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谱牒知识】家谱中常用词语(上)

一、编修类

       1、创修 创修即第一次编修,也称初修或首修。一个家族原先没有族谱或家谱,按照修谱原则方法首次编纂成轶,这一活动过程称为创谱,即首创之意。

       2、续修 家族原已有谱,民间按30年(也有20年或25年的)一小修,60年(也有40年或50年的)一大修的常规将这段时间族内的丁口(男为丁,女为口)繁衍、生殁、居迁、事况等,按照修谱原则、方法进行编撰,称为续修。

       3、重修 之前有谱,但因迁徙、战乱、灾害等原因遗失了或毁损了,无法续接,现在按照修谱原则、方法重新编撰族谱,称为重修。

       4、官修 所谓官修,是指由皇室或官府公修的家谱,另一层意思是士大夫家族自修的家谱要经过官府专门机构审定认可。这种官修谱由周朝一直延续到隋唐。因推行科举制,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论阀阅,朝廷不再设掌谱机构及官员,官修家谱这一社会现象退出历史舞台。但皇室的官修玉牒除外,一直到清王朝灭亡才终止。

       5、私修 私修相对于官修而言,是民间家族自发地进行的修谱活动。起初是地方上的大姓或名门望族,后来逐渐发展到民间普通百姓家。到宋时,不少名儒学者亲自主纂谱牒,如欧阳修、苏洵、曾巩等,修谱之风日盛,并延续到现在。中间虽然经历曲折,但中国人修家谱的情结没断,并形成了三世不修谱即为“不孝”的社会观念。

二、禁忌类

       一般家谱中的禁忌体现在避讳上,中国历来就有“为尊者讳”“为长者讳”的说法,在称谓或行文上回避君主和尊长的名字而用其他字来代替。大体可分公讳和私讳两种。

       1、公讳 公讳是国家强令臣民遵守的避讳,如避讳皇帝的名字,圣人孔子的名字等。这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充斥在整个封建社会,从书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避讳牵涉范围极为广泛,对当时的事物名称、地名、官名、物名、甚至书名都要改,家谱中也常遇到公讳的事情。如东汉庆纯因避安帝父亲刘庆之讳改姓贺,所以有“庆贺一家”之说;再如唐代柳宗元《捕蛇者说》中最后一句“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中改“民风”为“人风”,即为避唐太宗李世民之讳。

       2、私讳 私讳是指家族内部对先人、长辈的名字采取的避讳的做法。例如苏轼的祖父名“序”,苏轼为文章作序时就把“序”改为“叙”、“题首”或“引”。今人有模仿者,也把“序”改为“叙”。族谱中这类避讳随处可见。

       避讳是封建社会愚民政策的产物,为避讳而改字、空字、缺字,造成家谱文字使用上的混乱,给阅读者特别是后世读谱人带来诸多不便。研读旧谱要掌握旧时避讳的诸多要求和规定。

三、谱名类

       1、谱 谱有多种解释,概括起来,谱是以事物的类别系统地编成定则的表册、样本、书籍等,用来作示范或用来检索。例如年谱、家谱、棋谱、乐谱等。

       2、牒 古代用手写字的木片为“札”,用木片写成的书版叫“牒”,引申为公文、凭证,如通牒、度牒等。在特定的地方“牒”专指“谱牒”,继之有玉蝶、金蝶等。

       3、谱牒 专门记载和叙述宗族的发源、人物、名号、生平简历、本族规约,并按一定规则系统地表述递衍世系的图籍叫“谱牒”。谱牒也是宗谱、族谱、家乘等家谱的统称。

       4、玉牒 谱牒的一种,专门记载皇家宗室成员及其事迹。因而,只有皇家谱牒才能叫玉牒,如《大唐玉牒》、《宋玉牒》等。

       5、谱学 谱学又称“谱牒学”,是一门古老的应用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谱牒的产生、发展规律及其性质、特点、方式、方法、作用、功能等。史学家指出家谱是一种比较能够真实反映历史面貌、时代精神、社会风尚的载籍。

       谱学是伴随着家谱的产生而产生的,它是中华民族长期修谱实践经验的总结。历史上曾涌现出许多“谱学”大家,如贾弼、郑樵、欧阳修、苏洵等,近代学者梁启超、潘光旦、刘治微、潭其骧等,他们的论著为中华谱牒学的研究和发展指明方向,打下良好的基础。

       1988 年中国谱牒学会成立,并创办了《中国谱牒学研究》会刊。1996年由中国孔子学会编辑委员会主编的《国学通览》,郑重地将谱牒学作为“国学”之一种,列入学术研究领域,使其取得了应有的学科地位。

       6、世家 世家一种记述世袭封国诸侯生卒事迹、带有传记性质文字记述。司马迁的《史记》中有“世家”30篇,所记述的对象除诸侯大夫外,还有特别重要有影响的人物也纳入其中,如,孔子、陈涉等。正因为如此,所以世家也成为对名门高第家族的称呼。

       7、世本 世本又称世、世系、世纪、世牒等。“世”指世系,“本”指起源,是一种专门记录世系、居(都邑)、作(制作)的书籍,也被认为是早期的谱牒,只是“世本”记录的对象是诸侯大夫,刘向的《世本》,宗怀的《世本》都属此类。

       8、宗谱 宗, 本义为祖庙。《说文》释:“尊祖庙也。” 汉贾谊曰:“流派所出为宗。”实指一祖之下所有的后裔。“宗谱”应是同祖之完全谱牒,如若缺其一支,或只记其中一支,均不能称为“宗谱”,这是“宗谱”区别于“家谱”的地方。

       9、族谱 “族谱”不是一个完全的宗族谱系,它只记述这个宗族部分后裔,例如:某支迁某地后形成一个族群,它的谱系则是“族谱”。族众是一宗之下,宗之于族,族之于家。宗之下又因分衍或迁徙等形成一个族群,族群之下基本单位是家。从整体上看,“族谱”构不成一个完整的宗族体系之谱,所以它不同于“宗谱”。也区别于家谱。

       10、家谱 家的古释“有夫有妇然后为家”,家又解释为“一门之内曰家”。家谱狭义的指“一门之内”支系人员的谱系。但在汉代之前称谓较多,如:“世家”、“世本”、“家传”、“家记”、“家史”、“家牒”、“谱记”等,“家谱”一词直到《隋书》中的《杨氏家谱状并墓记》才出现。广义家谱是指同一区域的同一先祖各支后裔的共同的“谱牒”。今天,“家谱”则泛指各类谱学图籍。

       11、支谱 顾名思义,支是主干之外的分支,即同祖之下分衍众多后裔,因择业、分衍、迁徙等原因游离原宗地而发展的一个独特分支,这个分支所纂“家谱”为支谱,是相对于宗谱而言,仍属于族谱范畴。

       12、总谱与门谱 谱牒是一种以本宗族历史源流、事载、人名等系统编辑的典籍。因其独特的编纂目的,通常把一套完整的族谱分成两大部分编辑、装订。一部分总谱集中全族共有的要事成册,由宗族共存。另一部分则按分支录丁口情况编辑成册,由各分支保存,便于核查寻检。总谱与门谱之分是由本宗族人丁多少、分衍区域的实际情况决定。

四、家族文化类

       1、图腾 原始时代的人们把某种动物、植物或非生物等当做自己的亲属、祖先或保护神。他们有一种超自然力,会保护自己,并且还可以获得他们的力量和技能。在原始人的眼里,图腾实际是一个被人格化的崇拜对象。如中国以龙为图腾,俄罗斯人以熊为图腾。一个氏族也有一个氏族的图腾,如张姓始祖是弓箭的发明者张挥,号天禄,青阳之子,是古代重要武器弓矢的发明者。因为弓箭的诞生对当时社会贡献很大,所以帝颛项封挥为弓正,也称号长,职掌弓矢制造,张氏便以此为图腾。再如,周氏图腾是一个大鸟羽翼覆盖着的田和粟的形象。相传,周的人始祖初生时其母以为不祥,弃于冰上,被一只大鸟以羽翼救护,得以不死。其母以为神异又抱回,人称为“弃”,后来成为农官,被尊奉为司掌农业的神。

       2、郡望 郡望也称地望,主要用于标志一个姓氏或家族的发祥地和望出之地。郡望不是得姓之地,而是一个氏族在不断生息繁衍迁徙过程中,某支脉在某地形成为豪门大族,受世人“仰望”,此地便成为该氏族的“郡望”。例如,陇西李氏、汝南周氏、东海徐氏、江夏黄氏等。每一个姓氏不一定只有一个郡望,如张姓有四十多个郡望。

       3、堂号 堂号就是氏族名号,一般制成匾额挂在祠堂门楣上,因此又称堂号,是中华姓氏文化的特色之一。氏族大一些的有总堂号,各支系又有各支系的分堂号,名目繁多,有的氏族有上百个堂号。堂号一般写在族谱的封面上,谱内记述堂号命名的缘由、背景故事等。堂号是寻根认祖归宗的主要依据,是家谱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许多优秀传统堂号,有着很强的教化功能,如“百忍堂”“四知堂”“藜照堂”“映雪堂”等等。

       4、家风家训 家风家训就是一个家族规范族人行为的条文,是我国传统国学中和家族文化中极具特色的部分。早期的家言、家训专论、专著、家书等独立行文,之后成为家谱中重要组成部分。家训是家族内部制定的训诫和法规,用以教育、规范和约束族人的言行及治家之道,以稳定家族的发展。主要内容是修身、齐家、忠君、敬祖、孝父母、尊师长、崇俭朴、睦乡里、守法纪等。形式有诗歌、散文、格言、书信等。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大笔宝贵的文化遗产,精神财富。《颜氏家训》,黄庭坚《黄氏家训》,杜甫、韩愈、陆游等人的教子诗歌;近代家训大师曾国潘;现代有毛泽东、周恩来、徐特立、陶行知、傅雷的书信等形式的家训传世。

       5、排行字辈 一个家族根据世系传承设置的行辈字,旧时多取具有封建伦理道德或敦促族人修养的字作为行辈字;今人多取与时代潮流一致的词语作为行辈字。前已记述,此处略。家族文化内容十分丰富,这里仅选取其中数条加以说明。

五、宗支、世代类

       1、大宗与小宗 古释“大,长也”。大宗是古代宗法制度所确定的世袭原则,即一祖之下嫡系长房为大宗。小宗相对大宗而言,大宗外的其余各次子均为小宗。

       2、五宗 古代宗法制度的一种定制,以血缘关系为依据辨亲疏的重要标志。五宗从己身算起向上至高祖父母为上五服;向下至玄孙夫妇为下五服。五服之内的成员关系最亲。

       3、九族:九族即从己身算起上下各五世共九世。向左右铺陈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等方式推演,构成血缘关系人际网。其目的是上至高祖下至玄孙,一家有吉,百家聚之,和而为亲,生相亲爱,死相哀痛。(李卿《秦汉魏晋南北朝宗族关系研究》)古代治罪灭“九族”,少则数百人多则几千人,就不足为怪了。

       4、祖宗十八代 上序依次为:父、祖、曾祖、高祖、天祖、烈祖、远祖、鼻祖。下序依次为:子、孙、曾孙、玄孙、来孙、孙、仍孙、云孙、耳孙。从小到大依次为:耳→云→仍→ →来→玄→曾→孙→子→己→父→祖→曾→高→天→烈→远→鼻,共十八代。

       5、房支 房支也称支派,为区别族人在世系图中的不同位置、不同辈分及昭穆而设定的。因历史延续,子孙繁衍,人口众多,像似一根瓜藤分出许多枝蔓,上下左右位置不同、世系不同、称谓各异。以徐州丰县梁寨李氏李七公为例,七公为先祖,生了七个儿子,在族谱中分别排序为大房、二房、三房、直至七房;每房下面再分派。六百年间,李七公后裔多达二十多万人,遍布祖国及世界各地,因为有族谱,世系清晰,房派分明。

       6、昭穆 昭穆是古代宗庙或墓地辈次排列的规则和次序。始祖庙居中,以下按父、子辈排列,左为昭,右为穆。以此分别宗族内部的长幼次序、亲疏远近。(待续)

来源:徐州市谱牒文化研究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家谱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家谱的起源和发展
中国家谱文化
家谱[人文资料]
家谱 [jiā pǔ]
原来家谱、族谱、宗谱有这样的区别!可别搞错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