍留在农村务农的农业劳动者,他们基于改变家乡落后面貌和自身贫困状况的要求,渴望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生产经营者,成为现代农村的新型农民,但他们平均受教育年限较短,整体素质不高,总体年龄偏大,要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性力量还存在较多局限性。这就需要当地政府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在建立健全农民的教育保障制度、医疗卫生保障制度、社会权利保障制度、精准扶贫制度、农村金融体制、土地征用制度、乡村民主管理制度和农民自发组织管理机制等方面,根据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需要,把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新型农民创业培植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和农业远程培训工程,有组织有计划地扩大政府投入力度,制定落实政策,为广大农民提供最基本的公共产品、公共服务、智力支持、能力培养和精神食粮。
      在尊重和壮大农民的价值性主体力量方面,要真正建立起保障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制订出一系列扶持性倾斜政策,切实增加农民实际收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农业技术推广培训投入和农村公共领域投入。要充分保证老百姓的利益,受教育、文化娱乐、医疗和基本的社会保障等各方面的权益。首先是要想办法尽快让农民富裕起来。民富则国强。积极搞活民营经济,帮助村民发展建筑、运输、各类加工企业,千方百计使村民致富。村集体积累了一定收人入,尽可能让村民享受各方面的福利待遇。

黄山市是以旅游为龙头经济的典型山区市,以其区位优势正在融入长三角经济圈中的杭州经济圈。少数乡镇已经做到了村民吃水、村道路硬化、文化图书室建设、子女就读小学、幼儿园,村民都不用掏一分钱。但在建立“以旅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方面,处理好对农民“取”与“予”的关系上,改变传统农业和农村经济在资源配置和国民收入分配中的不合理因素,改变农民在城镇化进程中的不利地位,加大公共财政的支农力度,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等方面,还远远落后于长三角其他发达地区。在保障对农村义务教育,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农民科技文化培训和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保障农村医疗、养老、低保等社会保障基金的基本投人,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转移培训纳入各级公共财政的支持范围,对进城农民在城镇落户、子女就学、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一系列惠农做法上,创造良好的政策支持和制度环境刻不容缓。

      (网络配图)

农民与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共命运。培养和造就亿万新型农民,使之成为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的主体,使他们能够持续地、最大限度地发挥主体能动作用,无疑是我国目前面临的紧迫而又根本的任务之一。培育和发展现代新型农民,尊重和发挥农民的主体性,也是增强党的先进性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内在要求。大力培育和发展新型农民,确认农民的主体性地位,也是以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固本之策。不断加大和增强我市新型农民的主体性力量,将会给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设出一个崭新的面貌。
      (注:本文曾经在《黄山日报》发表 )       

                                      作者:  江鸽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多措并举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中共河南省委关于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意见
《上海市城乡发展一体化“十三五”规划》解读
乡村振兴 关键在人
绿维文旅: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基本原则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全文)十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