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华散文:老家的味道

 

  十多岁以前,爸爸妈妈由于工作繁忙,整年整月地把我放在外婆家。外婆家住在淅川一个遥远而又贫穷的小山村里。在那缺吃少穿的年代里,记忆幽深的莫过于吃外婆手擀的酸菜豆面条了。

  每年绿豆下来以后,外婆把绿豆麦子玉米放在院子中央的石磨里,一遍又一遍地推着拐着,两扇石磨磨合的声音似一首岁月的老歌,萦绕在记忆的深处。

  面粉磨出来以后,外婆把面放在瓦盆里,舀一瓢放有少许食盐的水和面。由面絮到面团的过程,外婆有一句口头禅:和面要三光——手光盆光面光,然后是醒面,把面团放在瓦盆里,覆盖一条稍稍湿润的毛巾,放置半个多小时即可。醒过的面吃起来劲道有嚼头。接着是擀面,双手放在擀面杖的两端,在面团上不停地转动,不停地挤压,面团渐渐地变成了一张大大的面片。最后是切面,菜刀在外婆的手里分外听话,不紧不慢不慌不忙地移动着,一把把粗细厚薄均匀的面条就诞生了。

  酸菜的制作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每当冬天来临之际,外婆就把自家地里的萝卜缨或雪里红清洗干净,放在滚水里煮熟后,添加适量的老酸浆,盛在一口大缸里面,表层压着从河里拾来的大青石头,随吃随取,可以吃很长一段时间。

  那个年代,家家户户都是土灶台,烧的是松树毛桦林树枝。缕缕炊烟袅袅升起,村子的上空弥漫着松油的清香。

  外婆把油倒在冒着青烟的锅里,放入葱花,辣椒姜末,翻炒几下后倒入酸菜,翻炒数秒后铲在碗里备用。下面条时要烧大火,面条在锅里最多翻上两滚,就可以吃饭了。

  外婆做的面,面条劲道爽滑,酸菜酸味十足,再拌上姜末蒜末辣椒混合踏成的蒜汁,那味道只能用一个字去形容:爽!

  吃饭的时候,我总是吃得满头大汗。外婆总是把自己碗里的面条挑到我的碗里,喜咪咪地说面条好吃吧,好吃多吃一点。狼吞虎咽的我根本顾不上回应外婆。外婆就边给我擦汗边说慢点吃慢点吃,锅里还有呢!

  后来,我被爸妈接到了他们身边。我离开了外婆家,而外婆家也离开了那个小山村,随几十万迁移大军移民到了他乡。再后来,外婆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去了遥远的天国。外婆和她的酸菜豆面条永远留在了我的生命里!

  妈妈遗传了外婆的心灵手巧,尤其在做手擀面这一块儿,很有外婆的风范。她隔三差五的为我们做着绿豆酸菜手擀面,很有外婆的味道。

  上班后,妈妈每次去城里,总不忘给我带去绿豆手擀面。结婚后,每次回家,不用言语,妈妈准能把我心心念念的手擀面端到面前。然后坐在我面前,满面慈容地看着我吃,问着我工作和家庭的事情,并像外婆一样时不时地帮我擦着满头的大汗。

  时光匆匆,不知不觉中妈妈也已日渐衰老。那双勤劳的手再也无力驾驭那沉甸甸的擀面杖了。

  虽然我也跟外婆和妈妈学过手擀面的制作,但学艺不精,又加上工作太繁忙,基本上是无暇顾及。有时实在馋那一口时,去外面饭馆里吃一碗没有豆面味的豆面条以慰藉自己内心深处的那份眷恋。正宗的酸菜手擀绿豆面好像只能成为一种梦想了。

  有一年,和主管院长一块儿去外地参观,回家途中路经淅川,正是午饭时候。大家纷纷叫嚷着中午吃什么饭。院长神秘一笑说跟我走,保管你们都满意。

  特别晕车的我恶心呕吐了一路,心里想着管你们吃什么饭呢,我是吃不下的。车子在淅川县城的大街上七拐八拐的,最后来到了一处看似普通的门店前停下了。

  我艰难地抬起头来。门头的“淅川特色手擀绿豆面”几个大字吸引了我,我像是被注射了兴奋剂似的马上有了精神,头也不晕了,胃也不难受了。

  进到店里,吃饭的人很多,可以说是座无虚席。店主歉意地笑了笑,让我们稍等片刻。大概等有十多分钟,终于有了座位。

  我们点了几样小菜,每人要了一份酸菜绿豆面。面条上桌后,我不由自主地凑近饭碗闻了闻。热气腾腾的饭香中散发着一种久违的绿豆的味道,挑了几根面条和酸菜细细品味。地道的豫西口味的酸菜,满是浓郁绿豆味的面条,满满的外婆的味道。我竟然一口气吃了两碗。

  “好吃,太好吃了!”

  “这种东东,我好像还是很小的时候吃过的,好吃!”

  “下次还要来吃!”

  “院长,谢谢你带我们来吃这么美味的佳肴,我们能不能再吃一碗?”……

  “没骗你们吧?好吃吧?可以啊,吃十碗都成!”院长笑了,大家都笑了。

  回到家里,闲暇时间,总是念念不忘淅川的酸菜绿豆手擀面。正巧八十岁的母亲那些日子偶感风寒,不思饮食。我和兄弟姐妹们一商量,陪她到了淅川,转了转牛尾巴山,逛了逛上亿公园。

  十一点时,我故意问母亲想吃什么饭,她摇了摇头说什么也不想吃。我们姐妹相视一笑,把她领到了一家“老家的味道”的酸菜豆面馆。

  还不到正点的午餐时间,店里还没有吃饭的顾客。

  老板娘是一个一看就干净利落的中年女人,头发高高盘起,胸前围着一条红色的围裙,正在擀面。见我们进门,满面笑容地和我们打着招呼,吩咐一个小姑娘为我们倒茶点菜。

  进得门来,母亲的眼睛突然间亮了起来,顾不上劳累,就近坐在距离面案最近的位置,和老板娘亲热地交谈着。我知道,眼前的一幕,母亲一定是想起了外婆和她自己年轻时和面擀面的样子,想起了昔日那难忘的时光了。

  老板娘边擀面边说这个店是她妈妈传下来的,妈妈临终时拉着她的手让她一定要把这个面馆经营下去。

      几十年了,虽然这种生意很累人,又盈利微薄,但很多人都喜欢吃这种口味,她也就干得很开心。她会一直把这个店经营下去,将来她老了会把店传承给孩子们,孩子们再传承给他们的孩子们,子子孙孙会一直传承下去的。她说这里做的不仅仅是一碗面,更是一种传承和念想。

      这里是一个家,是那些喜爱吃酸菜绿豆面人们的一个家,更是那些远离故土移民外地淅川人的一个家,一个念想!听这些话时,妈妈抹了几次眼泪。

  虽然老板娘和我们说着话,却丝毫不影响手里的活计。面团在她的手里不断的变大变薄,最后成了一盘盘粗细均匀的面条了。

  老板娘进到厨房,炒菜,下面,不一会儿饭菜上桌。好多天不想吃饭的母亲不一会儿就扒拉了一大碗。

  离开的时候,陆陆续续的来了好多吃饭的人,人们和老板娘打着招呼,相互之间打着招呼,说说笑笑的都像是回到自己家里一样轻松随意。

  我再次看了看“老家的味道”的牌子,再次看了看面馆,再次看了看忙碌的老板娘。他们的店他们的面像他们的人一样朴实无华,就像淅川几十万人积极响应国家南水北调工程,融入背井离乡远离故土的迁移大军,在异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但不管走到哪里,淅川永远是他们的家,永远有家人和“老家的味道”在等待着他们回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就是大可爱
合肥书房里的捞面,你pick哪一家?
酸菜卤肉面的做法
哲理小品:如何吃面条
365碗面条!一天做一样
强大的贵州吃货才晓得,10多种正宗贵州面条,你吃过几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