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枞阳文史资料”连载 (二)

县情概况

枞阳概述

文  ▏刘兴汉

枞阳县历史悠久。据史载:枞阳古为城名,始于春秋末,盖城位于枞川(今枞阳长河)北岸,背北朝阳也。春秋时,城为桐国之域,原属楚,后叛楚属吴,越强,又为越地。战国时,越为楚所破,桐复归楚。秦统一全国,划分四十郡,桐又为舒地之一,属九江郡。

至西汉,改属庐江郡,庐江郡领县十二,其中有龙舒、枞阳二县。枞阳名县,始于西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距今已有2100多年。东汉时,合龙舒、枞阳二县为龙舒侯国,属扬州刺史部。

三国时,初属魏,后属吴。西晋时废侯国,复名龙舒县,属扬州庐江郡。东晋时,改龙舒县为舒县。

至南北朝,宋初仍名舒县,属南豫州庐江郡。后舒县之东南部,侨置阴安县,属晋熙郡,即今枞阳县境(据《安庆府志》云,阴安县治在县东南八十里,即今枞阳县白柳乡城隍庙附近),原舒县属庐江郡部分,即今桐城县境。齐时,阴安县属豫州晋熙郡,舒县属南豫州庐江郡。梁时,合二为一,名枞阳县,后改郡,属豫州,继又改属晋州。陈时,复名枞阳县,属晋州晋熙郡。

隋时,文帝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枞阳县为同安县,为扬州同安郡治。炀帝大业九年(公元613年),筑同安县城,故址即今桐城县城。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被李子通攻陷,遂废此城迁至县南山间,在今枞阳县会宫乡焦岭。

唐时,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同安郡为舒州,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复名同安郡,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为盛唐郡,并改同安县为桐城县,是为桐城得名之始,翌年,复改盛唐郡为舒州,领桐城、怀宁、望江、太湖、宿松五县。

五代时,桐城县属淮南道舒州。舒州在后梁、后唐时,为十国之吴所有,在后晋、后汉时,为十国之南唐所有。

至宋,北宋徽宗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改舒州为德庆军;南宋时又改称安庆军,继又改称安庆府。

元时,桐城县属安庆路,明时,路改府,属安庆府。清初,桐城县属江南省安庆府,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江南省析置江苏、安徽二省,桐城县属安徽省安庆府。

中华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废府设道,桐城县属安庆道,后废道,改属安徽省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抗日战争胜利后,改属安庆专署。

1949年2月桐城县解放时,将东南部析置桐庐县,县治设项镇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县治迁汤家沟。1951年桐庐县改为湖东县,1954年7月1日又改名枞阳县,县治迁枞阳镇。枞阳县原属安徽省安庆地区行政公署,1988年废安庆地区,改属安庆市。(未完待续)

《金鸽子文艺》常年约稿:

   金鸽子文艺是面向微信用户的自媒体平台,旨在以文会友,采珠藏山;投合志趣,携手发展。

   热忱欢迎全国志向于文学创作和书画爱好的广大微友,不吝赐稿。

   来稿强调原创文学原创书画作品(拍成照片)如有抄袭,文责自负

   来稿强调原创文学原创书画作品(拍成照片)如有抄袭,文责自负。附作者简介和本人彩色横幅照片,并发送至364393068@qq.com 邮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安徽省一个县,人口超90万,名字大部分人读错了!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七百七十三卷
枞阳县
青山文化研究|天葩文星 千古绝唱
鲟鱼小镇
我叫桐城,这是我的简历,请你们收藏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